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2021-03-24 09:46:46 字數 877 閱讀 9736

《數學課程標準》將「評價標準」從過分注重學業成績轉向注重學生發展的潛能。反思學習就是一種培養學生發展潛能的學習方式。反思是乙個能動、審慎的認知加工過程。

學生認知從最初對知識的複製、拷貝到具有個性化的觀點認識、思考方式,都融入了個人的主動建構之中,而不是傳遞的結果,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學生從旁觀者成為參與者,使學生從自身的生活背景和學習起點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創造數學。

1.從日常的生活經驗入手,關注學生的反思起點

皮亞傑認為:「一切認識在初級水平都是從經驗開始的。」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要盡量具體化、形象化,不要過分注重邏輯推理和演繹。

我們在教學中常試圖以形式化、嚴謹性來規範學生的思維,實際效果並不佳,學生根本不買你的帳,以自己的方法為最佳,以自己「發明」的方法為快樂。這是三年級課堂練習中的一道填空題: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黃瓜長約3(),在改作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同學填寫的單位是「厘公尺」,而且不是少數。當時我不假思索地將這樣的答案判為錯:一根黃瓜怎麼可能只有3厘公尺呢?

「老師,黃瓜長約3厘公尺為什麼錯了?」作業本剛發下去就有好幾個同學圍著我問。「你們見過黃瓜嗎?

」我覺得奇怪,就試探著問了一句。小傢伙們一聽都急了:「我們經常吃黃瓜呀!

那它有多長呢?」「我們家拌的黃瓜是大約長3厘公尺呀!」乙個學生一邊說一邊用手比畫著。

原來他們見到的是餐桌上的黃瓜片兒。我沒有貿然地去否定他們,「這樣,明天老師帶幾根黃瓜給大家看看,好嗎?」第二天我帶去一些黃瓜,孩子們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目標是學生在學段末最終應達到的目標。而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應當逐級遞進、螺旋上公升,以符合學生的數學認知規律。教學中不能拔苗助長、急於求成,不應追求知識的一步到位,否則學生本應具有獨特的、生動活潑的思想就會被形式化的海洋所淹沒。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

一 遵循 滲透 推導 驗證 應用 的教學過程。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是這節課的難點。在教學這一內容前,首先通過數方格這個數學活動滲透 轉化 的數學思想,讓學生初步掌握了等積轉化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通過動手剪 拼 量 算等活動後去觀察比較,接著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架起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梁,使...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作者 李樹林 南北橋 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2014年第09期 摘要 初中數學是學生中考的關鍵科目,關係到學生今後有關數學知識的學習。初中數學的思維和數學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完善和教學水平的提高,而且還需要學生學會自我反思,養成反思的好習慣。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反思教學,幫助學生了...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提問

愛因斯坦曾說過 提出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乙個問題僅僅是教學和實驗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去認識老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並標誌著科學上的真正進步。學生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的生疑 質疑 釋疑的過程。學生學會提問時學習的關鍵,培養學生學會提問時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