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理性反思

2021-07-10 10:47:07 字數 3377 閱讀 8909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課程理念與課堂實踐實現了逐步融合,由此引發了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嶄新視界。但與此同時,融合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形式化弊端,也應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

一、「情境」是數學教學亮麗的包裝嗎?

對教學情境的關注是新課程教學模式構建中的核心話題。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在生動現實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於是,在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中,華麗的包裝加上精彩的語言,再借助**的輔助,「情境」成了扮美課堂的亮點。細細品位有些情境,總讓人產生異樣的感覺。

如《有趣的圖形》教學設計:

師:同學們,在美麗的森林裡,住著三個可愛的好朋友。大家想認識他們嗎?

(在學生不知教師所指何物時,課件演示:草地上跳出乙個「長方形」、荷葉上蹦出乙個「正方形」、樹枝上冒出乙個三角形、林蔭路上跑出乙個圓形來……,課件演示的同時,教師還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旁白描述)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為什麼要從森林裡跑出來呢?學生

真的喜歡這些莫名其妙的不速之客嗎?靜心反思,這樣的情境除了外表華麗花俏、吸引無意視線外,對於激發學生的有效興趣、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誘發學生的**潛力是毫無裨益的。於是,人們不盡要思考:

情境只是數學教學亮麗的包裝嗎?

什麼是情境?情境是聯絡生活現實與數學邏輯之間的重要橋梁,是將凝固的課程知識轉化為鮮活的生命形態的重要載體。筆者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依託情境的創設必須達成以下三個目標,即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啟用**的積極情感、提供學習的智力背景。

鑑於這樣的考慮,教師在預設課堂情境時應避免步入「形式化」的傾向,特別關注那些對學生而言是富有現實意義的、同時又與教學內容具有關聯的問題事實。

二、「生活」是數學內容唯一的底色嗎?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現實」。因此,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的課堂裡,數學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與鏈結。

但是,有的數學課堂中,「數學」和「生活」的本末似乎有些倒置,「生活味」在一定程度上淹沒了「數學味」。

如《找規律》教學設計:

(1)引入:出示周一的菜譜(肉丸子、青菜、南瓜)讓學生進行一葷一素的搭配,初步感知搭配的意義。

(2)展開:出示週三的菜譜(排骨、黃魚、白菜、豆腐、芹菜)再讓學生一葷一素自由搭配,體驗有序搭配的優勢。

(3)鞏固:出示周五的菜譜(肉丸子、蝦、白菜、豆腐、冬瓜)讓學生思索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規律?

(4)應用:超市購物(在眾多商品中選一瓶飲料、兩樣主食、三樣副食)應該說,整節課瀰漫著濃郁的「生活味」。

難道,「生活真的是數學內容唯一的底色嗎?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但並不等於把「生活化」作為數學教學的唯一追求。既然說「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課標語言)那麼,數學教學過程就可以實現如下的模型概括:生活問題——數學問題——數學模型——數學問題——生活問題。這就是說,數學教學需要一定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應用數學,但這裡的生活化情境應該是有選擇的,應避免步入虛幻空洞和純粹稚拙的形式化誤區。

三、「生成」是順利執行教案的障礙嗎?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再是機械的執行預先設定的教案,而是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富有創造性和差異性的真實發展歷程,從而在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中,立足學生現場思路,靈動組織教學程序,真正滿足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的需要。

有位老師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問學生:「小朋友,你們能不能把桌上的人民幣分分類?」學生個個興致勃勃,各抒己見。

生1:「我是這樣分的,紙做的分一類,硬幣分一類。」

師:是這樣啊,也可以。(老師眼中似乎有些失望)

生2:「我是這樣分的:一分的歸一分的,二分的歸兩分的,一角的歸一角的,一元的歸一元的……」

師(迫不及待的):「你可能沒有聽明白老師的要求,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2的小手依然高舉,似乎還有話要說)

生3:「老師,我是把這種的放在一起(似乎是按版本),那種的放一起。」

師:「可以這樣嗎?」(老師愈發失望)

生4:「老師,我是這樣分的,把元的分一類,把角的分一類,把

分的分一類。」

師(雙眼放光):「啊!你說的太棒了,你的想法與老師一模一樣,大家給他鼓鼓掌。

」(興奮、激動溢於言表)解讀學生的個性化分法,筆者最深的感受是這裡閃耀著智慧型磨擦的火花、綻放著思維靈動的光芒、噴薄著探索研究的趣味。但是,這些精彩真實的現場生成,由於教師現代設計觀念的缺失,被輕描淡寫地化為烏有了。對這位教師而言,只有符合他原先預設的分類思路,才是有效的思路,才是教學程序順利推進的樞紐契機。

那麼,「現場生成」真的是順利執行教案的障礙嗎?鐘啟泉教授曾作過這樣精彩的論述:「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乙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

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這說明,當課堂真正還歸學生的時候,一堂課究竟需要怎樣的教學過程,已經遠遠不是在備課的時候就能完全了然於胸、把握在手的。乙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需要教師圍繞課程目標精心設計教案的基礎上,依循學生認知的曲線、思維的張弛以及情感的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隨時調整教學程序,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才能充盈生命成長的人文韻味。

四、「合作」是學習方式最佳的擺設嗎?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然而,由於理念缺失和操作的異化,有些數學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正逐漸走向「標識化」!

曾聽一位教師上《克和千克》,課中有這樣乙個教學片斷:

師:請四人小組合作稱量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話音剛落,小組裡忙活起來。

組員們開始為稱什麼東西而爭論不休,「我想稱文具盒」、「我想稱鋼筆」、「我想稱校牌」的喊叫聲此起彼伏。好不容易達成一致意見後,一些人開始稱物體的重量,另一些人卻開起了小差(講空話、擺弄天平等)。小組合作就在這樣無序雜亂的景況下逐漸延續……)

師:哪個小組匯報自己組的稱量結果?

生1:「我們稱的是豎笛,它的重量是8克。」

師:「豎笛的重量只有8克嗎?」

這裡的合作學習中有兩個問題值得深思:一是為什麼小組內會為「稱什麼」而爭論?很清楚,這些學生的潛意識裡還是將自己看作單獨的學習個體,根本不具備參與合作的心理狀態;二是為什麼小組稱量物體重量時會有人開小差?

小組匯報時連豎笛究竟是8千克還是85千克也弄不清楚?個中原因定然是小組內沒有合理分工,即沒有專人看刻度、沒有專人做記錄。沒有分工,因而沒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學習最突出的價值就被抹殺了。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中指出: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學習需具備四個基本要素,即積極互賴、個體責任、有效溝通、評估反思。所以教師的適度指導、巧妙點化、嚮導引領,才是推動主體合作深層進發的可靠保證。

為什麼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有時會走入誤區?筆者認為,最深層的原因是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把握有失偏頗,鑽牛角尖。所以,在新課改不斷邁向深入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解讀理念的實質、借助自身的反思、通過實踐的歷練,真正走出新課程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生成」的綠色新課堂。

新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理性反思

作者 許有金 課程教育研究 中 2013年第05期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 3089 2013 05 0125 01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課程理念與課堂實踐實現了逐步融合,由此引發了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嶄新視界。但與此同時,融合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形式化...

新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反思再反思

數學課程在不斷深入進行著改革,課程理念與課堂實踐實現了有機地結合,由此引發了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嶄新的視界。但與此同時,融合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形式下的幣端,出引起我們的深刻的反思。一 生活 是數學教學內容的唯一底色嗎 數學課標 中指出,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在新課程小學生數學...

新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體會

基礎教育 年 月 中 栗林林 內蒙古錫盟烏拉蓋管理區中學。內蒙古烏拉蓋 摘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也要發生變化,面對新形勢,我在教學中作出了一些 要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會學生靈 知識,學會學習 方法,並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更多的快樂和滿足,讓學生在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