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2022-09-16 18:57:02 字數 938 閱讀 2512

小學的一年級學生思想上很幼稚,教師應在學生學習數學的課程中尋找有機結合點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原型,從生活中捕捉數學資訊,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根據「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夠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教學目標,盡量使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小培養他們用數學的能力。

1.以學生熟悉生活方式組織教學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注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教師盡量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例如:「20以內進製加法」從小朋友參加遊園活動碰到的各種計算問題引入。

課一開始就展現學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數幾盒」的情節的畫面,為學習「9加幾」的口算提供學生的資源。教學時,展示畫面,用動作說明來體現事物的發展情節。當學生明白圖意後,不難列出9+4的算式。

怎樣算出9+4的結果?教師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學生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有的擺出兩堆小棒,一堆9根、一堆4根。

然後從4根小棒中取1根小棒放到9根小棒那邊,這樣就有一堆小棒是10根、一堆小棒是3根,十和三合起來就是13。因此求出9+4=13的結果來;有的說把4分成1和3,1加9等於10,10加3等於13;還有的用9分成3和6,6和4合起來等於10,10加3等於13的結果等等,由於學生用了自己擺小棒的已有經驗,因此,課堂上**的氣氛濃厚,學生的學習情緒很高。此逐步引導孩子說出「湊十法」,凡是孩子們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然後組織學生看老師的課件演示,統一9+4的演算法,使學生明確把比較小的數分成1和3後,再計算最合理。達到教和學的有機結合。

以上創設情境的做法,就是利用學生好動的生活實際,讓他們在課堂上擺小棒,有事做,在做中學習、**知識,給學生較開放的探索性學習,最後老師的課件演示和說明,使學生明確演算法雖多,還是有比較合理的方法可找。這樣效果是不錯的。

以問題為驅動,引導學生主動學數學

作者 吳越 新課程 中學 2014年第09期 摘要 問題驅動教學是教師通過巧妙設計教學任務,將要講授的知識通過問題蘊含於任務之中,讓學生在問題任務的驅動下,積極主動 問題並解決問題,進而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啟發學生思維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關鍵詞 問題驅動 主動學習 能力 在平時的...

引導學生主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課改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探索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要為學生自我發展創造乙個廣闊的空間,通過教師必要的啟發誘導,讓學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識,在 中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傳統的 教師講,學生聽 教師問,學生答 以及大量演練習題的數學教學模式,已大大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能...

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課堂教學改革實行多年,但教師講學生聽 教師主導課堂的模式沒有明顯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並且根據作業完成與否對學生進行懲罰,這使得學生以被動的狀態進行學習,學習主動性和自信心缺失,普遍存在厭學情緒。大量事實證明,教師在課堂中強制灌輸給學生的知識,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