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2021-07-11 01:09:56 字數 2945 閱讀 2495

2.教學目標層次的劃分。

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學好當代社會中每乙個公民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逐步形成數學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分清學生層次後,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為原則,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並將層次目標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對於教學目標,可分為五個層次:①識記;②領會;③簡單應用;④簡單綜合應用;⑤較複雜綜合應用。

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要求是不一樣的:a組學生達到①——③;b組學生達到①——④;c組學生達到①——⑤。

3.課堂教學層次化。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活動,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要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又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安排課時的時候,必須以b層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a、c兩層,要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要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上公升的規律,要求不宜過高,層次落差不宜太大。課堂結構的基本形式可分為集中講授、分層指導、適時反饋、及時矯正等四個環節。

(1) 在集中講授時,三組同學共同參與,講授內容適當放低起點,減緩坡度,其內容多為基礎概念的講解、課本例題的分析等基礎要求。

(2)分層指導是數學教學分層次達成目標的核心。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對a、b、c三組學生提出不同但明確的目標和操作程式。對a、b、c各組目標的確定包括:

①同一知識點的不同要求;②掌握程度上的不同要求;③獲得新知識方法上的不同要求;④思維深度上的不同要求。操作程式上通常有兩種形式:1)c組練(仿照集中講授時的內容做基礎練習),a、b組聽(加深集中講授時的內容);2)a組、b組參與自學(弄懂概念的來龍去脈,解題的算理依據),c組聽(聽老師講解,模仿例題,逐步熟練)。

(3)練習、測試的分層次。

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性,即設計出不同層次的練習題,有針對性的精選題目、確定題量。其中基本要求一致,習題技巧分成不同層次,分別與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相適應。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設計基本練習題,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一些與課堂例題相近的題目,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促使知識的內化,以達到基本層次教學目標的落實。

對於中等層次的學生,設計發展性練習,通過練習一些稍有變化的、比教學內容稍有發展的題目,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設計綜合性練習,檢查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了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設計了教學層次性的習題,分為a、b、c三組,a組題以模仿為主,與教材中的示例接近;b組題以熟練掌握為主,題目條件稍複雜;c組題以靈活運用為主,題目綜合性較強,涉及的知識面較寬,解題方法具有一定技巧。

比如初二代數習題,分解多項式16(a-b)-9(a+b),對於中差層次的學生而言,顯然難度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此題分成三個問題:分解下列各式:1)x-9y;2)16x-9y; 3)16(a-b)-9(a+b),這樣層次就非常分明。

第一、二題要求較差層次的學生掌握,第三題要求中、上層次的學生掌握,同時鼓勵較差層次的學生也盡可能掌握。

4.布置作業層次化。在教完乙個概念、一節內容後,學生要通過做練習來鞏固和提高,因此課後布置多層次習題是分層次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課後作業一刀切,往往使a組學生吃不消,c組學生吃不飽。

因此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不同的課後作業,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a層是基礎題(課後練習);b層以基礎題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課後習題);c層是基礎題和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的題目(課後複習題和創新提高題)。

5.課外輔導層次化。

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課外輔導也是一項重要工作。教師要及時做好查缺、補漏、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課餘時間,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因材施教,給沒有過關的a層學生補課,給c層學生開設競賽講座。這樣可進一步使a層學生「吃得了」,能奮發向上,c層學生「吃得飽」,能充分發展,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

三、實踐後的反思。

為了更好地實施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本人認為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實施分層次教學後,備課、授課、布置作業、批改輔導、測試分析都得分層次進行,教師工作量無疑成倍增加,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同時也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教學業務水平。

2.注重成績水平,輕視能力培養。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讓所有學生的學習成績都達到同一水平,而是讓所有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盡可能得到較大發展。只要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也就達到了分層次教學的目的。

3.學生層次分明,教師教法單一。教學方法是教師藉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的一種手段,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使同學易於吸收。一般地,每節數學課都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

因此,必須根據學生分層的需要,選定多種教學方法,適用各個層次,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4.缺乏思想引導,學生心理負擔過重。分層次教學要特別重視對後進生心理上的關心和學習上的正確要求,既要放低學習起點,讓他們能聽懂、能接受,又不能一味降低要求,放任自流。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也應加強引導,幫助他們克服驕傲自滿情緒,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

5.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標準》指出: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根據《標準》的要求,評價應注重學生發展的程序,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照顧各層次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只要自己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獲得公正客觀的評價。

在評價學生的同時,教師也要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做出診斷和反思,這對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水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正確地運用「分層次教學」,可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覺性更強,學習興趣更濃厚,達到縮小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分層次教學也是一種新的操作難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後的實踐中**與改進。

關於數學分層次教學的總結反思

作者 李曉明譚辛夷 新教育時代 2015年第05期 本學期我校在10級部分班級的數學課程教學中嘗試採用分層次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既有優點也存在不足,為了更好地實施分層次教學,也為以後的教學更上一層樓,現將經驗教訓總結如下 一 分層次教學的優點 1.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制定分層次教學試...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邵崗中心校潘紅霞 摘要 長期以來,初中數學教學,由於受班級授課制的束縛,教師從備課 授課 作業 輔導 考查到評價,很少顧及好 中 差各類學生的智慧型差異,均採用 一刀切 一鍋煮 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得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別是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95 以上的小學生進入了初中,而初...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 3089 2012 12 0256 02 1分層教學的涵義及內容 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從實際出發,根據知識學習 能力形成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與個人願望,把初中生進行分班或分組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包含四個方面的主要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