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2-02-11 07:45:08 字數 5540 閱讀 4857

《詠華山》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材分析:本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 它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短文中,「詩」與「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教學中通過初讀古詩,激趣匯入;進而引導看圖和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學習課文,品讀古詩;接著詩文對照,進行品讀感悟,體會華山的雄偉壯麗;最後開展課外拓展,增強積累,培養學生的大語文學習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並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

3、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

激勵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教學重難點:對課文第二段詩文的體會領悟。

教學準備:板書詞語、掛圖、獎品;

查詢華山資料,我國名山的資料。

教學方法:品讀課文、看圖、談話。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引導說話。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課,齊讀課題。

2、出示詞語:宋代寇準登華山七歲

艱難山頂吟誦稱讚

遠遠近近情不自禁

字音:師:誰能讀準這些詞語?朗讀要求:讀正確,聲音響亮。

指名讀,一二兩組、三四兩組比賽讀。**車讀「稱讚」。

字形:師:「宋代」的「代」是左右結構,需要注意什麼?

生:「代」右邊不能多一撇!可以和「找」比較。

3、引導說話。

師:誰能選用其中的詞語來說話?其他同學聽聽他選用了那幾個詞語?

生:他們艱難地爬上了山頂。(選用了艱難和山頂兩個詞語)

生:寇準登華山時吟誦了一首詩。(選用了寇準和登華山三個詞語)

……【設計意圖:複習詞語從字音、字形、理解詞義三方面進行。通過指名讀、比賽讀、**車讀等形式鞏固字音;指導學生再記憶容易錯的「代」字,在課堂上的稍加點撥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讓這個字的正確率得到很大提高;選詞說話既是理解詞語又是訓練說話,同時還起到過渡語的作用。

】二、初讀古詩,激趣匯入。

過渡:這就是寇準登上華山頂時吟誦的詩。

1、出示古詩: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進,回首白雲低。

師:誰想來讀讀這首古詩?其他同學聽他是否讀正確、讀流利了。

生:指名讀,評價。自由讀。齊讀。

【設計意圖:初讀這首古詩只要求朗讀正確流利就可以了,目的是在指名讀、自由讀和齊讀的形式中激發孩子們想學習和了解古詩的興趣,為下面理解古詩做好鋪墊。】

三、學習課文,品讀古詩。

1、 看圖一學習第二節第一句話。

(1)師:這首詩是寇準和先生去登華山時所作。請同學們看圖(出示掛圖),這就是華山。我們跟著寇準和先生一起來到了華山腳下。

師:站在華山腳下向上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華山很高的樣子。

生:山頂上的樹看起來很小。

師:登山的路是一級一級的台階,看起來怎麼樣?

生:登山的路是歪歪扭扭的。(師:糾正用彎彎曲曲這個詞,體現用詞的準確性。)

生:山路顯得很窄,走在上面會很害怕!

師:老師查閱了資料,華山的東西南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只有這一條爬上山的路。而這唯一的路又是這樣的窄這樣的陡峭,走在上面會有什麼感覺?

(2)引入花果山,對比理解。

師:那些同學爬過花果山?花果山是620多公尺高,你爬的時候覺得怎樣?

生:怕花果山覺得很累。

師:而華山2000多公尺高呢,差不多四個花果山比得上乙個華山高。這樣的山爬起來會很困難。

(3)品讀第一句話。

師:課文第二節的這句話寫出了華山爬起來很困難。

出示小黑板:他們艱難的爬上山頂。請你自己讀一讀。

生:自讀。指名讀。

師:這麼高的山,很不容易爬。這句話中就有個詞,是說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個詞?

生:就是「艱難」。

師:指名讀這句話。齊讀。讀出「艱難」的語氣。

【設計意圖:出示掛圖,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觀察跟著寇準和先生一起來到了華山腳下,談談所見所想,感悟華山之高。再結合自己爬我市的名山花果山的親身經歷,體會爬華山的艱難,為接下來的朗讀做好了準備。

】2、品讀「啊!華山真高哇!」

師引讀:看圖和讀第一句話我們知道「華山真高哇!」

誰能讀出華山的高來?

生:指名讀。評價。

生:自讀,男女生比賽讀。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和讀第一句話學生初步感受華山的高。】

3、看圖二,學習兩句話。

(1)師:我們和寇準、先生一起爬上了山頂。站在華山頂上你看到了什麼?

生:遠處和近處有很多的山。

師:看圖,這些山有遠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連著一座,連綿起伏的可真多啊!不過這些山都在(生說自己的腳下)。看圖上得知遠遠近近的山都在寇準和先生的腳下,我們能看出華山很高!

師 :什麼比華山高?

生:藍天!

師:你還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太陽離他們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

師:你觀察真仔細!同學們伸出手來摸一摸。平時我們看太陽,離我們遠嗎?

生:很遠!

師:而現在太陽離寇準和先生很近,是因為什麼?

生:這是因為他們站在了山頂上。

師引說:這也說明了華山(很高!)

師:你還看到了什麼?

生:我還看到山上有很多樹,漫山遍野綠樹成陰,很漂亮!

生:我看到了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

師:(理解山腰時借助簡筆畫),說說白雲像什麼?

生:白雲像一條條絲帶,像棉花,像羽毛……很美麗!

師:請小朋友把你所看到的連起來說一說。

生:我們和寇準、先生一起爬上了山頂,看到遠處和近處有很多的山。這些山有高也有低,一座連著一座,連綿起伏的可真多啊!

不過這些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像一條條美麗的絲帶,又像棉花,又像羽毛……

山上有很多樹,漫山遍野綠樹成陰,抬頭就能看到太陽,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連藍藍的天空都離我們很近了,華山真高啊!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學生身臨其境地站在華山頂上,說說自己的所見所想,這樣就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是具體的形象,將遠在天邊的華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眼前,,再用生活實際與在華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較,借助**質疑,學生就自然地領悟出這些都是因為華山是太高太高了。】

(2)**對照,品讀兩句話。

師:課文第二節有兩句話描寫華山的高大和美麗,請你找一找,自己讀一讀。

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

生:自讀這兩句話。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話?聽聽要讀好那些詞?(指名讀)

生:「都」要讀重一點。

師:誰來讀讀第二句話?看看誰讀得美。(指名讀)

生:「飄著」讀得輕一點,覺得白雲很美!

師:聽老師範讀,聽聽老師還有那些詞讀得好?好在**?

生:「那麼」讀得很輕。

生:一二兩組和三四兩組比賽朗讀這兩句話。

【設計意圖:在看圖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抓住幾個關鍵詞語「都」、 「飄著」、「那麼」,就已經把華山的高大美麗表達出來了。】

4、再讀「啊!華山真高哇!」

師:如果你現在就站在山頂上,看到這樣一幅情景,想說什麼?

生:齊讀第

二、三句:啊!華山真高啊!

重點指導讀好「啊!」

【設計意圖:再來朗讀這句話,讀好「啊!」,感情表達就很好了。】

5、品讀古詩。

師:小朋友們,站在華山頂上,小寇準和我們一樣感受到了華山的雄偉、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動,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吟誦了一首詩來讚美華山,就是《詠華山》。

黑板出示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1)同桌互相讀,說說從這首詩中你看出詩人是在華山的什麼位置吟詩的。

生:詩人是在華山頂上吟誦了這首詩。

師:你從那些詞看出來的?

集體交流:「舉頭」、「回首」。引導學生看圖、動作演示理解。

(2)師:從這兩個詞我們看出華山是那麼的高大!再讀這首詩,把華山的高大和美麗讀出來!

生自讀,指名讀。比賽讀。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讀中說說從這首詩中看出詩人是在華山的什麼位置吟詩的, 同時理解了關鍵詞語「舉頭」、「回首」,再來朗讀和背誦古詩效果很好,學生就能朗讀出華山的高大和美麗了。】

6、學習

三、四兩節,培養大語文學習觀。

(1)師:短短一首詩寫出了華山的雄偉、壯麗。這首詩受到了先生的誇獎。

如果你是先生,你會怎樣稱讚寇準?

生:齊讀這一自然段,理解「連連點頭」 。

(2) 師:你們知道嗎?寇準寫出這樣的好詩當年才7歲。

乙個剛7歲的孩子,能脫口吟出這樣的好詩,全是他平時認真觀察認真學習的結果。我們小朋友也要像他那樣從小留心周圍的事物,認真觀察,在大語文中學習。

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從先生對寇準的稱讚,聯想到這是他平時認真觀察認真學習的結果,引出對學生大語文學習觀的培養。】

四、詩文對照,品讀感悟。

1、師:寇準用這首詩來讚美華山,就叫作「詠」華山。

2、師:課文第二節有兩句話,描寫了華山的高大美麗,就是這首《詠華山》的意思。讓我們開啟書,再去讀一讀這兩句話,記一記吧。

生:指名讀,自讀。男女生比賽讀。

生:自己練習背誦,指名背誦,齊背。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文與詩的過程中,勢必要以文詩對照進而比較學習,尋找文與詩的內在聯絡,達到對詩文理解感悟的螺旋式上公升。可以從多角度地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綜合效應。

】五、課外拓展,增強積累。

1、 師:華山是中國的名山之一,你還知道我國那些有名的山呢?

生:我還知道泰山、五台山、橫山、花果山、廬山……

2、 師:有一首描寫廬山的詩《題西林壁》,蘇軾的,誰會背誦?

生背誦《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小朋友們不僅書讀得好,而且學習了這麼多的課外知識。這也是一種語文學習的好方法!

【設計意圖:課外拓展,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知識的積累,一方面也學到學習語文的好方法,這種大語文學習觀終身受用!】

六、作業設計: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詠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教學反思:《詠華山》是一種新的課型——「文包詩」。教學時,我緊扣「啊,華山真高啊!

」這句話串講課文,引導學生領悟華山的雄偉、壯麗和寇準的聰明、有才華。在教學中,充分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以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生動富有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除了、都在、腳下、那麼近、山腰間、朵朵白雲」,以及古詩中的「回首」等重點詞語,反覆朗讀、品味,使學生從這些語言文字中感悟到「華山真高呀!

」並由衷地發出了讚嘆,學生個個讀得有滋有味,同時領略了語言文字的優美,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教學中,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讀書,自由思考,盡情表達。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如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引導學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視學法指導,教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重視思想教育,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和誦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習小寇準認真學習的態度……當學生把握不准時,我及時範讀,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讀得更精彩,更具韻味,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材分析 1 本小節內容安排在第十四章 軸對稱 的第三節。等腰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是軸對稱圖形,可以借助軸對稱變換來研究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質。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以及等邊三角形的相關知識,重點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它是研究等邊三角形,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

教學設計及反思

實習教師 陳巧輝 話題選自於湘少版教材四年級上冊12單元,課題為 i can swim fast.教學過程分以下三步 step1 warming up and review 以一首英語兒歌及聽英語做動作反應作為課前熱身 同樣以聽和做作為複習方式,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step2 presenta...

教學設計及反思

0的認識 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一班蔣淑華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9頁 0的認識 及練習四的第1 2題。教學目標 1 知識點 通過觀察與實踐活動,使學生知道的兩種含義 表示沒有和起點。規範0的寫法,使學生能規範整潔的書寫0。2 能力點 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合作 的能力和認真書寫的好習慣。3 教育點 通過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