使用網路工具進行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體會

2021-03-04 02:46:50 字數 1566 閱讀 8122

邵陽市三中盧紹君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在學校教學中的發展與應用,借助網路資訊資源開展教學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乙個重要途徑。同時,研究性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正在多數學校如火如荼地實行著。但如何在網路資源下有效地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還有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語文研究性學習選題的合理性,如何發揮網路的真正優勢及克服其侷限性,如何將網路與語文學科開展的研究性學習進行有機整合;教師的角色定位;學生的參與程度;如何及時總結和正確評價等等。解決好這些問題是有效利用網路資源開展語文學科研究性學習的關鍵,也是使每位學生得到長足發展的關鍵。

(1)網路環境下的教學特點

網路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和建構主義的「學與教」理論二者的結合。

網路教學目前沒有乙個十分固定的概念,但我們可以這樣定義:運用網路資源,在教師指導下,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學習,加強師生交流,加強師生協作研討,優化教學過程。首先,網路教學中的網路是作為知識與資訊的載體而存在,具有很大的資訊容量,繼承了某些教育媒介的特點。

其次,網路教學是開發和利用網路知識與資訊資源的過程,網路教學就是對網路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再生。第

三、網路教學還意味著把網路作為教學的一種環境,視網路為乙個大的教室,只不過這個教室已經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任何人去進行學習。因此網路教學可以概括為:網路作為教學的工具,網路作為教學的資源,網路作為教學環境。

(2)網路教學與傳統多**教學的比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多年來,學校計算機(演示型)輔助教學的推廣應用無疑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教育畢竟仍是遵循了行為主義的理論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呈現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或機械練習,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夠理想,而網路環境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建構學習,是基於網路技術下的新的學習理論,這種理論是將學生看成是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外界資訊環境經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建構,轉變成為自身的知識,也是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四要素中教師學生這兩個決定性的作用,形成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和結構。在新形勢下研究和探索網路環境的下的教學,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著十分重大意義。

(3)網路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教師的個人定位問題。網路教**用首先要排除教師對多**網路的廣泛應用會降低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的顧慮。不能簡單地認為引入計算機網路教學,將教師講述轉變成多**的演示,教學質量就可能大有提高,也不能因為傳統方法已經過千錘百鍊,而拒絕網路教學,任何時候都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工具,而不是為了使用工具而教學。

教學**和手段的問題。網路教學是社會科技進步、教育發展的產物,它並不排斥傳統教學**,現代和傳統兩類**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很難互相代替,沒有哪一類**能保證教學目的的絕對實現,只有隨著教學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才能收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適應度問題。我們的學生已習慣了師生間口耳相傳的教學方法,也習慣了傳統的教學**,畢竟容量較小,注意力容易集中,也便於控制,而網路**中大量資訊在課堂上的出現,學生對**的使用,注意力的分配、轉移、持久都有乙個適應過程,也值得廣大師生積極研究和認真探索。

如何搞活中學語文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 更科學的要求,積極倡導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用力啟用課堂教學,使學生處在積極的思維狀態,進行個性化的主動學習,在語文實踐中得到充分的心靈歷練,從而產生獨特的體驗,形成良好的情感 態度 價值觀,獲得全面發展。師生 生生在互動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閃...

中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之我見

作者 時叢巨集 新校園 上旬刊 2013年第04期 摘要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要求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 以人為本 的教育理念。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符合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本文從語文實踐教學的經驗入手,中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方法。關鍵詞 中學語文 課堂 合作學習 問渠那得清如許,...

關於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認識

作者 李炎輝 新課程 中旬 2015年第03期 摘要 無論是傳統的閱讀教學還是現代的閱讀教學,都離不開課堂提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明確了提問的作用,然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創造問題情境,這樣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創造精神大有益處。從三個方面 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意義 現狀 設計思路和實施要求。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