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

2021-03-20 12:54:46 字數 3406 閱讀 3625

區縣紅橋區單位邵公莊小學

姓名武春玲**** 136********

「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集體精神,促進學生主動活潑的成長」,是我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動口、動手,讓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地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去。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所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而動機就是指激勵人們活動的內在動因。

因此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創設情境,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譜寫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篇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從而使他們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以舊帶新,溝通引趣

在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上,提出啟發性、思考性強的問題,使學生感到新知不新,難又不十分難,激發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慾望。目前的教材,知識是呈螺旋式遞進的,每一學年的知識都是上一學年知識的繼續和延伸,因此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可以啟發學生思考:我們之前學習了什麼相關聯的知識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大家試著做一做……如學習「位置與方向」這一內容時,同學們已經在一至三年級分別認識了「前、後、左、右、上、下、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描述方位的詞語,但這只是對位置的乙個大致描述,對物體位置的確定有的並不很準確。因此在四年級再學習這一單元內容時,我先讓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在教室的位置,有的說在教室的東面,有的說在教室的西面……,然後我再向:如果要開家長會了,怎麼才能讓家長漲到你的位子呢?

這時同學們才發現:只描述在教室的東面或西面並不能找到自己的準確位置,那怎麼辦呢?有什麼辦法能更準確地找到所在位置呢?

根據教師的介紹,學生了解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條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這樣就使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公升乙個層次,既溝通了與舊知識的聯絡又進一步學習了新知,從而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嘗試探索中去。

2.揭示矛盾,設疑生趣

在靜態的知識資訊中設定矛盾,巧妙設疑,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使學生「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言」從而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慾望。如在學習乘法的簡便運算時,利用複習題開展競賽激勵活動,把學生分成小組計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其中一組做25×78×4、50×36×2,另一組做25×4×78、50×2×36,比賽結束,兩組同學的準確性基本相同,結果也一樣,但計算速度不大一樣。

早早完成的一組已經得意洋洋地坐了好半天了。這是為什麼呢?於是我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並討論:

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規律?這時學生說的不是很清楚很明確也沒有關係,只要有所感悟就行。

這時同學們情緒高漲,神經興奮,已經準備參與到下一步的探索中去了,為後面探索發現簡便運算規律奠定了基礎。

3.聯絡實際,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熟悉的生產實際出發或從學生關心的事情做起,學生會感到親切、自然、有趣,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身邊就有很多數學問題,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變成一種自我需要,從而喚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學習小數的意義這一知識後,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小數。再說下這個小數的意義。

同學們課前做了充分的調查工作,準備了大量的材料進行匯報。例如:一袋洗衣粉0.

5千克,我的身高1.35公尺,一本故事書4.68元,體溫38.

5℃發燒了……同學們這時才發現自己身邊用小數的地方可真不少。又如我們學完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後,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這一特性呢?

教師邊說邊用學具給大家演示它們的特性,同學們邊想邊看,很快想到學校的活動大門就應用了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還有消防隊工作或救人用的公升降梯也是應用了這一特性。而我們騎的自行車車架部分,籃球架籃板部分都用的是三角形穩定性的特性。繼而問學生:

一位菜農想給自己的菜園扎一圈籬笆,你說紮成什麼樣的結實、牢固?為什麼?經過一系列的觀察與發現,學生感到自己的數學知識還真不少,而且都很有用處,因此參與探索新知的積極性更高了。

4.故事匯入,引發興趣

故事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他們對此很感興趣,故事匯入很容易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如學習分數大小比較時,我先給學生講了乙個故事:明明和亮亮是王爺爺的兩個孫子,王爺爺今天過生日買了乙個大蛋糕和乙個大西瓜。

開始分蛋糕了,王爺爺先詢問兩個可愛的小孫子:「你們每人想要蛋糕的1/4還是1/8呢?」兩個人想了想,明明說:

「我要蛋糕的1/4。」亮亮想吃的多些,就挑了個大數字的說:「我要蛋糕的1/8。

」結果呢,明明分得了一大塊兒蛋糕,吃得津津有味,而亮亮只得了一小塊兒,很不滿足。一會兒,爺爺有開始分西瓜了。又問兩個孫子:

「你們想吃西瓜的1/4還是3/4呢?」亮亮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搶著說:「我要西瓜的1/4。

」明明說:「那我就要西瓜的3/4吧。」沒想到,結果令亮亮大失所望,他又是分得了一小塊兒,而明明抱著大半個西瓜正得意洋洋地瞧著他呢,怎麼回事呢?

亮亮心裡暗自納悶。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怎麼回事嗎?通過故事匯入,新穎、自然地立刻引起了學生的好奇,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

5.利用懸念,激發興趣

創設情景,製造懸念,讓學生因好奇而要學。如學習三角形一單元中,有讓學生認識「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知識。新課前讓學生準備一些指定長度的紙條,當作三角形的邊(2厘公尺、4厘公尺、5厘公尺、7厘公尺、13厘公尺……),然後讓學生任意取三條圍成乙個三角形,教師這時也隨著一起做。

經過幾輪的活動,學生發現自己所選取的紙條有時能圍成三角形,有時就圍不成。而老師每次選取的紙條都能圍成乙個三角形。在活動的進行過程中,學生禁不住好奇地問:

「老師,你為什麼每次都能圍成乙個三角形,而我們不行呢?」帶著這個好奇心,學生自然而然地隨著老師進入了新知識的探索。

6.動手操作,喚起興趣

小學生都有愛動手的特點,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學具,如擺一擺、拼一拼、數一數、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動,喚起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的慾望。如學習三角形內角和這一知識時,先讓學生討論怎樣才能知道三個角度的和,都有什麼辦法?經過小組討論全班匯報得出:

可以測量出三個角的角度再相加(量)、也可以把三個角剪下來拼在一起看形成乙個什麼角(剪拼)、還可以把五個角往乙個點上折看看拼成乙個什麼角(折)。總結後讓同學們分組操作,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愛動手的天性,讓學生在量、剪、拼、折的操作中發現了新知。

7.說明意義,激發興趣

介紹本節課內容的重要性,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說明現在的學習對未來學習的意義或社會實踐的意義,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從而產生參與學習的動機。如在教學廣角中學到怎樣的合理安排時間,即用最少的時間把要完成的事情辦好。還有選取最優方案,即要全面周到的考慮問題,把事情圓滿完成,讓每個人都滿意。

從田忌賽馬故事中了解怎樣在處於劣勢的情況巧妙安排取得的好結果……從這些生動的故事、事例中,繼而想到以後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如果遇到類似的事情或情況怎麼安排、解決,使效果更好。

以上除外,還可以觸及兒童的情感領域,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由情感驅使學生要學要**。無論是好奇、好動、求知還是情感的需求,都是促進形成一種努力去**的心理。

這種**心理的形成。對具有好奇心,求知慾強的小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滿足,一種樂趣。教師就要盡量根據教材的特點給學生創設各種**的機會,讓學生在親自**新知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教學的快樂,進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潛能得到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大多數職業要求員工不但具有機械的操作技能,同時更注重他們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今天的學生需要更多更強的數學能力而不只是數學知識作為未來職業的準備。那麼,在基礎教育的數學課程中,就必須反映這些需求 數學教育應該實現從傳承知識到在傳授知識中培養創新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轉變。學生能...

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

引導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動手 動腦 動口是學生認知規律對數學教學的客觀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 動腦 動口,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形成鮮明的表象,是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優化課堂教學 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一 小學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動手 動腦 動口 1.現代認識心理學研究表明 ...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主動學習

摘要 所謂 主動學習 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的自覺性 積極性 獨立性特徵的總和,是從事創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下面,我就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主動學習,談一些粗淺的體會。一 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數學 二 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 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習能力 四 創設民主和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