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本,構建生活化的品德教學課堂

2023-01-20 23:30:02 字數 4035 閱讀 8231

摘要: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實施,就是要讓學生成為熱愛生活、樂於**,形成良好品德、社會性發展得到促進的人。以學生為本,構建生活化的品德教學課堂是現代課程設計的基本要求,要以學生生活為主要源泉和根本,採用學生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關鍵詞:體驗感悟實踐生活化

「以人為本」就是尊重人的價值。它包含三層含義,即以人的生命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本。它強調一切從人出發,一切以人為歸宿的精神,這是高度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的一種思想態度。

具體到教育上,就是要把學生最美好的價值通過教育體現出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所謂 「以學生為本」 的課堂教學,就是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和成長需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於學習的實踐活動,做學習的真正主人為教學出發點,組織課堂教學。

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它不僅給學生提供認識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鑄造學生的靈魂,以人為目標,以「學會做人」為基點,培養學生學會選擇、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抗挫,追求個性發展,塑造「自主、自強、自立」的現代人格,使學生在離開學校時,是乙個全面發展的和諧的人。

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要從小培養學生正確觀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為今後的學習、發展,成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生課堂學習的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的直接經驗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構建生活化的品德教學課堂,使他們在與生活世界的溝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學會生存,促進個性發展。

課堂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著重點和落腳點,就要圍繞尊重學生生命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來實施。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乙個被動的接受者,不再是乙個任由教師去雕刻、灌輸的材料或容器,而應該是課堂的主角。所以我們教師的課堂設計就必須體現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權益,要「以人為本」來統領課堂教學的全部。

「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是首先把學生當作與教師一起進行學習活動的同事,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和個體見解,從學生怎樣才會積極地投入學習、怎樣才能獲得知識和獲得學習的方法、怎樣才會學有效果的角度考慮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多選取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的,貼近兒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學內容。「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在教學的組織形式上,教師多採用靈活多樣,富有生活情趣和藝術性,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的形式。

只有這樣的教學,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身心愉悅地投入其中,才會真正形成有意義的學習。

如《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溫馨一家人》中的第二課《謝謝你們,我的父母》,課文分為四個部分:1、「兩份賬單」的故事;2、調查、比較自己與父母為家庭所付出的勞動;3、應該怎樣做子女,來報答養育之恩的金點子;4、在家中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表達對父母的愛的小倡議。課文主要讓學生通過了解家庭核心人物—父母的辛苦,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現在的獨生子女從小養尊處優,以自我為中心的居多,很少會體會到父母的辛勞,而且有許多孩子總認為與父母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代溝,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開始有了許許多多的「小秘密」,而這些「秘密」是絕不會與父母說的,放學一回家就關進自己的房間,對父母的關心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認為父母太羅嗦了。故要實現讓學生明白自己作為家庭的一員,也要為家庭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和父母一起,共同創造幸福溫暖的家庭生活的教學目標,教師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一、在回顧中聯絡。

對於小學兒童來說,雖然他們的辨識能力不強,但經過家庭環境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他們在潛意識中已經有了一些寬泛而朦朧的是非觀念。簡單生硬的講解並不能給孩子們的道德成長帶來什麼幫助,此時,孩子們需要的是直觀的認知,需要的是打動和共鳴。教師可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回顧,讓學生學習把這些經驗知識基礎與新的學習內容緊密聯絡起來。

這樣,不僅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思維的活躍,在聯絡中感受自我學習方式的樂趣。

《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課前,教師可以**為依託,先讓學生去調查父母一天內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使學生知道自己是在父母的關愛中成長的,並自然而然地回憶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引出自己的親情故事,課前的充分回顧與聯絡,要遵循學生學習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在發現中探尋。

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於社會生活,學生有很多的發現和思考,更有探尋自己發現與思考問題的潛在需要,這是教學的最大資源。只是在學生的思維中,或許就是過去的乙個念頭早已一閃而過,或許知道了簡單答案不曾深究,或許認為本該如此等。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引導學生對他們了解過的生活問題進行再發現,啟用他們潛在的需要,**生活中的關於人的自身、人與人、人與自然事物或現象、人與社會環境等方面的聯絡與區別,培養學生的**能力。

《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課伊始,教師通過**《感謝你》這首歌,自然生動地匯入話題「感謝」,讓學生交流平常都感謝過哪些人,使學生知道感謝別人在我們生活中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接著,老師再提出我們常常忘記感謝而且最應該感謝的人——自己的父母,引起學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在交流中拓展。

每個兒童都在自身生活學習和一定社會環境中組成乙個固有的圈子,那是他們成長之園,是培植和塑造各種良好能力和意志品質的沃土。學生生活實際中,喜歡把自己思維中的事與夥伴進行交流。但是,學生平常的自由交流,一般只注意事情的本來過程,缺乏對事情引發的問題的**。

只有圍繞主題進行的有序交流,才可以讓學生拓寬生活思維,不斷發現新的問題,修正自己的想法,理清自己的思路,吸取他人的長處,探尋更好的解決問題方法,產生新的思想。教學中,教師應組織學生圍繞目標進行有序、有度的交流,使學生提高對教學問題的關注度,獲得對自己生活經驗與知識的重新理解,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

教學活動的內容既要依據教材,又要不拘泥於教材,要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父母對兒女無微不至的關愛通常是通過一些平常小事體現出來的,這些小事對學生來說是司空見慣,甚至認為這些都是父母該做的,並沒什麼大不了。在交流中,使學生從細微中見真情,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

同時,循序漸進,巧妙引導,把學生帶入了對家庭生活的回憶之中。孩子們想起父母十多年來含辛茹苦地哺育,生活中、生病時、煩惱時、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無一不是慈愛的父母陪伴在身邊。加上背景**的巧妙渲染,教室裡瀰漫著濃濃的親情氛圍,富有感染力,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慾望。

在乙個個感人的故事中,師生共同解讀著什麼是父母的愛;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之後,學生對父母的感謝也必定發自肺腑。

四、在活動中體驗。

在學生生活思維中,活動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不但能使學生獲得比較牢固的知識,還能使學生自覺地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聯絡起來,比較靈活地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從而體驗學習中的快樂。教師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方式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有效訓練,實現品德知識與品德實踐能力的同步發展。

我們品德課程的範疇極為廣闊,一切與兒童學習成長有關的內容都是我們的教育資源。有些情感體驗即在孩子們生活周圍,一觸即發;而另一些,離他們較遠的生活情境,他們是夠不著,也想不到的。體驗是一座橋梁,它把學生原有的道德情感與新的意識行動連成一體,使道德教育根植於心,這才是真正的昇華和發展。

為了讓孩子們體驗父母的情深似海,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親情大比拼。讓學生填寫調查表、反饋、交流填寫情況。

調查表1、我對父母了解有幾分?

2、我為父母做過哪些事情?

再出示故事《兩份賬單》:

讓學生通過父母對孩子和孩子對父母、以及兩份賬單的對比,了解家庭中付出最多心血的是父母。是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強烈的責任感帶給這個家溫暖和幸福。現在的獨生子女從小養尊處優,以自我為中心的居多,很少體會到父母的辛勞,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深深懂得自己作為家庭的一員,也要為家庭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和父母一起,共同創造幸福溫暖的家庭生活。

五、在小結中延伸

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在通過學習內容與生活思維的聯絡,經過回顧、再發現、逐層展開、參與活動、整理提煉,體驗深刻的感受,獲得品德知識,訓練品德行為,提高對生活思維的認識和養成自覺的行為習慣。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的進行必要的小結,培養學生學習整理提煉知識與方法的能力。

總之,以學生為本,構建生活化品德教學課堂,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實施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將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一方面拓展了學習的時空,另一方面把學習置於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獲得個體的自由與發展。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作者 任雲 摘要 從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入手,以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為著力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關鍵詞 生活化教學模式 初中數學 構建 當前,在初中數學教改領域存在著一種誤區,即不少同行認為初中數學在教改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學形式創新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甚至認為通過綜合應用多 教學裝置...

《品德與社會》教學生活化

品德與社會 教學的生活化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 品德與社會 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 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 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

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構建

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歷史重任,教師面臨更大的考驗與挑戰,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努力 成長與發展。在探索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