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玲群落的結構教學設計

2022-07-07 20:36:05 字數 2962 閱讀 8066

《 群落的結構》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設計思想

在實施新課程中,需要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根據新課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科學素養。使學生由以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引導──**」 發現式教學法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應運而生的,該教學法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本節教學內容採用多**輔助配合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問題—**—整合的模式加以完成。

此方式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該理念的運用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協作精神的培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取,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真正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第3節《群落的結構》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的種間關係、群落的空間結構等內容。此課時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為種群的特徵和數量變化,下為生態系統的有關內容。鑑於課時內容地位,要讓學生正確理解群落的結構及基本特徵,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乙個堅實的基礎。

同時,本課時的內容也與現實緊密聯絡,即學生應能夠將知識應用於現實中,解決實際問題,應用所學知識設計立體農業,將知識應用於生活、生產之中。

三、學情分析

通過初中的學習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生物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大多數學生認識到生物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生物。這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作為高中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本課通過與**、事例、模型的有機結合,並配以豐富的色彩,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知道種群的概念和種群水平上所研究的問題,本節課就以種群為鋪墊在群落的水平上進行研究。。

四、教學目標設計

在課程標準中相關的具體內容標準為:「描述群落的結構特徵」。該條內容標準屬於了解水平,要求同學們能夠對群落的結構進行簡單的描述,能從生命系統的角度說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組成和結構,其中的各種生物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從而深化了對系統的認識。

據此,本節知識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

1.識別群落,說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2.分析群落的物種組成,區別不同的群落。

3.舉例說出乙個群落中不同生物種群間的種間關係。

4.說出群落的空間結構。

能力目標:

1、嘗試進行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能力。

3、通過討論學習,相互交流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協作精神。

4、通過學習生物群落的綜合作用等有關內容,學會觀察事物,把握評價事物的尺度

情感目標:

1、通過種間競爭的學習,認同同學之間在學習上既要你追我趕,也要互相幫助,並能在實際生活中體現出來。

2、通過學習群落的特徵及種間關係,使學生學會從生態學角度認識生物界的現象和規律,建立生態學的基本觀點。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群落的結構特徵

2、教學難點

從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結構特徵

六、教學方法

1.**學習法

2.自主學習法;

3.協作學習法:。

七、教學策略與手段

為了使學生領會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教師可以結合「問題**」的素材,說明乙個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乙個地區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組成和結構,其中的各種生物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為進一步說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結構的話題。在進行這些內容的教學時,應聯絡具體的事例,並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比較、歸納和總結,避免教師直接「下定義,舉例子」的教學方法。

關於「群落的物種組成」的教學,主要讓學生認識到: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徵。不同群落間,種群數量和種群中個體數量差別很大。

認識乙個群落的物種組成,要調查該群落分別有多少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列出它們的名錄。還要進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種群的相對數量和比例。在生態學上,描述乙個群落中種群數量的多少是用豐富度來表示。

關於「種間關係」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資料,然後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教學目標、情境、資料等環節的精心設計,充分利用多**輔助教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體現其主體地位,並使學生在有效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科學素質。

八、課前準備

1、教師:上網查詢新疆北部的常綠針葉林、福建武夷山的常綠闊葉林的相關**和物種資料;製作課件。

2、學生:預習課本

九、教學過程設計

十、板書設計

第三節、群落的結構

群落:同意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體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二、群落的物種組成

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三、種間關係

1、捕食

2、競爭

3、寄生

4、互利共生

四、群落的空間結構

1、垂直結構

2、水平結構

十一、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最突出的特點,是採取了知識的發生過程式教學,注意了概念的生成和建構過程,啟用了學生思維活動,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根據現代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學習概念的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同化和順化的過程,由於高中學生思維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在進行概念教學時,必須採取從具體到一般的認知策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選擇多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親身感知生物學事實,通過創設乙個互動和**的環境,自我建構生物學核心概念,在此過程中達成預期的各項教學目標。

但在教學過程中有較多的**、觀察、思考、歸納等活動內容,時間較難把握。在嘗試畫出中間關係的各種曲線時,由於要求較高,有部分同學反映不是很好,無法通過簡單指導來完成。

群落的結構教學設計

高二生物組製作人 張桂豔 一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群落的物種組成 群落的種間關係 群落的空間結構等知識。此課時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為種群的特徵和數量變化,下為生態系統的有關內容。鑑於課時內容地位,要讓學生正確理解群落的結構及基本特徵,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乙個堅實的基礎。同...

高二生物必修3群落的結構教學設計案例

一 教學目標 在課程標準中相關的具體內容標準為 描述群落的結構特徵 該條內容標準屬於了解水平,要求同學們能夠對群落的結構進行簡單的描述,能從生命系統的角度說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組成和結構,其中的各種生物間存在相互制約 相互依存的關係,從而深化了對系統的認識。據此,本節教學目標確定為 1.識別群落,說出...

小李玲《一夜的工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 審閱 陳設 極其 轉椅 隔壁 思索 熱騰騰 等詞語。2.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 一夜工作的情景,感受他工作的勞苦 生活的簡樸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德,感悟 的人格魅力。4.借助資料,深化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5.領悟本課用樸實無華的文字 生活中的小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