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2022-04-29 14:48:04 字數 1223 閱讀 5757

預習是聽好課的前提。「課前預習」是學生在上課前初步理解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及複習學習新知識所要運用的相關知識的過程;它是學生自我探索、思考、質疑的學習過程,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乙個重要措施,雖然不預習也能聽懂課,但預習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新課的內容,了解重點,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地聽,增強了聽課的針對性,不會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整節課上,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打無準備之仗,而且在預習過程中,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作為問題提出來,這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於發現學習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調查表明:

有48%的同學課前沒有預習的良好習慣,結果直接影響了聽課,沒有聽懂課,不會解題也就成為必然。那麼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呢?我認為:

第一,教師要做到熟悉理解、認真把握教材。

課前要讓學生預習什麼,怎樣預習,教師應先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什麼,重點、難點是什麼,怎樣設計問題更有利於學生理解,除了教師提的問題,學生還會想到哪些問題等教師都要全面考慮。因此,要求教師在預習前必須充分鑽研教材,設計教案、學案,充分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進而達到如下要求: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學生的差異性。

學生所能解決的問題總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從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預習也不例外。最初如果提過高、過難的問題,學生即使預習後也完不成,他們就會喪失信心。

因此,要科學地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

第二,教師要注重挖掘生活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前就要學生通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並能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三,教師要適當鼓勵,激發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培養預習習慣,要注意激發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具有求知慾望,每個學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時,要注意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斷強化學習需要。

第四,教師要善用實踐活動,培養學習的氛圍 。

數學**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為了讓學生們體會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增強了學習的目的性,我們在教學過程是就要通過開展實踐性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區中的數學問題逐步感受到現實問題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總之,課前預習是學好數學這門學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使學生明確新課的重點和難點,發現不懂的問題, 使學生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學習,提高聽課質量,對掌握知識有很大的影響,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能節省課後複習時間,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生養成終身受益的習慣,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提問

愛因斯坦曾說過 提出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乙個問題僅僅是教學和實驗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去認識老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並標誌著科學上的真正進步。學生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的生疑 質疑 釋疑的過程。學生學會提問時學習的關鍵,培養學生學會提問時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

一 遵循 滲透 推導 驗證 應用 的教學過程。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是這節課的難點。在教學這一內容前,首先通過數方格這個數學活動滲透 轉化 的數學思想,讓學生初步掌握了等積轉化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通過動手剪 拼 量 算等活動後去觀察比較,接著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架起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梁,使...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潛在的素質,它能激發學生對學習 生活產生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是克服困難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這樣,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對學生的吸引力就成為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方面,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一 以 成功教學 觀點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