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的幾點困惑

2023-01-29 20:30:03 字數 3557 閱讀 9865

新課程改革的幾點困惑與思考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進行充分的國際比較、調查研究、經驗研究與歷史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我國中小學目前課程的現狀和某些弊端以及社會發展對課程提出的新需求,確立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與六個具體目標,描繪了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基礎教育課程的共同遠景。

新課程中的新教材首先體現出了定位準確。新教材的定位著眼於新世紀人才素質的需求,體現鮮明的時代特色,重視教材的整體性,綜合發揮數學課程的育人功能;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重視高中數學在培養學生的認識論、方**、世界觀、自然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認識數學的應用性、工具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與發展學生的身心並進;傳授知識和技能與培養能力和創新意識並重;使學生認識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視理性和精神。

其次體現出理念全新。

1、打好不同的基礎,讓不同的學生各獲最佳發展。在設計必修課以滿足所有高中生的共同需求的同時,充分關注不同學生的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需求而設計了選修課。

2.新教材在強調師生的資訊交流的同時,十分重視學生間的資訊交流,讓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建立起平等、和諧、民主的關係,相互取長補短,培養合作精神。

3.改革封閉式教學,提倡教學的開放性、學習空間的開放性、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思維活動的開放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4.

突出數學的人文價值,強化人文內涵,使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養成求真務實,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熱愛祖國,樹立為中華民族復興,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而努力學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5.提倡利用資訊科技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教學內容,實現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有機結合。

那麼新課程帶給我們什麼呢?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老師們有乙個共同的心聲:沒有與新課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沒法教;沒有豐富紮實的德才學識和博大無私的廣闊的胸懷,教不了;沒有勤鑽研、善反思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的進取精神、"志願要堅,思想要靈,行為要笨"的全新理念,絕對教不好。

當課程由"**"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走向教師,由學科走向學生的時候,教師的角色行為必須變化。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最大變化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經驗中漸漸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重在啟發,貴在引導,妙在點撥,巧在如何幫助學生設計正確的學習線路,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活潑、興奮的狀態,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去**、合作、體驗、創造,完成教學活動。

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教學不只是忠實地實施課程計畫,而更是課程的創生與開發。

新一輪課程改革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血液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由水平上的發展。

評價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資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有關部門將週期性對學校課程執行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叫許餓管理,形成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

新一輪課程改革,必將徹底改變"素質教育喊得震天動地,應試教育抓得扎扎實實"的局面,必將"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必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並為每個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新課程立足於"為了每乙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大基礎"的價值取向,教師和學生必將隨新課程的發展而發展。

新課程將帶給我們很多很多……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會向教師提出哪些挑戰?教師的教學方式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乙個在學校學習的學生,整天處於被動的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複之中,對於所學的內容也就難免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這樣的學生,怎麼會有創新精神和創新的能力,怎麼能夠不唯書、不唯師,怎麼能夠成為乙個獨特的自我?

新課程必然帶來學習方式的變化。"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行為注意心理學家認為:

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畫,作為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作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麼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

龐維國先生將"自主學習"概括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於培養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乙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在合作學習彙總由於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互動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乙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乙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

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生(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蒐集與處理資訊,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和傳統的接受學習相比,**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歷**過程以獲得理智能力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學習要達到的三個目標。

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學習,是基於對學生的尊重。從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說,是潛能的開發、精神的喚醒、內心的敞亮、獨特性的彰顯與主體性的弘揚;從師生共同活動的角度來說,是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

新課程帶給我們是有效的教學。它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啟用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這必定不可缺少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學習。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不是作家筆下被動的**,不是畫家筆下被動的圖畫,也不是電視電影面前無可奈何的觀眾,更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並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

教師的師生關係觀,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為師生是夥伴關係,朋友關係即良師益友。教師要堅信: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

教師要知道: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些好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輪初公升的太陽,有的儘管現在還暗淡無光,只是一時被雲霧遮住了,一旦衝出雲霧,就會光芒四射。

新課程帶給我們且要求我們做到: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

它不僅超越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現實中的"學生特殊客體論"和"主導主體論"。傳統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乙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

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的幾點做法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校長王軍 一 整體規劃 1 三年安排,一次性考慮 理由 不做到哪兒想到哪兒。時間上三年一次性考慮,整體安排。又有高考這個特殊性,怎麼安排才合理。做法 採取 倒過來 考慮的方式。即以高考月為時間起點,向前推算。多少時間複習,多少時間實施課程。什麼時間實施那些課程,一一認真進行測算。比如...

走進新課程的幾點思考

作者 趙玉 中國校外教育 理論 2008年第03期 關鍵詞 新課程轉變角色用活教材尊重學生全面發展一 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乙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

新課程改革我的幾點體會

十年的新課程改革,我們一路走來,從學習理論,參加培訓到從事教學實踐,再從實踐中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是自己的觀念和實際教學水平有了大的更新和提高,提起新課改的感受,我感悟和認識很多。一 理念的轉變和更新。1 新課改強調以人為本,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強調以人為本,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