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發揮學生數學課的主體作用

2022-05-25 02:03:03 字數 4457 閱讀 9400

南埔中心小學陳月英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思考、探索,成為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體現自我。近年來,我對此作了一些探索:

一、創設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

1.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

教學活動是多邊活動,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只有在濃烈的民主氛圍中,輕鬆的情景下,思維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注重對學生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對學生的錯誤不要一味的指責,要充分利用學生求新、爭強好勝、渴望成功的心理,利用各種教學的手段,創設恰當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而不是隨意批評甚至嘲諷學生,要盡量淡化學生對自己回答失敗的自卑心理,在課堂中多用「你以為應該如何」、「請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等充滿人情味、含有激勵成分的語言去代替簡單的「對」、「錯」等語言。這樣更能增強基礎較差學生的自信心,激起他們的競爭意識,嘗試表現的慾望。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學會尊重、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傾聽、學會鼓勵、學會等待。

在寬容、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驗到做人的尊嚴。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係,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數學這門學科,從而在本質上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

學生的學習願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的內在樂趣,設計出適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像數學家那樣猜想、發現真理,不但使學生理解學習材料,使他們的思維能力獲得較快的發展,而且能更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

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教師先讓學生指出一些3的倍數,然後把這些數各位上的數字換位。如:123、132、213、312、321,讓學生檢驗數字換位後,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怎麼還是3的倍數?

隨著一片驚奇,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想急切探索其中的奧妙,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被激發了出來。

二、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一)、融境於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1、創設童話式情境,以「樂」激趣。

教學中,認知與情感相互作用,貫穿於始終,直至知情發展目標的共同實現。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把枯燥的學習內容賦予情感色彩,達到知情交融。例如,在教「分桃子」導課時,創設了乙個童話情境,使孩子在愉悅的故事氛圍中產生求知的慾望。

桃子成熟了,猴山上長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猴王組織小猴上山去摘桃子,摘完桃子後,猴王要考考他們,就提了這樣的問題:兩隻小猴共摘了48個桃子,怎樣分才公平呢?如果要把48個桃子分給3隻小猴,又該怎樣分呢?

孩子們被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紛紛躍躍欲試,在學生欲擺不能的最佳心理狀態下,老師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自然就知道了。」接著教師引導,大家猜測、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很快掌握了除法的算理。

最後,教師進一步啟用學生的思路:如果猴王要分給4隻小猴,你是猴王該怎麼分?」整節40分鐘的課,學困生始終在愉悅又緊張的氣氛中參與了學習,感受到了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2、創設現實式情境,以「近」求趣。

數學知識抽象枯燥,是難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熱情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絡,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成有學生生活背景的、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參與的程度必然會大大提高。如,低年級的學生對學習兩步應用題感到抽象,教師可以創設模擬現實生活的商店購銷活動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係。

因為學生遇到抽象的數量關係普遍「頭痛」,但買東西「算帳」卻一點不含糊,因此,我們如果能用生活化的形式來教學生解決問題,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參與表演購銷活動中理解數量關係,增強實踐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3、創設活動式情境,以「玩」誘趣。

新課程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數學中,教師要創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活動中探索新知。「玩」數學不僅是學生親身經歷的認知過程,而且也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玩」數學的獨特之處在於主體愉悅心理狀態下去學數學,這個過程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嘗試,大膽實踐,在合作中,學困生消了除畏懼心理,得到了同樣的啟迪和幫助。

在這種「玩」的情境下學困生自然而然地溶入到群體中參與學習,學得有味,學得投入,學得有效。

4、創設操作式情境,以「做」引趣。

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主體參與學習研究活動的過程,是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過程,它滿足了學生的**要求,從而激勵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創設操作式的情境,放手讓學生參與操作實踐活動,讓孩子在擺、拼、剪、折、量、畫等活動中,豐富感性認識,體會主動參與學習的樂趣,提高自主參與的能力。如,在教學面積的大小時,先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張正方形的紙和一張長方形的紙,然後讓學生自己操作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有的學生用摺疊的方法,有的學生用畫方格的方法,還有的學生用學具中的一平方厘公尺的方格來比較,在操作、觀察、比較過程中,體會參與學習的快樂,提高了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

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與自己生活環境、已有知識經驗密切相關、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對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的課堂上,我們看到一些教師為「情境設定」花了很多任務夫,的確使課堂活躍了許多、精彩了許多。

但是某些課堂在這一環節上教師花費了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卻偏離了課堂教學內容,丟失了課堂教學高效率性。

在課改中,我們應當提倡什麼樣的「情境設定」?「情境設定」的作用是什麼?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確的。

新課程中所倡導的「情境設定」的作用有:其一,提供富有兒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動,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二,提供學生熟悉的問題情景或認知矛盾,引起學生關注的興趣和**熱情,並體會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其三,情境不僅是匯入,而是相關學習活動的認知基礎。

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能真正激起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和飽滿的情緒主動進行**知識,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果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相差甚遠時,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從而情緒低落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大大降低了。在創設情境時必須與學生生活驗相聯絡,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學習需求,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提高主動學習能力。

1.學生能敘述的盡量讓學生自己敘述。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大綱》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完整敘述思考過程"並通過訓練,達到"培養學生能夠有條理地、有根據地進行思考"的能力。例如:組織學生通過例項概括出運算定律、性質、法則和公式等。

這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其口頭表達能力,加快資訊傳遞速度,提高反饋頻率,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慾,還有利於創設良好的課堂情緒場等等。

2.學生能操作的盡量讓學生自己操作。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合作,特別是強調手腦並用。教師有意識地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手畫畫、剪剪、拼拼、比比,通過擺弄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借助表象中介逐步抽象出有關法則、公式,從而完成從形象到抽象的跳躍,不但獲取知識,同時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加深對操作物件的印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助於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一種形式。

3.學生能發現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自己去發現新問題,探索新知識,並組織學生討論,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既能調動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學生有機會多參與討論、發表意見,是自主學習的表現。

4.學生能提問的盡量讓學生提問。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會出現疑問。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提問題,多提問題,善提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學習主動權,使**活動成為一種樂趣,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

三、為學生創設主動探索的參與條件,提高課堂效益。

1.堅持啟發: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啟發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多種感官去觀察、操作、思考、討論,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學習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習的主體。

2.適時點撥: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點撥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剖析數量關係,根據條件和問題,靈活地轉換解題思路,從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適時設疑:"學起於思,思起於疑"。"疑"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催化劑"。

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地為學生設懸念,提疑問,揭矛盾,破疑團,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可以通過設疑,把學生帶入問題的情境,是激起學生學習的好方法,並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爭辯,才能使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到位。

4.及時解惑: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有些問題疑惑不解時,需要教師及時化解,並適時設計討論題,引起學生討論的辦法,達到解惑的目的。

事實上,只有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變過去教師的講、學生的聽為學生的學,教師的導,遵循自主學習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才能有效,學生學習;「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這三大主體性要素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也才可能進一步得到發掘,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素質教育才能最終落到實處。

數學課堂上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而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主 以教材為輔 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實際上是教師單一主體觀的影響過程,往往只注重教師主體作用,而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這在今天問題十分突出,成為嚴重阻礙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絆腳石。為此,幾年來我對如何在小學數學...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 案例背景 在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中堅持以 健康第一 為指導思想,轉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點燃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的興趣之火,調動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的主人,變 要我學 為 我要學 變 被動鍛鍊 為 主動鍛鍊 從而提高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實...

怎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實施難點與對策 讀書筆記 焦天強教學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是師生雙向反饋的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只有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才能落實和體現。思想品德課程標準 指出 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