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調研報告

2023-02-07 17:18:04 字數 2484 閱讀 3865

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也造成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不斷增加。通過縣婦聯的調查顯示,在全縣49331名兒童中,有12037名留守兒童,佔%,而在經濟落後地區的留守兒童多達%。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成長,留守兒童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學習成績差、親情飢渴等問題。

留守兒童單親、隔代教育方法簡單,導致學習成績差、心理自卑。留守兒童幾乎都是單親、隔代教育監護,由於監護人生活壓力比較大,農活繁重,只能勉強保證孩子的日常生活,沒有時間和精力教育孩子。加上監護人文化水平較低,在學習上無法有效的幫助和輔導孩子。

在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上,監護人只會用金錢和物質的獎勵或採取打罵等粗暴方式懲罰孩子。大多數監護人對孩子在校教育情況缺少必要的了解,沒有在教育方面與學校和老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心理產生自卑感,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

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導致情感飢渴。留守兒童長期在缺少父母關愛的環境中成長,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圍,情感世界出現空白,存在著嚴重的「親情飢渴」,看著別的孩子與父母親密接觸,自已更顯孤獨和失落,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無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較為複雜,其中情感缺乏問題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據調查,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需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

留守兒童素質教育被忽視,導致性格缺陷。青少年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通過調查發現,監護人最關心的是留守兒童學習,其次就是生活,而對於他們的思想品德、興趣愛好、能力特長方面則很少關心,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去關心。還有乙個重要的事實是留守兒童有了煩惱向家人傾訴的比例最低,家長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無形中助長了留守兒童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

而且隨著父母外出時間長短而發生變化,一般顯示為時間越長,性格變化越快,且年齡越小,變化越大。以上原因直接導致留守兒童心理「斷層」,有的性格暴躁,有的鬱悶不樂,有的有逆反心理,有的情緒波動大。

二、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以**為主導,營造留守兒童良好的成長環境。一是把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各級**的目標管理中,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納入議事日程,從巨集觀政策方面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二是加大農村中小學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落實好農村貧困生「兩免一補」政策。

同時,大力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寄宿條件,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學校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三是要發揮**的巨集觀調控作用,引導並加快當地經濟的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增加農民在本地就業創業的機會,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

以學校教育為中心,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管理體系。第一,學校要加強管理,完善制度。要針對留守兒童不斷增多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定期對學生進行訪談,加大對留守學生的心理教育,加強學校與留守兒童監護人的聯絡,使學校及監護人都能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思想動態。

第二,留守兒童家長要盡量為孩子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有條件的家長可將孩子接到工作的地方就近上學,若要分開應盡可能的保持與孩子的密切聯絡和溝通,確定合適的監護人。第三,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大力宣傳,多方協作,共同構建社會監護體系,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第四,學校對留守兒童應進行多元化教育,學校應該增添一些課程內容和生活能力訓練內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生活自理能力。

以群團組織為載體,形成關心留守兒童的社會網路。要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的組織優勢,廣泛開展「手拉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小隊」等關愛服務活動,讓更多有社會愛心的人士積極投入到「陽光驛站」、「愛心之家」的建設服務中來,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農村留守兒童自理自護、自立自強,真正為農村留守兒童建立乙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如吉衛鎮臘乙村婦委會主任田金珍創辦的「田嫂」留守兒童自強班就是乙個很好的典型:

自強班借助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募集救助資金,在假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留守兒童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心,在「田嫂」的影響下,留守兒童的父母也逐漸意識到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全縣近xx位外出打工人員紛紛返鄉創業。

以明確責任為基礎,建立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一要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共同擔負起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重任。教育部門要將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件大事大抓,認真抓好留守兒童的入校入園入托工作;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優勢,把農村村部、黨員活動室、遠教站點等建成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陽光驛站」;民政部門要認真做好困難留守兒童的社會救助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納入低保範圍;財政部門要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陽光驛站」和寄宿學校建設的資金投入;衛生部門要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保健工作,確保他們的基本醫療服務。

二要建立黨員幹部聯絡留守兒童的制度。以村級組織為陣地,建立縣聯絡鄉、鄉聯絡村、村聯絡戶的**聯動關愛留守兒童機制,重點扶持留守兒童較多的村,通過與留守兒童結對子等形式,解決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三要強化對留守兒童工作情況的督查,建立獎懲機制。

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策略研究

作者 閆紫菱 文存閱刊 2017年第15期 摘要 近年來,隨著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的增多,城市裡悄然增多了乙個群體 城市流動兒童 他們隨父母一同來到城市扎根。對於這些流動兒童來說,他們面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本文將對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現狀 成因,從家庭 學校和社會層面進行具體分析,並提出...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及措施

設計背景 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常樂處在城鄉結合處,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進城或外出打工。而這些人絕大多數沒有辦法及能力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城市。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乙個特殊的弱勢群體 留守兒童。這...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及其對策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並因此而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 年齡在14周歲及以下的兒童。本文所說的留守兒童指的是因父母雙方或單方長期在外經商或從事其他職業而被交由父母單方或長輩 他人來撫養和教育的兒童。隨著中國城鎮化程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入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