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2022-02-27 16:09:52 字數 5295 閱讀 7674

迎河中學龍如山

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學生,是乙個個體差異大、層次複雜的教學群體。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下,對分層次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也應運而生。分層教學是一種在集體教學形式下的個別化教學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於班級教學之中,試圖在班級教學與因材施教之間找到乙個契和點,在個別教學與集體教學兩者中構建一座橋梁,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從而為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提供乙個適應其發展特點的教學活動環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學有所獲,達到培優與補困互補並舉的效果。

它著眼於適應學生個體差異,並促進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本人結合中學數學學科特點,在幾年的教學工作中,對分層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學生分層

根據學生的智慧型水平與學習的差異將學生分成若干層次和小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進行不同的方法指導,促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逐步提高。教師要在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將學生分層分組,以便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我將學生分成低、中、高三個層次,並選出各層次的組長,由各組的組長收作業。

我經常鼓勵他們,只要努力,都能學好數學,樹立他們的信心。學生的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把學生調換到適合的層次,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

二、課堂教學目標分層

在同一班級內採用相同的課標與教材實行分層教學。在教學中設計梯度教學方案的評價層次,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減少學習困難,增強自信心和榮譽感,體驗成功感和喜悅感。而且對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能夠充分施展他們的才華,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根據學生學習的可能性為每一層學生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它包括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把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分為a組、b組、c組。

教學目標分層符合學生的實際,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制定這樣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可以使a 組學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內容,從培養實際能力入手,達到大綱的基本要求,使 b、c 組學生進一步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他們的思維能力及分析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得到培養。

三、課堂教學過程實施分層

課堂教學分層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顧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和學習能力又要顧及到各層次學生掌握的程度,開展適應有差異的各層次學生的教學活動。其基本要求是:分合有致,動靜結合,學生全員參與,各得其所。

並通過不斷學習逐步提高,再上乙個新台階。具體做法如下:

(一)講課分層次

由於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內容興趣上的差異,將會造成學生在不同層面對知識的理解。鑑於此差別的存在,教學中可採取:1、基礎知識整體講,以保證全體學生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的基本內容,教學方式採用集體講解;2、特徵知識個別講,對a組學生詳細講,並降低難度,c 組學生聽教師講解難度較大的問題或補充擴充套件新的內容,在給每個組講解的時候,其他的組做相應的練習。

(二)分類指導

學生個體差異的多樣性反應到教學中應體現教學方法、手段的不同。比如說在低層次的水平上,有的學生之所以處於此層次的原因是因為學習動機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指導時只需要通過交流、講解、鼓勵等方法使其明確學習目標,一旦此方法奏效學生將很快提到高一層次;有的學生處在低層次可能是由於興趣方面的原因,教師在指導時應著眼於提高學生的興趣,使之樂學、愛學;還有一些學生可能是由於概念不明確、學習方法問題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觀察分析,不斷總結嘗試,從而達到教學藝術化的境界。

(三)問題設計分層

課堂提問要結合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分層設計。教師應從實際出發,較簡單的問題讓a組學生來回答,使他們也有機會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如果是稍難一點的問題,就讓b組的同學回答;c組同學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在分數應用題的複習課時,有這樣一道題:

一盒中裝有大小和質地均相同的12只小球,其中5只紅球,四隻黑球,2隻白球,1只綠球。提問a組學生的問題是「從中取出乙隻紅球的概率是多少?從中取出乙隻紅球或綠球的概率是多少?

」b組學生的問題是「取出的小球是紅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是多少?」;c組學生的問題是「你還能提出那些問題?」。

學生可以各顯所能,各取所需。總之,有真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讓各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力所能及地回答問題,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課堂上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必將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甚至可以讓學生「情緒高漲」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學習中去。

(四)課堂練習分層

課堂練習分層就是在新授後的鞏固練習時,把練習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有選擇地去做,以達到各自的目標。在教學實施中,我把練習題分成三個層次,學生每做對一層加一百分,多做多得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鞏固所學知識。例如,在對數函式初步認識時,給同學出這樣的三層題:

第一層:

1、判斷

(1)lnх-15=0不是方程。( )

(2)解方程lnх+3=5的第一步是lnх=5-3。( )

(3)lnх-1=0 х=0是方程的解( )

2、把下面的方程做完。

lgх-1=22-lgх=0 4+lnх=5

解:lgх=2+1 解解:

第二層:

選擇:1、方程lgх-2=1的解是( )

a. х=600 b. х=1000 c. х=400

2、х=10是方程( )的解

a.9-lgх=8 c lgх+2=1

第三層:

求出滿足下列函式式的x取值範圍:

1、f(x)=lg(2x-1)

2、f(x)=

分層練習要當堂反饋,教師應及時糾正練習中所出現的錯誤,並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不斷培養並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

四、作業分層

作業分層就是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難易不同、數量不等的課後作業,讓各層次的學生大都能通過回憶課堂學習、獨立思考後,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作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深化,教師的教學也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失。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明確規定哪個學生必須完成哪一層習題,鼓勵學有餘力的低層次學生向高一層的習題挑戰。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更關注a、b 組學生的作業,認真仔細的批改,及時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激勵低層次學生不斷進步,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逐漸走向成功

五、評價分層

分層教學的目標就是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並承認在差異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一現象不僅體現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還應在測試和考核中有所反映,這樣才能較好地把握教學的完整性,否則就會造成教與考的脫節,導致學生積極性遭受挫傷。評價分層要注意:

對低層次學生以表揚為主,對中等生以鼓勵為主,對高層次學生可以採用評價提高其競爭意識。評價分層重在指出學生學習上的成就與問題,而不宜以排名次為手段。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

迎河中學劉克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高中學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徵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又存在能力差異,導致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這勢必對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此外,教學中還存在教材銜接問題——初中使用滬科版課改新教材,高中部教材是人教a版,初、高中教學內容有點脫節,而教師在教學中又常常忽視知識的銜接問題,易造成高中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仍採用「一刀切」,不顧學生水平和能力差異,以為教學就是把學生聚在一起上課,沿用過去同一教材下採用統一要求,同一方法來授課,勢必造成「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必然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就不能很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原則,不利於學生的充分發展,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這根本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對這些現實情況,在普通高中數學教學中試行「分層次教學」的教改實驗,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在同一班級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就需全面地考慮到各類學生,設計的問題應隨學生的思維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對思維水平低的學生,問題設計的起點低一些,問題的難度小一點,思維的步驟鋪墊得細一些,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對於思維水平能力較高的學生而言,問題設計的起點就可高一些,問題的難度大一點,思維的跨度大一些,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從而享受到挑戰的快樂。此外,分層次教學與以往分快慢班有著本質的區別。

以往重點班、普通班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劃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過一般性的考試選拔,而分層次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按新課標要求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將學生依次分為相應的三個層次。分層次教學中的層次設計,使學生適應不同的階段完成適應認識水平的教學任務,進行因材施教,逐步遞進,以便「面向全體,兼顧兩頭」,逐漸縮小學生間的差距,達到提高整體素質的目的,這完全符合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實施

1、創造良好的環境。分層次教學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情道理:

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地製造等級,而是採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不同成績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化。分層次教學的原則是在完成《大綱》任務的前提下,對學生個體要求有所不同,使學生心理平衡,互相幫助,形成乙個團結友愛的集體。

2、學生層次化——學生自願,因能劃類,依類分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徵,按教學大綱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依下、中、上按2:5:

3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c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積極向c層同學請教;c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複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層、a層的難點,與a層學生結成學習夥伴。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是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層次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

3、在各教學環節中施行「分層次教學」

(1)教學目標層次化。分清學生層次後,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為原則,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並將層次目標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對於教學目標,可分五個層次:

①識記。②領會。③簡單應用,④簡單綜合應用。

⑤較複雜綜合應用。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要求是不一樣的:a組學生達到①-③;b組學生達到①-④;c組學生達到①-⑤。

例如,在教「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式公式」時,應要求a組學生牢記公式,能直接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三角函式問題,要求b組學生理解公式的推導,能熟練運用公式解決較綜合的三角函式問題,要求c組學生會推導公式,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較複雜的三角函式問題。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邵崗中心校潘紅霞 摘要 長期以來,初中數學教學,由於受班級授課制的束縛,教師從備課 授課 作業 輔導 考查到評價,很少顧及好 中 差各類學生的智慧型差異,均採用 一刀切 一鍋煮 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得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別是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95 以上的小學生進入了初中,而初...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 3089 2012 12 0256 02 1分層教學的涵義及內容 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從實際出發,根據知識學習 能力形成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與個人願望,把初中生進行分班或分組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包含四個方面的主要內...

高等數學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 高等數學是高職高專院校理工類和經濟管理類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同時作為學生學習後續課程的基礎與工具,更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根據高等數學的課程特點,面向專業需求,從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 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實踐及其輔助資源等方面,對高等數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關鍵詞 分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