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互動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探索

2022-08-29 07:00:04 字數 3592 閱讀 4374

張掖市第五中學馬玉玲

「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理念並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就決定了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大腦智力因數、引導學生數學思維更要求師生間有充分的交流與合作,因而,師生互動也表現得更加突出。

筆者認為,「師生互動」應具備下列幾個要件:

一、師生互動, 首先要強調師生的平等。

師生平等,老師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者」,而是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我們知道,教育作為人類重要的社會活動,其本質是人與人的交往。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一般的人際之間的關係,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產」著教育,推動教育的發展。

根據交往理論,交往是主體間的對話,主體間對話是在自主的基礎上進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參與。因為只有平等參與,交往雙方才可能向對方敞開精神,彼此接納,無拘無束地交流互動。因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首先應是師生完全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應該說,通過各種學習,尤其是課改理論的學習,我們的許多教師都逐步地樹立起了這種平等的意識。但是在實際問題當中,師生之間不平等的情況仍然存在。教師聞道在先,術業專攻,是先知先覺,很容易在學生面前就有一種優越感。

年齡比學生大,見識比學生多,認識比學生深刻,有時就很難傾聽學生那些還不那麼成熟、幼稚,甚至錯誤的意見。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麼馴服聽話的孩子,師道的尊嚴就很難不表現出來。因此,師生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其實是比較難於做到的。

怎樣才有師生間真正的平等,這當然需要教師們繼續學習,深切領悟,努力實踐。但師生間的平等並不是說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們的教師仍然是傳統的角色,採用傳統的方式教學,學生們仍然是知識的容器,那麼,把師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實現不了的。

很難設想,乙個高高在上的、充滿師道尊嚴意識的教師,會同學生一道,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要知道,歷史上師道尊嚴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其實是維持傳統教學的客觀需要。這裡必須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產生於平等的角色。

只有當教師的角色轉變了,才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地參與。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學習方式,師生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這次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務,這也正是綱要中提出師生積極互動的深切含義。為什麼我們要強調綱要提出的師生互動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於此。

二、 師生互動,還應該徹底改變師生的課堂角色,變「教」為「導」,變「接受」為「自學」。

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間共同協作的過程, 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互動的直接體現,要求教師從已經習慣了的傳統角色中走出來,從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現代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論及自己的思想,與同學進行充分的交流,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評價,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省。從而,數學素質教育中教師的作用就不應被看成「知識的授予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啟發者、質疑者和示範者,充分發揮「導向」作用,真正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育思想。

所以課堂教學過程的師生合作主要體現在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學」和學生的「自學」上。

舉個例子,在初中幾何中,講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時,教師的「導學」可以從實驗入手,實際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結論:圓錐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長是圓錐的底面圓周長,扇形的半徑是圓錐的母線長。這種演示「導學」既直觀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學生非常容易接受這個知識點。

在上述老師提示後,學生自己閱讀,找出本節的重點,新知點和難點,先自己利用已學知識嘗試解決,攻克疑難問題。這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在老師做了演示之後,再讓學生閱讀,自行解決課本中的例題和練習。有了「導學」的認識,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就相當明確,「自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在運用舊知識進行求證的過程,也是學生數學思維得以進一步鍛鍊的過程。

所以,改變課堂教學的「傳遞式」課型,還課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陣地是師生雙邊活動得以體現,師生互動能否充分實現的關鍵。

總之,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平等地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導致新的、平等的師生關係的確立。我們教師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認識,從而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去實現這種轉變。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次課改,從課程的設定,教材的編寫,教學要求等許多方面,都為我們教師這種角色轉變,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其實不轉變角色已不能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了)。

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在課改實驗中,盡快完成這種轉變,以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

三、 創設問題情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的合作與交流是「師生互動」的直接表現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應是「隨機」發生,而不一定要人為地設計出某個時間段老師講,某個時間段學生討論,也不一定是老師問學生答。即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創設寬鬆平等的教學環境,在教學語言上盡量用「激勵式」、「誘導式」語言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盡量創設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及培養學生創設思維能力。

在學習新內容時,如果都能誘導分析,讓學生開動腦筋,那麼學生不但對知識理解深入,而且有利於他們創造思維的培養。如上例,學生弄清了去括號,移項等……是朝著解集的形式轉化的目的後,對於解不等式 ,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希望的創造思維能力所起的作用。

古人常說,功夫在詩外。教學也是如此,為了提高學術功底,我們必須在課外大量地讀書,認真地思考;為了改善教學技巧,我們必須在備課的時候仔細推敲、精益求精;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紮實牢靠,並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台,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

如果我們把學術功底、教學技巧和師生互動三者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逐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那麼我們的教學就是完美的,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四、師生互動,還應該建立在師生間相互理解的基礎上。

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看到的是一種雙邊(或多邊)交往活動,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指點,學生思考;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共同**問題,互相交流,互相傾聽、感悟、期待。這些活動的實質,是師生間相互的溝通,實現這種溝通,理解是基礎。

有人把理解稱為交往溝通的「生態條件」,這是不無道理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實現的。研究表明,學習活動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時發生、互動作用的。它們共同組成學生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對學習活動施以重大影響。

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難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在許多情況下超過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課程實施中,情感因素和過程被提到乙個新的高度來認識。

發展學生豐富的情感,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可以這麼說,增進相互理解的過程,其實也是豐富、發展交往雙方情感因素的過程。

教學實踐顯示,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間的關糸。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友好關係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幫助的基礎之上的。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並有一定深度的課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師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來增進師生、同學之間的情誼,培養積極的情感。

我們看到,許多優秀的教師,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與學生建立起了一種非常融洽的關係,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生生、個體與群體的互動,合作學習,真誠溝通。老師的一言一行,甚至乙個眼神,一絲微笑,學生都心領神會。

而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許變化,老師也能心明如鏡,知之甚深,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這裡的靈犀就是我們的老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建立起來的相互理解。

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作者 龍國興 摘要 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 個性品德素質及審美素質,這些都是數學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學科枯燥乏味,巧妙利用情感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學中求樂 學中求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引起師生...

興趣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何海鋒李鈺 提公升教師人格魅力,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經常聽到學生議論,說他們喜歡某位老師,聽課興致高 不喜歡某位教師,聽課時老是昏昏欲睡。事實上,能否贏得學生尊重和愛戴,不是單方面因素決定的,老師的學識 能力 性情 品德修養等綜合素質融鑄成其人格,這是一名老師吸引學生力量的主要源泉。乙個教師能夠...

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三 豐富教法,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體驗中愉悅學習在實踐中,教師創造了富有情趣的教法,如 遊戲 趣題 妙題等這些教法也常常使學生興趣盎然,從中產生愉快情感的體驗,增強教學效果,特別是多 教學手段的引入課堂教學充滿新的活力,它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提供直觀 形象的教學指導,激發學生興趣和主動性。如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