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教學生活化

2021-08-07 11:23:41 字數 955 閱讀 1330

作者:何慶平

**:《博覽群書·教育》2023年第04期

歷史教學生活化就是從學生實際出發,選取現實生活中學生津津樂道的歷史素材,或者從歷史中攫取一些生活化資料,巧妙將生活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歷史與現實、學習內容與生活體驗的密切聯絡中感知歷史,並將所學知識和形成的能力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史以為今用」。在歷史課堂中如何做到教學的生活化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

一、教學語言生活化

在歷史教學語言的運用上,語言的通俗化應是第一要求。如果教師滿口的「之乎者也」,生硬晦澀,學生必然如入雲裡霧中,不得要領;相反,教師應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尤其是對歷史概念、歷史規律的講解要深入淺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拉近師生的距離。例如講「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時,為幫助學生理解民主的具體含義,可以打個比方:

班級制定班規,班主任把方案提出來,由學生討論,最後根據大多數同學的意願決策,這就體現了民主。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理解歷史概念,而且也促進歷史和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古今意識。

我們的傳統課堂往往被太多被背景、原因、經過、意義、影響等枯燥的歷史要素所佔據,讓學生望而生畏。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天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運用幽默的教學語言,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消除師生間的隔閡,融洽師生間的關係。「史上最牛的歷史老師」***之所以深受喜愛,正是因為其授課風格風趣幽默。他用「你方唱罷我登場」講遼宋西夏政權並立,用「落魄挨打奈何天」說鴉片戰爭,用「**吞恐龍」來比喻「偷襲珍珠港」事件……他用一種人們愛聽的語言和方式,貫通古今,把「死」去千年的歷史,活靈活現地帶到我們面前。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材不是課程的唯一資源,教師要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大膽地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增、刪、添、改,科學地整合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具有教育意義的資源,善於捕捉生活的細節及與社會熱點問題,並將其融於教學之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發掘歷史生活聯絡讓歷史教學生活化

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 是課程標準對中學歷史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 生活即教育 理論,大力倡導生活教育。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 要使學生 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 發掘歷史與生活的聯絡,讓歷史教學生活化成為新形勢...

讓物理教學生活化

大氣的壓強 一節的教學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實驗之外,我們還應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說出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有關生活事例學生們經過回憶可以列舉出大量事例,中僅與 吸盤 有關的常見事例就有 1 把帶有掛鉤的塑料吸盤按在玻璃上,能掛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來。2 帶有塑料吸盤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緊緊吸附在一...

聯絡生活實際讓數學生活化

上海市浦東新區晨陽小學杜巨集傑 新的 數學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 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每冊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 生活數學的內容 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內容及一些 生活問題 能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讓學生明白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