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課程理念下關於備課的幾點思考

2021-07-03 04:17:18 字數 2500 閱讀 5228

2、現實起點的了解。學習的現實起點是指學生在多種學習資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經具備的、多於教材所提供的知識和技能的積累。通過對不同思維程度學生的了解,筆者發現:

學生對「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具有豐富的感性基礎,例如物體數量的多少、年齡的大小、物體的輕重等。學生通過直觀觀察比較,能明白多的程度、少的程度有不同,但不能很準確地用數學語言表達。因此,教學時可以用一些生活素材作為展開教學的出發點,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概括。

二、備目標——指導學生要到「**去」

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後,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中每個例題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整堂課的靈魂。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因此備一節課不能先去尋找好的情境、設計好的習題,而應先關注這節課的目標是什麼,根據學生的起點及教材的編寫意圖思考應該從哪些維度確定教學目標。

除了制訂出一節課的總目標,還可以制訂出每一環節的子目標,然後再考慮採取何種教學策略來落實目標。這樣,教學才不會偏離方向,才可能有效、高質。

如這節課的總目標是:通過具體的情境,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多少,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並正確描述兩個數相對大小的關係;經歷估計的過程,發展數感以及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的興趣。

圍繞總目標,可制訂出每一環節的子目標:

只有制訂切實可行的子目標,並在教學的每一環節層層落實,總目標才能實現。

三、備方法——引領學生「怎樣去」

教學目標確定後,選擇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教學方法及手段來落實目標,是實現有效、高質數學課堂教學的保證。恰當、有效的教學策略能使學生興趣盎然、主動地學,從而輕鬆、快樂地到達教師想要讓他們去的地方。反之,學生被動,要到達目的地很困難,就談不上有效學習。

因此,選擇學習方式、教學方法及手段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小學生的思維仍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認知帶有鮮明的形象性與情緒性。在設計策略時應努力把要學習的材料還原為學生可感、可察的直觀材料或可參與的現實活動,從而豐富學生的數學經驗,促進他們自主建構知識。

例如:在設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節課的教學策略時,筆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數學概念的學習規律,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展開教學,讓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半具體半抽象的認識,再過渡到抽象的認識,在完成對抽象概念矽構的基礎上應用概念解決問題,主要環節如下。

第一環節:結合經驗,感知含義。

出示3種數量不同的飲料(橙汁比雪碧多很多,可樂比雪碧只多一點點),引導學生比比多少,談談發現。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多、」少」的程度有不同,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

[意圖:抽象的知識須根植並生長於經驗的沃土,本環節以學生原有的數學現實和經驗為起點,提供了可感、可察的直觀材料,讓學生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

第二環節:數形結合,理解新知。

1.估一估。出示3種不同顏色且數量不等的球(紅球58個,黃球15個,藍球10個),分別讓學生估它們的個數,經歷開始的亂估到有標準參考估的過程,感受估測的一般方法。

[意圖:猜數是學生喜歡的數學活動,在猜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感受100以內數的多少,培養數感,體悟估數的一般方法,同時為後面描述幾個數的大小作準備。]

2.比一比。引導學生先直觀地比較3種球的多少關係,再嘗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多」、「少」的程度不同。

3.說一說。引導學生結合抽象的數字58、15、10,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大小關係。

[意圖: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數形結合,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感性中生成抽象的認識過程,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學生經驗中的影象模型建立關聯,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四、備習題——重視學習的「催化劑」

習題是數學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重要載體。教師往往重視例題的教學,而忽視對習題的研究,未能開發與利用習題中隱含的一些有價值的因素。其實,備課時應經常考慮:

如何利用、開發習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首先,要認真研讀習題,明確習題的特點、要求,挖掘習題對提公升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發展的有利因素。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擊擇恰當的練習方式。

教材中「做一做」的題目是:

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說。

通常情況下,教師會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後再集體反饋,這樣確實比較省事,但習題的數學內涵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對於此題,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解讀。第一,圖以數形結合的形式出現,遵循了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師要充分利用此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教學時,可引導學生觀察圖,說說發現了什麼數學資訊,再相機引導,讓學生理解「個數」的意思。這個過程是學生後續順利解決問題的前提。

第二,此題是比較3個數的大小,其中蘊涵了大小的相對性。教師要讓學生明白,30相對25來說是多一些,但65相對25來說是多得多。同樣25相對30來說是少一些,但相對65來說是少得多。

教師還要盡量為學生提供在練習後思考和回味的空間,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進行新的觀察、發現,使習題本身潛在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

(2)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課本。

新課程理念下關於備課的幾點建議

作者 王迪 新課程 上旬 2013年第09期 摘要 主要從三方面論述了落實新課程理念下關於備課的幾點建議。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 備課 教案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教師的教學方式 方法及教學的地位 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教學方式提倡由原來的 以教定學 轉變為 以學定教 教學方法提倡由原來的以講...

新課程理念下關於小學數學教材的解讀

教材是承載知識的載體,其蘊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理念,需要教師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有效的組織,才能落實於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特別是在各種教學方法 百花齊放 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對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讀成了每位教師的基本功。筆者認為,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正確地把握教材 用活教材 創造性地使用教...

新課程背景下關於「有效預習」的幾點思考

摘要有效預習的過程,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並運用適當的方法 手段表達 交流和反思學習和 的體會 見解和成果的過程,也是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過程。要做到有效預習,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能夠喚起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 的慾望,二是能夠促使學生預習能達到預期效果。關鍵詞新課程 有效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