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引導自主探索

2022-12-25 15:09:05 字數 1740 閱讀 860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其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所以靈活引領、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我校教師圍繞課標構建探索性的數學課堂,為學生的發現和創造提供自由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下面我就新課程背景下的「靈活引導,自主探索」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見解。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索。

小學數學課情境的創設是符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對低年級兒童設計生動有趣的、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形式,創設情境,將抽象的數字知識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對高年級學生則要側重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模擬、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如在教比高矮時,老師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比一比,並說說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開始活動)。活動完後,選出乙個最高的同學和老師比一比,結果怎樣,同學們說:「老師高學生矮。

」老師說:「他的高矮沒有變化,為什麼一會兒說他高,一會兒又說他矮呢?」同學們回答:

「他和其他同學比是高的,他和老師比就矮了。他沒有變,他比的人變了。」這樣學生從認識衝突中產生了**的慾望。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心理學研究表明:促進人們個性發展的最主要途徑是人們的實踐活動,探索性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自主的學習獲得和運用」。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有效的資源,留給學生猜想、觀察、驗證、發現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去理解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猜一猜在同乙個圓裡,直徑和半徑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並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實際操作,經過討論,各小組進行匯報。

一組:我們測量了乙個圓的半徑,是2厘公尺,直徑是4厘公尺,發現在同乙個圓裡,直徑是半徑的2倍。

二組:把直徑對折,發現直徑相當於兩個半徑。

三組:還有乙個辦法,如果把兩條半徑移到直徑上,正好是一條直徑。

學生經過操作和探索,自主構建新知識,得到了「在同乙個圓裡,直徑是半徑的2倍」這一規律。在過程中得出形成,在活動中得出結論。學生在課堂中主動操作,形成**的過程。

三、開放教學,提高探索。

開放是為了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並在此過程中生成問題,解決問題,開放的課堂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方法和結果,甚至是失誤和錯誤。教師應該把學生的錯誤當成教學資源,因勢利導,集中突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在設計內容時,要有一定的彈性,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讓能走的走,能跑得跑,能跳得跳,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給學生提供了學習材料(一張紙、一根繩子、五根粉筆、九本書),讓學生設想出一些分數來。學生在設想分數時,創造慾望得到了滿足。

四、重視評價,激勵探索。

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及時進行肯定性的表揚,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滿足學生自尊性的需求。教師可以評價學生學習的結果,也可以評價學習的過程;可以評價知識,也可以評價思維能力的情感和發展。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以過程評價為主。

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採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性和自信心。教師要善於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資訊,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在實際教學中,要善於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如「真好、真棒、你的想法有創意」等。在巧妙的配合以會心的微笑、鼓勵的眼神、撫摸的手,也可適當的給與物質獎勵。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認識自我,不斷朝著創新探索的方向發展。

探索有效途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

作者 黃彩鳳 新課程 小學 2013年第03期 摘要 長期以來的古詩教學,在教師的灌輸下,家長的強化下,少年兒童不負眾望,小小年紀能背上百首古詩,成為該文化寶藏的收藏者。在小學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怎樣走出誤區呢?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知...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大多數職業要求員工不但具有機械的操作技能,同時更注重他們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今天的學生需要更多更強的數學能力而不只是數學知識作為未來職業的準備。那麼,在基礎教育的數學課程中,就必須反映這些需求 數學教育應該實現從傳承知識到在傳授知識中培養創新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轉變。學生能...

自主學習引導感悟

一 教材簡析 登山 是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講述列寧登山看日出,先後兩次走過靠近深淵的小路,自覺鍛鍊自己意志的故事,寄寓 只有迎難而上,才能欣賞到險峰之上的無限風光,只有主動面對困難,向困難挑戰,才能磨鍊出頑強意志 的哲理。這篇課文層次清楚,結構簡明,內容集中。能夠切實而優效地落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