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教學設計,說課反思

2022-02-25 06:12:22 字數 4654 閱讀 2926

植樹一、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

2、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三、教學用具:掛圖、幻燈、小黑板。課件

四、教學過程

㈠、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秋天到了。秋天是播種的季節,為了今後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綠色,今天我們就要去進行植樹活動。

板書課題——植樹

㈡、探索新知,討論演算法

出示課件**

師:從圖中你們看到了什麼資訊,提出了什麼問題

生1:看到有36個小朋友

生2:小朋友們在植樹

生3:提出問題:每組3人,可以分多少組?

師: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並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每組3人,分成幾組可以用除法,列式36÷3

師:怎麼計算呢

生1:因為12×3=36,所以36÷3=12

生2:30÷3=10

6÷3=2

10+2=12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演算法時,出現了很多口算方法,只要方法正確都給鼓勵和表揚。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有選擇性地板書,並引導學生關注幾種有代表性的計算方法,問學生哪種演算法最簡便,最喜歡用哪種方法。

㈢、基礎練習,應用新知

試一試第1題,第2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掛圖,觀察**,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解決「每組3人,可以分多少組?」可以怎樣列式,並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學生列出「36÷3」的算式後,引導學生思考怎麼計算。

3、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㈣拓展練習,應用新知

1、46÷1 48÷4 630÷9 96÷3

99÷3 100÷5 720÷8 86÷2

練一練第2題,第3題

2、在( )裡填上「>」「<」或「=」。

48÷4( )84÷4 720÷8( )720÷9

24×3( )24×2 26÷2 ( )26×2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計算,可以先用除數去除被除數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數的個位數,然後把兩次除得的結果合起來。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歡的其他方法來計算。生活中有很多問題的解決都要用到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同學們要做乙個有心人,下課後,我們可以試一試用今天學到的知識還能解決哪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六、布置作業

《植樹》說課稿

蘇蘩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植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一位數乘整

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從中感知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喜歡數學,樂於學習數學。

(二)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數學思維能力。3.

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演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三)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難點: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教學策略)

我所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好奇、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聯絡和模仿能力較強,因此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

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慧型,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習目標,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體的內驅力。

三、說學法(學情分析)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三年級的學生認知處於發展階段,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程式及設想

第一環節:(匯入)

我將新舊知識相互聯絡,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放多**課件「植樹」。順勢提問:

同學們通過觀察,你能提出問題嗎?估計學生能提出問題「平均每班能分多少棵?」,這時抓住學生強烈的表現慾,接著說:

要想知道你回答的對不對,我們接著往下看。從而匯入新課。 教師板書:

植樹通過課件,設定情景來匯入新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的積極性。

第二環節:(教授新課)

考慮到(口算)知識的枯燥乏味,和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在課題匯入之後,我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去思考,總結計算方法,從而完成重點知識的教學。

第三環節(拓展應用)

結束了第二環節,開始我的第三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的主要目的是解決教學難點。由於先前已經有了知識點的接觸,在這一環節中,我會設計活動,讓學生分組討論,我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和點評,愛因

斯坦說過,提出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提出的每乙個問題,由此來了解他們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與解答,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消化了重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接著再借用課件演示,讓學生自主觀察,動腦思考,在自主**中反覆學習,對知識點由陌生到熟悉,從而主動的發揮變為自己的東西。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強化新知識。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做到層次分明,我設計以下幾組練習題:

第一題:

分一分,算一算,你是怎樣想的,這題進一步鞏固了本堂課的知識。

第二題:

這道題有利於學生學習知識觀念的形成,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有利於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形成。

第三題: 賽跑

這道題解決了學生先前遇到的問題,起到了前後呼應的作用,使學生了解到掌握知識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

這一環節我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我將提出三個問題: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最後說說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主要是體現出知識的**過程,幫助學生回顧知識學習的過程,便於學生記憶。

教學反思

1.聯絡學生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數學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課是以「植樹」的情境來呈現的,這一情境雖然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但在秋季並不切合實際。因此我就結合我校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情況,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獲取相應的資訊,感受到生活中存在數學問題;接著從學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幾張桌子」的實際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感受計算來自於解決問題的需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認識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由於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面對同乙個數學問題、同一道口算題時,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維方法必然會不一樣,他們往往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產生不同的計算方法。本節課學生在解決「每班各需要多少張桌子」這一問題時,由於創設的問題中包含有顯性條件(每班的人數),也有隱性條件(每張桌子可以坐的人數),因此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出現了以下兩種情況:(1)如果每1人需一張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張桌子,也就是44÷1=44(張),48÷1=48(張),46÷1=46(張);(2)如果每兩人需一張桌子,桌子的張數就是人數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張),48÷2=24(張),46÷2=23(張)。

另外,學生在計算時口算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學時,我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我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比較中體會演算法多樣化。

3.本課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除法(沒有餘數),設計這一問題時,我首先考慮到三班的人數為46人,46÷4是一道有餘數的除法算式,在此我把重點放在了前兩個問題上,先出示了一班、二班各能分成幾個小組。學生在掌握演算法的基礎上很快便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然而學生並未因此滿足,他們更感興趣的是三班應如何分組。於是,學生紛紛列式進行解答:

46÷4=11(組)……2(人)。但課堂上我沒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只看到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課堂上如果能及時引導學生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討論、交流,會使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

以下是課下我了解到的學生分組情況:(1)前11個小組,每組4人,最後2人分為1組,三班能分12個小組;(2)前10組,每組4人,最後6個人每三人一組,共分12組;(3)前10組,每組4人,最後6人分為1個大組,共分11組。

亡羊補牢反思 說課 教學設計

朱清一 關注單元導讀,引入新知。1.由單元導讀引入 自讀單元導語,說說這組課文將告訴我們什麼?2.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 寓言兩則 3.什麼是寓言呢?寓言是一種文章體裁,它往往借乙個虛構的小故事說明乙個深刻的道理。寓 是寄託,包含的意思,言 就是講道理,寓言就是包含著某種意思的小故事。同學們你們讀...

《長城》教學設計說課反思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以精煉生動的語言介紹了長城,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型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認識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型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

《搭石》教學設計 反思 說課

教材分析 搭石 這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 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 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 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 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