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中學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2022-07-31 04:06:05 字數 4941 閱讀 4367

摘要:建平中學作為上海市重點中學,以「合格」+「特長」,「規範」+「選擇」的辦學思想享譽全國。為充分發展學生的強勢智慧型,構建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理想平台,建平中學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就大膽進行了分層次教學的嘗試。

本文在總結分層次教學有關理論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建平中學分層次教學的原則、班級編排、教學方案制定、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評價以及初步成果,並提出了分層次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強勢智慧型教學原則教學評價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中學的課堂教學基本是按學科教學大綱、教材的統一要求進行的。進入重點中學的學生儘管在入學總分上差別不大,但就單一學科而言,學生間仍存在明顯差異。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在照顧「大多數」的課堂教學設計思想指導下,不僅拖垮了一些學科劣勢的學生,而且也阻礙了一批學生強勢智慧型的充分發展。

進入重點高中的學生大部分是原初級中學的「優秀分子」。由於高、初中銜接的不當,對新的學習環境的適應性慢,個人自身定位的失衡,社會家庭的影響等原因導致學生在高一階段開始出現初步分化。阻止這種分化,為學生搭建適應個性化發展的理想教學平台,促進全體學生充分發展是建平中學一貫追求的目標。

二、「分層次教學」的理論基礎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方現代教育派針對班級授課制難以適應學生個性差異提出,按學生學習能力和某一學科成績進行分班組教學,即學科彈性制。早在2023年前,孔子在教學實踐中就已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甚至「班級授課制」的創始人誇美紐斯也認為「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乙個人。

」「合適的教育」應該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以發展學生個性和獨創性的教育,人與人的本質差別就在於人的個性。「分層次教學」是在現有的班級授課制下按學生在某一學科的學習程度以及學習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種重要手段。

原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在《教學與發展》中,提出「使包括後進學生在內的全體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分層次教學」是尊重學生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有效措施。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在掌握學習理論中提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慧型能力欠缺,而是由於未能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動機等多方面就變得十分相似。」「分層次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個別差異的學習時空和學習平台。

「多元智慧型」理論也告訴我們,人的智慧型結構和層次是多樣化的。忽視學生的智慧型差別,按學習總體狀況模糊地快慢分班,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阻礙了強勢智慧型的發展,而「分層次教學」按學生不同學科層次分班教學,是充分發展學生強勢智慧型,樹立學生信心的有效形式。

「分層次教學」是依據素質教育的需求,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差異,改變大一統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為培養多規格、多層次人才打好基礎,這是「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

三、分層次教學的實施

1、分層次教學原則

實事求是的原則。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並尊重學生的不同需要與興趣。要充分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客觀實事求是地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

在教學層次的選擇,層次的流動上要做學生深入細緻的心理指導,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明確自己的努力目標。真正使學生處於主體地位,發揮其主動性與積極性。

激勵的原則。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興趣、求知慾、好奇心、上進心、善於找出學生的進步點,提供好的學習方法,創設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向上的動機與行為。在教學評價中也要發揮評價的激勵機制。

最優化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進度的安排,教學評價的策略上都要實現最優化,以充分發展學生強勢智慧型,搭建學生快速發展、順利成長的平台。

2、實施步驟

組織動員(目標整合,學生,家長,教師的認同)----心理教育----層次選擇----班級編制----教學方案制定----常規教學管理----教學評價

(1)開展組織動員

組織管理學告訴我們,確定組織目標,進行目標整合,以組織目標統領組織成員的行為,形成組織成員的共同價值觀是管理的基本過程。分層次教學作為一項重大的教學改革,在經過理論上的論證後,必須贏得家長和學生以及教師的普遍認可。所以,學校先後召開了全年級教師會,學生家長會,全年級學生大會,分別由主管教學的校長和教務主任說明分層次教學的構想和重大意義。

實踐證明,各種形式的會議是有效的而且是必須的。

(2)實施心理教育:

分層次教學實施的關鍵,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一位同學找準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明確自己強勢智慧型所在。這是學生選好學習層次的前提,特別是重點中學的學生,大部分是初中階段的佼佼者,只要幫助這些同學調整好心態,擺正位置,找準層次,才能消除分層次教學所帶來的某些學科處於低層次的心理障礙。教學過程中必須努力做好心理教育。

每一位任課教師、班主任都承擔著學生心理疏導和心理教育的重要責任。

(3)學生選擇層次

每位學生在調整好心理狀態,明確分層次的重要意義後,就可以根據本人的學習狀況和學習能力分別選擇相應的學習層次。建平中學的分層次教學主要在四門學科進行,數學和外語分為a、b、c三個層次,物理和化學分為a、b兩個層次,其中a層次為最低層次。大部分學生選擇了b層次。

a層次學生學生最少,c層次學生略多於a層次。少數同學由於對個人的學習狀況認識不足,出現所選層次有偏差的現象。在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可幫助學生適當調整層次,整個過程要充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4)進行班級編排

班級編排是保證分層次教學順利實施的核心問題,其技術性很強。編排前,一要考慮原行政班學生的相對集中,這非常有利於分層次教學管理,二要考慮本年級同一學科教師數,三要考慮分層次教學班學生人數相對均衡。其中a班採取小班化教學編排,以便創設有利於a班學生的學習環境。

以2001屆高一年級為例,全年級13個班,數學a層次2個班,b層次9個班,c層次3個班。由於各班選a、b、c人數比例並不相同,所以為了使a層次和c層次教學班人數適中,全年級13個班分為三個組,第一組包括選a、c層次較多的5個行政班,第二組包括選a、c層次較少的7個行政班,第三組是全選c層次(該班系理科班)的13班。每組的相同層次編在同一教學班,b、c層次教學班人數控制在50人左右,a層次教學班人數控制在40人以內。

同一組的課表必須排在同一時間。

(5)制定教學方案

教學方案制定包括分層次學科各層次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進度安排,教學時數,教學策略與方法,教室安排,教師配備等,為了發揮任課教師的積極性,要充分聽取任課教師特別是備課組長的教學建議和意見,最好由備課組長牽頭制定有關教學方案,報教務處,由教務處會同教研組長審定。

(6)常規教學管理

管理的元價值在於提高組織效率。有效的常規教學管理是分層次教學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證。常規教學管理包括課表編排,教學監控,學情分析,測驗與考試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由於建平中學人手一機,電腦為學生個人所有,在打破行政班實行走班教學時,必然出現電腦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現象,所以電腦使用管理也是常規教學管理的內容之一。

常規教學管理中,最突出的管理問題是學生管理和教師管理以及課表編排。

在學生管理實踐中,建平中學逐漸建立起行政班、教學班雙軌制的學生管理體制,行政班以原班主任、班幹部為主,配合各個科任教師,在原有班級管理基礎上,加強同各課任教師的聯絡,及時了解分層次教學班的學生情況,配合各個科任教師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各科的學習成績。分層次教學班以任課教師和教學班的班幹部為主,明確各教學班的目標,培養學生的班集體觀念,消除原有的行政班間的界限,增強教學班的集體凝聚力,同時注意與原班主任的溝通。在教學班的學生管理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堅持管理以學生為主體。

建立必要的教學班管理常規。

分層次教學的教師管理突出表現在同年級教師互相聽課、互相學習以及突發事件的解決上。同時,由於分層次教學存在不同的教學層次,所以做好擔任低層次班教學任務教師的思想工作,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重要前提。

課表編排採取組塊式排課。即根據同一年級同一學科任課教師的多少,將全年級分成若干個組,如,高一年級13個班數學學科分為3個層次14個教學班,現有8名數學教師,我們把14個班分成兩組,每組7個班同時啟動。兩位僅擔任乙個班課的教師重點起到協調各層次教學,組織備課,適當聽課和臨時代課的作用。

四、分層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具有診斷、導向、反饋、激勵、改進等重要功能,尤其是旨在改進教學的評價活動,有著積極的心理功能和教育功能。

從評價物件看教學評價包括教師教學的評估,學生發展評價。教師教學評價是指在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過程中,對教師教的行為和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主要是課堂教學評價。學生發展評價是對學生的發展變化和學科學習水平進行評價,

1、 分層次教學評價原則

由於分層次教學的特殊性,我們在分層次教學評估中總結出幾條原則:

①、評價要重點發揮改進教學、反饋教學資訊功能,堅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②、終結性評價要突出同一學科教師群體的成績或水平,淡化指向教師個體。

③、學生評價實行同乙個體縱向發展評價和不同個體橫向比較評價相結合,以學生縱向發展評價為主。

④、分層次教學評價實行教學評價分層次,以不同教學目標完成情況評價教學。

⑤、評價主體除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外,注重學生自我評價。

⑥、鼓勵跨高層次選考,允許不同層次間的相互流動。

⑦、絕對分數與相對分數並存。

具體說明如下:

(1)、改進教學評價原則

教學評價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改進教學功能,促進教師和學生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評價中,要堅持以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為主,要避免以終結性評價代替過程性評價的不良做法。通過評價,掌握教學反饋資訊,改變教學過程中的不良環節,激勵教師修正、調整改進教學工作。

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實現教學目標。

(2)、教師群體評價原則

終結性評價在教師的年終、學期評定中有著重要作用。但由於分層次教學過程中,教師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群體差異性較大,比較的前提已不存在,而且擔任不同層次教學任務的教師其勞動特點存在差別,基礎層次(a層次)教學班的教師要在教學組織,教學方法選擇,個別輔導上多下工夫,而高層次(c層次)教學班的教師則更多地要在教學內容的補充,教學容量的擴大上投入精力。以同一教學目標或以公升學、畢業考試作為評價標準對教師個體進行評價,必然挫傷低層次教學班任課教師的積極性。

建平中學堅持對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進行群體評價,把全年級全體學生在某一學科的發展作為評價該學科教師群體的標準。這不僅有利於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且有利於該組教師的學科教學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有利於全組教師的團結合作。

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2 教學目標層次的劃分。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是 使學生學好當代社會中每乙個公民適應日常生活 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代數 幾何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逐步形成數學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踐思考

作者 張杰 數學大世界 下旬刊 2019年第01期 摘要 在今天的初中教育教學之中,對於數學教學愈發關注。初中生很容易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兩極分化現象,有的學生學得極好,有的學生學得極差,使得初中數學教學很難正常進行。因此,初中數學教學必須引起老師的高度重視。根據我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在初中數學教學...

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實踐與思考

單位 緱氏鎮第一初級中學 作者 課題研究組全體成員 時間 2014年4月 初中數學作業優化的實踐與思考 如何更好地把握新課程標準,如何端正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如何提高學生對課外作業的興趣,讓作業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問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數學作業的現狀分析 在現行的班級授課模式下,很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