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木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2023-01-31 21:36:08 字數 3900 閱讀 7254

河北師大附中高新校區翁衛彬

《說「木葉」》教學設計

一、教學三維目標

1、品味文中詩句,理解古代詩歌中「木葉」 意象的意蘊;比較 「(落)木(葉)」與「樹(葉)」的不同,把握「木」的藝術特徵。

2、《說木葉》

《說木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河北師大附中高新校區翁衛彬

《說「木葉」》教學設計

一、教學三維目標

1、品味文中詩句,理解古代詩歌中「木葉」 意象的意蘊;比較 「(落)木(葉)」與「樹(葉)」的不同,把握「木」的藝術特徵。

2、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點,明確本文寫作目的。

3、初步培養學生感悟詩歌中意象所表現出的豐富意蘊,提高詩歌的閱讀欣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品味文中詩句意蘊,比較「木」與「樹」的不同,從而把握「木」的藝術特徵。

2、難點: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點,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意象品味練習。

三、教學方法:

1、學生**為主,師作引導;

2、指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句,篩選主要資訊來解答有關問題,把握文意;

3、多**輔助教學。

四、教學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新課:同學們剛剛學完《咬文嚼字》一課,明白詩歌中的一字之差就可能使詩歌的意境和情感相差千里,自然匯入到本課的學習。

二)釋題:「說」屬於議**體,本文是文化隨筆(文藝短評);「木葉」是文章論題,本文是就古詩中「木葉」意象進行分析說理。

三)研讀課文(老師作方法指導:各種讀法結合,通過抓文段中關鍵詞句,篩選有效資訊,來把握文意,回答有關問題。)

1、研讀1、2、3段

1)請快速瀏覽文章第1段,勾畫出此段中心句。

2)從第2段中勾畫出以下詩句說明古詩中有用「樹」的,有用「葉」的。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屈原《橘頌》)

桂樹叢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隱士》)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無名氏)

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蕭綱《折楊柳》)

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 陶淵明《擬古》)

3)總結1、2自然段中含有「木葉」的詩句,強調古詩歌中「木葉」形象備受鍾愛,被詩人們一用再用,不僅熟能生巧,還能在學習的基礎上創造,杜甫和庾信的詩句正說明了這一點。

木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

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雲歇山。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落木: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4)總結現象:在古詩中,有用「樹」的,也有用「葉」的,但很少看見用「樹葉」。

可與「樹葉」字面解釋相同的「木葉」卻被一用再用,不僅熟能生巧,還學習創造。

5)「木葉」到「落木」,其與「落葉」或「樹葉」的不同,關鍵點在哪?

6)小結前三段:我國歷代詩人們鍾愛「木葉」這一形象,其關鍵在「木」字。(下文具體分析「木」的特徵。)

2、重點研讀第4、5、6段(全文中心)

1)讀第四段品味詩句「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 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比較詩中「高木與 「高樹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朗讀感悟,劃出文中關鍵詞句,相互討論交流)

總結:「高樹」與「高木」的不同:枝繁葉茂的飽滿,落木千山的空闊。

2)說說作者引用以上詩句作用何在?

說明「木」的第乙個藝術特徵:「木」比「樹」更顯得單純,彷彿本身就含有乙個落葉的因素

3)提問:為什麼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木」暗示了「落葉」呢?(在第5段中找出)

因為「木」具有「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讓人更多地想起了樹幹,把「葉」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4)思考:「木」暗示的究竟是怎樣的「落葉」呢?(讀課文第6段概括「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特徵)

「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樹幹,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乾燥的而不是濕潤的。

3、總結:「木」的兩個藝術特徵都涉及到了作者要觸及的詩歌問題即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所以,「木葉」微黃與乾燥的落葉形象即是「木」帶給我們的暗示性,這樣的暗示性豐富了「木葉」形象的內涵,透過「木葉」形象我們彷彿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遊子的漂泊。

自從屈原在乙個秋風葉落的季節用到了它,它便成為秋天中鮮明的形象,從此就具有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

四)拓展練習

1、體味下列詩句中各意象潛在暗含的意義,把它們各自表達的情感連線起來。

2、閱讀下面詠柳詩,說明詩中柳樹各自的特點和詩人寄予的思想情感。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賀詩:亭亭玉立,碧綠豐茂,枝條紛披,細葉精緻。詩人借詠柳讚美春色的美麗和大自然的活力。

曾詩:亂條狂舞,柳絮紛飛。諷刺攀附權貴、得勢猖狂的奸佞之人。

五)布置課後作業。

1、蒐集有關含「月」「梅」等意象的古典詩詞。

2、在班上進行交流。

3、認真品味欣賞,就自己所得談談感悟,寫成小**。

參讀作品:

梅:王安石《梅花》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卜運算元·詠梅》

月:曹操《短歌行》劉禹錫《石頭城》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張九齡《望月懷遠》李白《靜夜思》杜甫《月夜憶舍弟》,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六)結束語

風雅頌是詩,古樂府是詩;

三閭大夫的狂放是詩,詩仙太白的神遊是詩;

大江東去是詩,把酒臨風也是詩;

詩,可以靜靜的坐下傾聽;也可以在微雨街頭溫柔吟唱……

愛詩,其實是在愛著,我們的生活。

《說「木葉」》教學反思

一、教學背景:

《說木葉》一文,內容比較集中,圍繞古詩中的意象「木葉」深入到「木」的藝術特徵談詩歌的精微之處的表達效果,由此看出本文思路比較清晰,因此本文的教學重點就定為引導學生通過品味作者引用的詩文準確體察語文的微妙之處,於細微處見精神,含英咀華,來解讀詩歌的內涵和抒情意蘊,真正感受詩歌語言的精粹。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二就是淡化教材,引入課外同類文學現象,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真正提高學生獨立分析鑑賞的能力,只把教材作為乙個例子。

二、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1、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有三個:品味文中詩句,理解古代詩歌中「木葉」 意象的意蘊;比較 「(落)木(葉)」與「樹(葉)」的不同,把握「木」的藝術特徵;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點,明確本文寫作目的;初步培養學生感悟詩歌中意象所表現出的豐富意蘊,提高詩歌的閱讀欣賞能力。實際教學中基本完成了教學目的,在梳理文章結構內容的同時完成第乙個教學目標;進行全文總結時點出「木」的兩個藝術特徵都涉及到了作者要觸及的詩歌問題即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在拓展練習這一環節安排的連線題及鑑賞題旨在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2、 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

1)指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句,篩選主要資訊來解答有關問題,把握文意。在梳理課文內容時,反覆強調讓學生在課文之中找關鍵詞句,用關鍵詞句回答問題。

2)鑑賞詩歌意象(詠物詩)要注意從詩歌外在形象內化為詩歌的形象內涵,以此把握作者的情感表達。授課中,在重點研讀第四段時,比較詩中「高木與 「高樹」的不同意味,我有意提示學生抓關鍵詞先找它們能概括外在形象的詞語,然後找概括形象內涵的詞語。有了這樣的鋪墊,在拓展練習鑑賞詠柳詩時,學生就不會感覺太陌生而無從著手。

3、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主要是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回答完後抓住學生回答準確的地方給予肯定,不足之處讓其他學生給予補充。

4、板書設計旨在抓課文的重點,最終點出暗示性,基本完成設計。

5、作業的布置有針對性,列舉了參讀作品。

二)不足之處

1、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達不到預想的要求,以至於在梳理課文時沒有設計的那麼順暢,如果能有更充分的時間閱讀課文,我想會更好。

說「木葉」教學反思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匯入緊貼文字和使學生能夠理解引用古詩詞的作用,在匯入環節中,我緊扣兩點,一是 輕 秋天的落葉 目的是營造乙個秋天的落木和蕭索的氛圍,為感悟 木葉 營造的意境做鋪墊 一是由杜甫的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簡略地牽引出本課的話題 說 木葉 以便學生在無意識中步入文字,走...

教學設計及說課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陽泉市第十八中學張慧霞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教學設計 第十八中學張慧霞 教學目標 1 認讀生字新詞,理解 公雞鵮架 手疾眼快 等詞語的含義。2 正確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的人物形象。3 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 心理等描寫人物的方法,發揮想象仿寫一段話 4 激發...

《鳥》的教學設計及反思性說課

鳥 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認識 骨 莫 巢 3個生字。2 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流利地背誦古詩,想象畫面。3 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動物。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了解詩意,想象畫面。教學難點 想象故事的畫面 感受人類是動物的朋友。教學過程 一 以詩匯入,創設情境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