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022-05-04 14:27:03 字數 3168 閱讀 5554

環南一小林玉紅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之一。.

一、教學目標考慮實踐能力培養

我們對教師課堂教學中制訂教學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教學目標既要考慮認知目標和情意目標,又要考慮能力目標。

要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的基本內容,教學的重點要放到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並盡可能多地提供動手操作的內容和機會,培養學生濃厚的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提倡教師在備課中體現三點:一是本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載體是什麼;二是本課主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哪乙個要素;三是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課前調查,培養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最終達到「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目的。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課前開展調查,搜尋、收集、整理與將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材料,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六年級的老師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這一教學內容前一天,布置了這樣乙個任務:

明天我們將要學習「百分數」,你們先去找找哪些物品上有「百分數」,並想想是表示什麼意思。在教學這一內容時,學生紛紛匯報了自己調查的結果,並通過投影展示給大家。如:

衣服的成分標籤上的「100%棉」、「55%棉、45%滌綸」;啤酒瓶包裝上的「酒精度》3.1%」;速食麵的包裝袋上的「加量20%」……通過課前的調查,學生對百分數的表現形式和意義有了初步的了解,又知道了生活中處處有百分數。又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校的一位教師課前組織學生到社會的大課堂中展開觀察和調查活動。

學生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光碟、碗口、鍋子、鐘面……特別是大大小小的車輪,都是圓形的。於是學生就初步感受到了圓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絡,並產生疑問:這些東西為什麼都做成圓形?

圓到底有什麼特點呢?車輪不做成圓的就不能行駛嗎?並通過更深入一步的調查,學生了解到車輪有不同規格的尺寸,鍋子也有不同的號數,於是學生進一步產生疑問:

這些不同尺寸的含義是什麼?在這種實踐活動中學生就逐步學會了發現數學問題。再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我校的教師設計了計算新建鎮中心幼兒園草坪面積的活動,課前組織學生觀察地形,實地測量,課上再來研究、**計算方法,使得學生在活動中輕鬆學會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三、立足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當然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渠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多向思維的素材和生活原型,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理念的具體體現。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操作中探索新知。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有位教師先出示幾個不同大小的圓形實物圖,問:這幾個圓的周長誰的長?(學生搶著回答)長多少?

(學生沉思)怎樣才能知道這些圓的周長呢?接著教師就指導學生分組測量。根據教師提供的圓形紙片、圓形實物、尺、線、圖釘、剪刀等,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了「滾動法」和「線繞法」,並通過計算測量的資料,初步感知了「圓的周長總是其直徑的3倍多一點」。

這時教師再適當介紹圓周率的概念,得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整個學習過程成了學生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驗了獨立獲取知識的樂趣,又從中學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

(2).在操作中鞏固新知。

如一年級的老師在教學「元、角、分」後,設計在班中開展模擬購物活動,讓學生實際應用所學到的元、角、分知識。再如三年級的老師在學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後,讓學生動手測量,並計算教室地面的面積等等。

(3).在操作中拓展思維。

如三年級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這一內容時,學生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後,再發給學生兩張不規則的紙,要求學生操作:(1)用其中一張紙裁出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2)用另一張紙嘗試裁出乙個最大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四、強化課後延伸,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最終以使學生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為目的。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後,教師應注重知識的課外延伸,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真正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落到實處。

例如;一位老師在上「美麗的軸對稱圖形」一課時,課上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在操作實驗的基礎上,認識了美麗的軸對稱圖形,掌握了這類圖形的特徵。但是軸對稱圖形的認識並不應該就此結束。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意,課後老師還請學生找一找自己身邊的軸對稱圖形;自己設計、創作軸對稱圖形。

再如在教學百分數後,有位教師讓學生課後對家庭中一月的日常開支作統計,包括**費、水電費、吃穿等費用,然後求出各種開支佔總支出的百分比,在此基礎上再研究如何節約開支,確定節約開支的重點專案。通過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了對數學價值的認識,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探索、矯正、再實踐、總結,我校已初步形成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體系。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十分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並通過學生自身在實踐中富有創造意識的積極的探求,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從而最終獲得成功。

教學**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解放區環南一小課題研究小組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結題報告

解放區環南一小課題研究小組

家長調查問卷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解放區環南一小課題研究小組

學生調查問卷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解放區環南一小課題研究小組

學生**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解放區環南一小課題研究小組

獲獎證書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解放區環南一小課題研究小組

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解放區環南一小課題研究小組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作者 許振平 科教導刊 2009年第05期 摘要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的內部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 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動力。這一理論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文闡述了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關鍵詞趣味性主動性潛力 中圖分類...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

隨著課程改革,如何在新目標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不僅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學生探索獲取新知識 分析解決新問題的密鑰匙。那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 發展和訓...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說它熟悉,因為數感是乙個很廣泛的概念,我們從事的學習數學活動和生活實踐幾乎每天都接觸它 說它陌生,因為 課程標準 第一次明確地把它作為數學學習的內容而提了出來。何謂數感?數感是指對數的含義 計數技能 數的順序大小 數的多種表達方式 模式 數運算及結果的準確感知和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