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反思

2021-07-10 11:57:43 字數 1000 閱讀 3143

語文教育作為乙個整體來設計,要從培養乙個真正的人的角度來進行。如果我們只顧眼前的單一的目標,就沒有時間去展望、塑造整個的生命。我們培養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處於起跑階段的人,是生理、認知、情感等整體發展的人,因此,我們就必須在每一門學科、每一節課、每乙個教育細節中體現我們關懷生命、塑造完人這一教育理念,而不應該讓求知成為惟一。

在充滿活力的生命個體中堆砌理智知識,並以此來評判人的發展,這樣做,只會泯滅孩子的靈性,抑制純真的童心。

一、對「文字功夫」與「口頭功夫」的反思

兒童在入學前已基本掌握了口頭語言,入學後學語文,雖然口頭語言尚待繼續提高,但重點和難點,無疑是書面語言的讀與寫。加上漢字這種表意文字的特點,遠比表音的拼音文字複雜。因此,我們的識字、寫字教學任務特別繁重。

我們說乙個人語文功底不紮實,往往是由於文字功底不紮實所致。文史學家周汝昌先生讀了《一屋子大學生寫不出「鑰匙」二字》,感慨良多,寫了篇短文呼籲教育專家「多動動腦筋」尋找提高語文教育質量的「總鑰匙」,正深刻地說明了這一點。然而,反思我國的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講問,學生答讀頗為忙碌,但一堂課下來往往很少用筆,語文課成了「君子動口不動手」。

二、對「習得」過程與講析過程的反思

我國的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心理語言學」認為,每個人的第一語言(母語)都是在他一歲半到六歲之間,隨著發育成長而在周圍環境的作用下自己獲得的,這就稱為「語言習得」。這種習得過程,一無專職教師,二無專用教材,三無專課講授,四無強化訓練,其習得的迅速、高效與進入學校後「學得」書面語言時的困難重重,形成了鮮明反差,其原因何在,值得我們反思。當然,兒童學前期的「習得」與上學後的「學得」是有區別的,前者是無定的,自然而朦朧的;而後者是規定的,自覺而明確的。

但我們不能據此就把兩者對立起來,兒童在「習得」過程中固然不免有某些「學得」因素;而兒童在「學得」過程中,更應當借助「習得」的規律,借鑑「習得」的經驗。即應當注重自主的實踐演練,在生活中運用。現在的問題是語文教學總是有意無意地違背了母語的習得規律,如課堂教學過程以講解提問分析為主,割斷了與生活交際的聯絡。

學生在瞄準考試的題海中沉浮,既失去了主體地位,又缺少真正的語文實踐。

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

二 對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乙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轉變自己教學方式的同時,必須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隨著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 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

談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 1 國內外背景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反思 reflection 一詞在西方發達國家被人們越來越多的加以引用,並很快影響到世界各國的教學。各國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實踐證明 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須有老師的積極參與與擁護,必須使教師在教學與課程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與責任,而反思性教學認為教...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篇一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 給孩子乙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乙個什麼樣的生活!作為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 應該給孩子乙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