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詩詞鑑賞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021-03-05 09:14:39 字數 1135 閱讀 9244

作者:李兆花

**:《新校園·中旬刊》2023年第12期

古典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民族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搞好初中古詩詞鑑賞教學,對於弘揚祖國傳統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文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初中語文教學要求培養學生對古詩詞初步的鑑賞能力,並在篇目上達到一定數量的積累。

但從當前的語文課堂來看,古詩詞的教學情況卻不夠理想。大多數教師或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幾句名句,或是把詩詞講得過細過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解決以下幾個問題,對古詩詞教學或許有所裨益。

一、誦讀不到位,難以體會古詩詞韻味所在

這裡所說的「誦讀不到位」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指讀的數量不夠。學生往往以為「讀」的目的在於「背誦」,所以一旦把一首簡單的小詩背過,他們就再也提不起讀的興趣來。

殊不知,一篇優秀的詩歌作品,作者所營造的意境,寄託的感情,蘊藉的人生體驗,往往需要經過反覆品鑑,再三揣摩,才能識其真諦,體會到詩詞的韻味所在,獲得深刻而又豐富的美感。二是指「讀」的方式不對。古詩詞不僅僅是「讀」的,更應該去「吟」,這是中國歷代文人學習詩歌的乙個老傳統。

選擇乙個合適的調子來吟唱詩歌,除可以提高記憶的效果外,還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其更好地領會作品涵義,領會到詩歌語言的旋律美、節奏美,豐富古詩詞的藝術含量,使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得到審美的意趣。

二、生硬的翻譯,縮小了原始豐富的藝術空間

每一篇優秀的中國古典詩詞幾乎都具備章法固定、語言凝鍊這一顯著特點,或五言,或七言,或有定調;少則十幾字,多則上百言,但「一字一句閒不得」,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鑄極大的內涵,在濃縮的語言裡飽含豐富的情感。如果不顧及古典詩詞這一特色,只要一碰到非白話文就統統先翻譯過來,勢必會將原來意蘊鮮活、豐富的詩詞變得枯燥死板,徒有其表而索然無味了。如《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樣簡單的幾句意境結合在一起,尤其是前三句,毫無語法可言,怎樣翻譯?

即使勉強「翻譯」出來:「枯藤纏繞的老樹棲集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橋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幾處農家,荒涼孤島上蕭瑟秋風裡走著一批瘦馬。」學生能從中體會出昏鴉那落寞嘶啞的叫聲,看到傍晚農家草房上飄盪的縷縷炊煙,還有古道上因年久失修到處坑窪不平、荒草叢生的景象嗎?

學生又從何處體會詩人濃烈的鄉愁呢?因此,筆者認為,「翻譯」不是學習古詩詞的必經之路,美中不足的翻譯容易誤導學生,更是要不得。

高中古詩詞鑑賞教學探析

摘要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古詩詞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古人遺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學財富,學會欣賞並能鑑賞古詩詞,對高中生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針對古詩詞方面的教學,我們要讓學生了解詩歌所具有的基本特徵以及主要表現手法並學會從意象和意境 構思和寫作主旨,語言技巧歸納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以此讓學生感悟到古詩詞...

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鑑賞方法

中國的古典文化源遠流長,浩如煙海,古典詩詞更是其中的一泓雋永流淌的清泉,千百年來蕩滌和陶冶著人們的心靈。近幾年來,隨著漢文化的普及推廣和新課標改革的日益推進,古詩詞的學習成了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重頭戲,而古詩詞的鑑賞在高考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特別是對詩歌鑑賞的考查形式從客觀選擇題已經變成了主觀題闡釋,...

高中古詩詞鑑賞教學方法談

作者 陳衛華 語文教學與研究 綜合天地 2013年第11期中國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其蘊涵著中華民族精神,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型。青少年學習與鑑賞古詩詞,不僅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感染,而且能使學生認識歷史 感悟人生 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素養。為此,國家新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古詩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