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是具有藝術性的

2023-02-07 21:33:01 字數 5813 閱讀 3987

(一)突出情感因素

這是閱讀內容的情感性決定的。語言是一種工具,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強調語言工具的功能本質,即表情達意。

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的各類文章,特別是詩、詞、歌、賦、**、劇本等文學作品,其中無不蘊含著作者對人、事、物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態度,無不以情動人,以情寓理,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與數理化等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區別。欲使語文閱讀教學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願望,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教出情味。不論是教寫人的還是記事的文章,擬或是教說明文或議**,都應該引導學生領會、體驗課文的語言形式所傳達的作者的憎愛之情,褒貶之義,使學生在情感體驗過程中理解字詞句篇的含義和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二)引入情境,激勵思維

這是閱讀思維的情境性所決定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規律與其他學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學科的思維訓練只是把語言作為媒介,通過對本學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論、觀點的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抽象、概括等活動來實現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則是直接通過語言訓練來實現的。

用語言教語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表現形式,語言本身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媒介或憑藉,更主要的又是教學內容。學生接受、理解課文語言所傳達的情感資訊,不論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過感知、體驗、聯想、想象等思維活動方式,進入情境,才能真正領會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這一特殊規律要求閱讀教學,尤其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必須貫徹情境薰陶,激勵思維的原則,同時也賦予了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特定內容和形式,即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畫面、聲色、情態、情節、場面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

當然,閱讀教學也離不開抽象思維,也不應忽視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教師往往只注意課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視了蘊含於字詞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結果是:本來極其生動、情感強烈的作品,經過肢解、剖析,只剩了乾巴巴的幾條筋。

這種單調枯燥的情緒體驗,又怎能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乃至最終喪失學習語文的動力呢?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的方式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鍛鍊思維能力,這既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閱讀教學藝術的生動體現。只要這樣才能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將「不會學」變為「善學」。

所以,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總是根據教學內容、目的和學生實際,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開啟學生思維,象導遊一樣,一步步將學生引向柳暗花明之處。

(三)聯絡生活,激勵學習

作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的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絡著。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絡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並積極運用所學知識,發展自己的語文能力。如一位教師講《落花生》一課,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於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四)講究口語藝術

這是閱讀教學語言的示範性對語文教師的起碼要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強調:教學語言「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教師以自己活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

即使在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應用的時代,語文教學這一基本方式和特點也是不會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永遠都是語言運用的藝術。

閱讀內容的情感性和閱讀思維的情境性要求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時又具有清晰嚴密的邏輯性,能夠再現作品中的形象和畫面,成為作品中的語言文字所敘述、描寫的形象、畫面的藝術再創造,從而能夠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理解作品。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論是講解還是描述,還是複述,其語言都應當活潑新穎,富有情感和魅力。總而言之,都應當對學生是一種新異的刺激,易於引起學生的注意,並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美的薰陶,引起學生的模仿和學習。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在藝術中,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真的。」據此,我們可以說:

「在閱讀教學中,有風格的教學語言才是真正的藝術。」語文閱讀教學藝術化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有獨特的風格。或善於條分縷析,準確嚴密地闡明事理;或善於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地描述事物;或善於簡明扼要、冷靜客觀地敘述;或詼諧幽默、富有情趣,善於誘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等等。

無數事實證明,乙個語言表達頗富特色的語文教師,對學生在語言修養方面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學生終生難忘,終身受用。所以,欲實現閱讀教學藝術化,教師必須著意學習和訓練教學語言,講究口語藝術,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本身就成為學生學習的典範。

總之,情感、思維、需要、方法、語言是構成閱讀教學藝術的五個基本要素,它們互相聯絡,相互作用,交叉滲透,缺一不可。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由語言感知課文傳達的情和意,引起大腦神經系統的思維活動,理解知識和獲取知識,並不斷產生學習新知的需要,進而推動其更加自覺積極地學習。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是貫穿始終的。

教師運用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圍繞教學目的要求組織指導讀寫聽說訓練,使學生又將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這個過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實踐這個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又體現了閱讀教學中學生認識過程的特殊規律。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激情策略

浙江省天台縣教師進修學校周兆金

、當我們遇到一堂充滿詩意的語文課時,我們常常為之激動,為之興奮,為之喝彩。能上一節充滿激情的課,是許多語文老師的追求,但如何去激情,如何才能讓情感成為課堂中一曲動聽的旋律,又是許多語文老師感到困擾的問題。筆者通過觀摩名師上課,並結合自己的一些感受,概括出以下一些策略,與大家一起**。

一、教師動情情始生

要想感動學生,教師首先自己要是一位動情之人,能夠對每篇課文「情深似海」,能夠走進文字,走進作者,和作者交流。能夠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帶著自己的切身感受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引起共鳴。教師最好是「性情中人」,是「多情善感」的人,能善於「抒情」,學會「煽情」,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

在課堂上,教師的感情大多表現在動情的導語上,如王崧舟老師在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王老師端氣凝神,緩緩正言:「同學們,把你寫字的手高高舉起,咱們一起認認真真地書寫『圓明園的毀滅』」。(師邊板書,邊逐字解析)──

「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後面這個園,是皇家園林的園(讀:圓明園)。一座圓滿無缺的皇家園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被兩個強盜(停頓片刻),給毀滅了。

(板書「毀滅」,再讀)……「圓滿無缺」,因為它凝聚了151年的能工巧匠的風雨兼程,凝聚了古往今來的一切奇思逸想;「光明普照」,因為它融會了整整六代皇帝的浩蕩皇恩,融會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建築明珠。就是這樣乙個奇蹟般的園林,就是這樣乙個不可思議的東方神話,卻那麼悄然又轟然地毀滅在兩個強盜之手。」

這一段導語,簡樸而充滿理性,凝重而飽含激情,為一堂課的展開鋪下了慷慨、悲愴的基調,圓明園的情思開始在學生腦中瀰漫公升騰。

如果充滿激情的導語穿插在學生的朗讀或者表達中,再配上現代化的影音技術,更會起到一種渲染和鋪墊的作用。去年聽一位老師執教《給予樹》一文時,其中有乙個片斷印象極深。

師:多麼艱難的選擇啊,一邊是親愛的媽媽、哥哥和姐姐,一邊是乙個陌生的小女孩,金吉婭多麼想送給哥哥他們精美的聖誕禮物,給他們真誠的聖誕祝福,可小女孩又是多麼可憐,她只想得到乙個洋娃娃,乙個多麼微小的願望。最後金吉婭選擇了──

生:給小女孩買乙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師:金吉婭只好放棄了──

生:給媽媽、哥哥和姐姐買禮物的打算。

師:金吉婭也就失去了一次──

生:向媽媽、哥哥和姐姐表達最真誠的祝福的機會。

師:來讓我們深情地讀一讀這一段金吉婭說的話,體會一下她內心艱難的選擇。(背景**緩緩響起)

生:(有感情地朗讀)

此時,學生在一陣悠揚婉轉的樂曲聲中放聲朗讀,使讀者,使聽者都陶醉其中。

二、品詞入境情自悟

朱光潛先生曾就情感思想和語言文字的關係作過如下闡釋:「語言的實質就是情感思想的實質,語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語言本是平行一致的,並無先後內外的關係。」這句話告訴我們,情感是不能靠傳授灌輸的,而應是學生自發生成,是學生通過和文字對話,品詞感悟,從而產生的共鳴。

那麼如何在與文字對話中激發學生情感呢?「品」和「入」是兩個不錯的方法,即「品詞」、「入境」。

(一)品詞

教學片斷:

師:***這一夜簡樸的生活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學們能不能找到具體的詞句告訴大家。

生:「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檯,兩把小轉椅,一盞檯燈,如此而已。」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說明原來這房子挺大的,但他卻很簡樸,只擺放了「一張不大的寫字檯、兩把小轉椅、一盞檯燈」這一點東西。

師:真了不起,找得非常準,讓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齊讀。

師:再讀一遍。請大家細細地讀,不要放過乙個字,你還會有新的發現,不要放過了,知道嗎?

生再讀。

生:極其簡單。

師:告訴大家,為什麼是這個詞?

生:我覺得因為總理很簡樸。

師:你的回答也很「簡樸」,能不能再說說理由?

生:因為總理是大人物,待遇都很高,但他只是在房間裡放一些和老百姓一樣的東西。

師:好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極其簡單」後面的話,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簡單」之前為什麼還要加上乙個「極其」呢?來,讀吧。

生再讀一遍。

品詞不同於傳統的詞語分析。它不是機械的老師問學生答,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地和文字對話;品詞也不是隨隨便便地抓住幾個詞亂品,因為亂品不僅難以激發情感,反而會流於瑣碎,破壞情感。真正的品詞,應品「文眼」,也就是品文章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詞,品能反映文章內涵、精神的關鍵詞。

《一夜的工作》中的「簡樸」就是這樣的詞,老師引領學生一次次領悟「簡樸」,又適時進行誦讀,這時,學生不再是毫無感情地漫讀,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嘆,情意隨著品詞迸發而出。

(二)入境

「入境」也就是想象。文章是作者通過文字元號描繪出的一幅幅畫面,這一幅幅畫面裡深藏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何把符號還原成畫面,讓學生走進畫面,觸控到作者的情感呢?

想象就是乙個好方法,通過想象,讓學生換位體驗,使符號還原成一幅又一幅生動的畫面,當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便真正走進文章。

教學片斷:

師:「遺民淚盡胡塵裡」,這裡的「胡塵」難道僅僅是金兵馬蹄揚起的塵土嗎?(**一段馬蹄和哀叫的聲音)

師:這是金兵戰馬啾啾的嘶鳴聲,這是金兵嗒嗒的踐踏聲,你彷彿看到這戰馬踐踏向了哪,踐踏向了誰?那是一幅怎樣的畫?

生:我彷彿看到戰馬踐踏向了乙個個村莊,老百姓的財產被洗劫一空。

我彷彿看到戰馬踐踏向了乙個抱著孩子的婦女,頓時血肉模糊,孩子哇哇啼哭。

我彷彿看到戰馬踐踏向了乙個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她慘死在金兵馬蹄下……

「胡塵」二字看似貌不驚人,實則一汪深及千尺的桃花潭水,他寫盡了遺民之苦,金兵之罪,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創傷。但如果不加以想象,學生很難體會到如此豐富的資訊。教師先**一段音效,創設戰火紛飛,哀聲遍野的景象,然後引導學生想象那是怎樣的畫面。

畫面出,則情感生,想象遠,則情感濃。入情入境,放飛想象,不失為激發學生情感的高招。

三、朗讀激情情更濃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徵,小學語文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蘊涵著豐富的色彩,通過讀,教師、作者、學生之間的情感可以得到溝通;通過讀,學生的情感得到調動和激發;通過讀,學生的思想得到昇華和啟迪。因此,朗朗書聲可以激起課堂濃濃的情意。但朗讀不等於傻讀,只有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才能讓學生把課文的欣賞和感悟用抑揚頓挫的朗讀表現出來,使文字的喜怒哀樂形於色、吐於口。

片斷一:

師:「南望王師又一年」你可曾知道,這「又一年」已是多少年了嗎?詩人陸游寫這首詩時,中原已淪陷整整65年了,同學們,65年啊,780個月,23739個日日夜夜啊!

1年過去了(指示詩句)──生讀「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核心

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核心,而少年兒童階段又是人生吸收精神營養的最佳時期。在這樣乙個 時期,我們把人類文化的精品,把最優秀的文章精心選擇後推薦給孩子,引導他們去閱讀,這意味著學生從人生一起步就與最精粹的文字對話,與最傑出的人物 最高尚的靈魂對話。乙個從小吸收人類優秀文化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定會是乙個人文...

素描教學 高校素描教學的藝術性回歸

高校素描教學的藝術性回歸 摘要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但也正因為這種基礎性,長期以來高校素描教學變為了單 一 枯燥的技術訓練,素描本身的藝術性沒有得到重視和彰顯,既不符合素描的本質藝術規律,也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公升。鑑於此,該文從素描的藝術性表現談起,分析素描教學中藝術性的回歸方式。關鍵詞 素描教學...

提問藝術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作者 李芳 讀寫算 2010年第15期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 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從他們所提的問題的性質和發問的方法查出來。中小學教師若不熟諳發問的技巧,他的教學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可見,提問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教學藝術。這絕不是一篇 所能涵蓋得了的。這裡僅 自己平時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