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如何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

2022-07-31 18:21:05 字數 4936 閱讀 1733

束義福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於教師能否轉變教育觀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實到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上,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如何才能實現教學方法的革新呢?

教學方法應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也包括學生的學的方法,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是解決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與學的互動及其調節等的問題。

布魯納指出:「任何學科的教學原理都能夠按照某種正確的方式,教給任何年齡段的任何兒童」。由此可見,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目標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正確的教學方法指最適當的教學方法,最適當的教學方法首先**於全面、具體地掌握、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

教學方法的選擇一般是三個方面的根據:1、根據目前的學習任務,是傳授學習知識,還是形成某種技能技巧;2、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是事實性知識,還是理論性知識,是多是少,是科學強的還是藝術性強的,等等;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知識基礎和心理準備如何。當然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學校與地方可提供的條件,包括社會條件、自然條件、物質裝置等;教師自身條件,學生的年齡特徵等。

教學方法既有歷史的繼承性,又具有時代的特徵,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全面、具體、綜合地考慮各種相關的因素進行權衡,加以取捨,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知識激增的今天,尤其是新課改當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重視教學方法的總體功能,力求多種教學方法互相配合,科學組合。教學實踐證明,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適用範圍、使用條件及其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突出的優點,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正如前蘇聯教育理論家巴班斯基所說:「每種教學方法按其本質說都是相對辯證的,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教學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而解決另一些則無效。

每種方法都可能有助於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著達到另一種目的。」因此,在全面、具體掌握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和了解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還要正確把握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的相互相繫,相互滲透和轉換的辯證關係,對各種教學法進行比較。加以即選、組合,以便發揮其整體功能。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可參照考下表對每一種教學方法進分析。

一種教學方法只能服務於一定的具體內容,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而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學目的是多方面的,只有對多種教學方法進分析、比較,使教學方法互相配合,科學組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注重學生的內容活動,立足於學生的智力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同學的需要,創造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師選擇和運用的教學方法,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有利於學生通過自學去掌握新知識,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應側重於研究如何誘發學生的內部活動的積極性及怎樣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教師要從教育理念課堂活動內容的安排到學生的問答,都應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讓學生有乙個開放的成長空間,從採取協作性和雙向性的教學方法來體現開發性策略,把教師權威性備課下放給學生自己,讓學生自己預習提出一些問題教師從中這些問題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與教學密切的相關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設計到教案中。

第三,把握預設與生成的內在聯絡,注重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和有機整合。所謂預設,就是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生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畫地設計教育活動。所謂生成是指師生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與環境互動作用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新知識的**活動,讓每一堂課都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型綜合生成的過程。

在生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支援、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往的慾望,滿足他們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既要對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很好的預設,更要對學生的活動生成問題進行積極而充分的考慮。要即時捕捉學生中的熱點問題,走進學生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心理解讀學生,讓有教育價值的活動生成、發展、延續,在原來的設計和組織預設課程的經驗基礎上吸納生成課程的理念和做法,經過順應,把原有的經驗集成為自己的新經驗。

在考慮活動方案時,多幾種假設,多幾種課程發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有所應對,當發現學生有了真正感興趣而且有價值的事物或現象時,當發現原定的時間、進度不符合實際情況下,教師就不拘泥於原定計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順應事情自然發展,因勢利導。

第四,有效地進行資源重組,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整合和開拓課程資源。教學就是既要實現對學生因材施教,又要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這就要求教師有意義地進行資源重組、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尤其是多**,較好地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為此應做到目標整合,以學生發展為指導思想著眼於學生品質和人格的完善,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重點,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內容整合,既要凸顯經驗性,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為主,又要以學生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創設有教育潛能和情境,讓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形式整合,凸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課程設計要在現實的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整合。而以以上三種整合都必須注意各種資源的優化組合並在此基礎上的合理開拓,從而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第五,注重「教」與「學」的辯證關係,有效地指導學習和啟用動機。在設計教學方法時不僅要講究如何「教」,更要考慮學生怎樣「學」,還要研究「教」與「學」的相應關係和作用,研究怎樣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調控,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採用各種方式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武裝學生,有針對性地具體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思路、途徑和思維方式,保證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有效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習效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取有效措施,啟用學習動機。

如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學生潛伏的學習動機轉化為現實學習動機;要注重加強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並通過課前的自學和課後複習,將缺漏的基礎知識補起來,並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與運用各種學習手段獲取學習資源的技能,從而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正確理解教學方法概念,完整掌握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充分把握教學方法的原則,廣泛了解各種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實現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

(231500)安徽省廬江二中束義福

如何理解和處理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的關係

束義福(一)

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對活動課的表述是:「活動課程是指學科課程以外,由學校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專案和活動形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新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為主要特徵的多種內容的課程。由此可見,活動課程重點在於:

一是活動課程首先是一種課程,體現在「目標上」和「計畫上」;二是活動課程的構成減分是活動,由活動專案及活動方式組合向成,三是活動課程不應排斥學科課程,應根據教育方針和目標,將具有系統教育作用的活動進行精心設計,使之與學科課程相輔相成;四是活動課程應重視學生的本性,充分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活動課程不是脫離課堂的活動行為,也不是緊張教學過程中的間歇和調劑,它是一種教學行為,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今年部分省市實施新課程計畫開設活動課,這一開放式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的新觀念,對我國傳統的課程觀是乙個新突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活動課程的開設,是新課程體系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與學科課程共同構建基礎教育的發展格局,如同一鳥之雙翼,學科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在原來具備的一定的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借助書本知識,通過概念和推理來掌握前人留下的間接經驗,學習中獲得的間接經驗佔優勢,活動課程則通過學生素身參與各類實踐活動,獲得對自然和社會事物大量的直接經驗。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相輔相成,為給學生提供乙個完整的認識過程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活動課的開設是著眼於知識過程的完整性,力矯舊的課程計畫—從教學內容角度—對於這種完整性的人為割裂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開設活動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衝破以課本為唯一的知識載體,以書本知識為主要經驗**的舊的基礎教育格局,通過活動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使知識獲得趨向於完全和深刻。

活動課程是新課程結構中的重要級成部分,它不是學科課程的補充和延續,它本身有著獨特的教育功能。

著名的課程學者奧立佛曾對兩種課程的特點進行比較分析。

學科課程

1、以學科為中心; 2、以教材為內容; 3、教材的選擇及組織繫在組織教學情境之前; 4、由教師或外在於教學情境的代表權威控制; 5、強調事實的教學知識的灌輸為知識而求知或為未來運用而求知; 6、強調特定習慣和技能的教學為學習的不同孤立的層面; 7、強調改進特定學科特定題材的教學方法; 8、強調學習情境的一致性,且盡可能獲得齊一的教學效果; 9、教育被視為等同於學校教育。

活動課程

1、以學習者為中心; 2、強調學習者全面發展; 3、題材系由所有學習者在學習情境中合作選擇組織; 4、由學習者在學習情境中與他人(教師、家長、校長、視導等)共同控制; 5、強調意義,具有改善生產的立即功能; 6、強調習慣和技能的養成為較大經驗的乙個統整成分; 7、強調理解並由學習過程的利用來改善; 8、強調學習情境的變化性,學習結果也要有變化; 9、教育在協助每個學生成為具有社會創意的個體。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傳統的學科課程以學科為中心,難以顧及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他主張「以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使兒童直接獲取經驗解決問題,鍛鍊能力。」

從奧立佛的對比分析和杜威的主張,我們可以看出單一的學科課程不利於學生與社會生活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與培養,加上學科分得過細,知識重複出現過多既浪費時間又加重學生負擔,學生的個性和個性潛能不能很好發揮。而活動課程的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擴大知識領域,在活動中以發展創造才能為總目標,並根據學生年齡、心理、知識和能力特點確定教育內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其特點是:

1、突出自主性。以活動為主的學生自我活動為主,以學生全員參與為主; 2、強調興趣性。活動課注重活動情趣,創設寬鬆、自由活動氛圍,重視愉悅身心的作用; 3、重視實踐性,學科課程的實踐和應用其目的主要是使學生獲得更多間接的理性的知識,而活動課程的實踐和應用,其目的主要是使學生在具體活動過程中獲取直接的感性的知識。

如何選擇與運用現代體育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與深入,我們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教學方法更是推陳出新,五花八門,致使有些教師比較茫然甚至盲從,唯恐跟不上教學發展的步伐,於是便生搬硬套 照葫蘆畫瓢,導致體育課有皮無瓤 不切實際 流於形式。那麼,怎樣理解與運用現代體育教學方法呢?首先,要理解現代體育教學方法設計的...

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

反思自己走過的教學之路,感受頗多,改變教學觀念,合理選擇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學得更加生動活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平時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總是認真地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一是選擇有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和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而...

有效選擇教學方法

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對小學生的興趣 知識水平 認知特點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作為安排學生學習活動和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新課改倡導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法。但教無定法,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在於教學方法是否簡約 實用,是否能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