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課堂提問反思

2021-06-28 17:30:54 字數 3663 閱讀 1020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課堂提問情況的反思

資訊科技課堂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乙個學科,在我平時的教學中會有很多的提問,**性學習以「問題」為基礎,「問題」是學生進行**式學習的載體,而教師可通過課堂提問將「問題」傳遞給學生,因此,恰當的課堂提問是資訊科技教學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資訊,而且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課堂提問都能達到上訴功效,通過學習,總結現在和以前的課堂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想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嘗試:

1.提問要有針對性

首先教師要熟悉教材內容,對教材作深入的解讀,了解教材各課之間的聯絡;其次教師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對本課主要學什麼,重點難點是什麼,需達成怎樣的目標,要充分了解。

如複習匯入新課(濾鏡),老師問:photoshop有哪些功能?這個問題就缺乏針對性,問大了。

與本課教學內容關係不大,對本課所學內容的理解沒多大幫助,若放在整個photoshop單元學完後的複習課上問,則是比較適合的。再如,在引入「光照」濾鏡時,用兩張**(一張做了效果)對比引入,並問:「你喜歡哪一張?

為什麼?」這個與教學內容的關係不大,我們要學生關注的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要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特點和不同,感受應用濾鏡後的好處。

2.提問要具體明確

有效的提問要做到含義明確,有的放矢。在設計問題時就要明確提問的目的,是為引起學生興趣、匯入新課?還是考察知識前後聯絡,或者是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設計的問題要明確、易懂、無歧義。乙個沒有明確指向的問題,表現為含義不清,意圖不明。如,學習「認識畫圖」這課,教師在電腦上顯示一幅兒童畫,問:

你知道這幅圖是用什麼畫的嗎?一學生答:用刷子,另一學生答:

用顏色。照這個思路下去,不會有老師想要的答案,老師只好自己回答:是用電腦中的畫圖軟體畫的。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不明白。學生的思維是具體化的,學生不知道要從哪個角度來回答。若發現學生對所提問題理解不正確時,可作一些引導或鋪墊,如:

電腦能畫畫嗎?是用什麼軟體實現的?逐步引到「畫圖」軟體上。

3.提問要有實際意義。

課堂上常見一些簡單化的問題,如「對不對?」「是不是?」「喜不喜歡?

」等。這樣的提問,缺乏意義,答或不答沒多少區別。問得太瑣碎、簡單了,課堂看似熱鬧,卻沒什麼價值,效率不高。

例如,一教師上word模組「插入**」這課,螢幕上出示一篇插有**的word文件:

師:這個文件除了文字還有什麼?

生:**。

師:文章配有**後,你覺得怎麼樣?

生:漂亮。

師:為什麼?

生:**能起到裝飾作用。

師:還有其他作用嗎?

生:……

以上的提問,不簡練,效率低,其實完全可以把這些提問歸納一下,直接問:你認為插圖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4、提問要注重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符合學生的理解力。

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常常我們備課的時候非常關注知識的準備,但是往往忽略問題的設計,所以課堂提問有時候很隨意,問題過於簡單直白,學生用「對」與「不對」就能回答,問題過於簡單,就不能充分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當然也不能太難,讓所有的學生答不出,要使學生「跳一跳」才能摸得著,問題太難,學生總是摸不到邊,會慢慢失去思考的興趣。

因此問題的設計必須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學生需要對已有的知識或所給資訊進行加工處理,才能解決新情境下所遇到的困境,這才是高水平的課堂提問。

如在學習畫圖的「直線」工具時,老師問:按住上檔鍵(shift)畫出的直線有什麼特點啊?學生答:

直的,老師說:直線都是直的呀。老師只能自問自答:

是垂直、水平、或者傾斜45度的。二三年級的小學生沒學過「垂直」、「水平」「45度」這些數學知識,這個問題超出了學生的認知。

5、提問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定要有合理的程式性和階梯性,要善於把乙個複雜的、難度較大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相互聯絡的問題。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能力, 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進行問題情景設計。因此,設計問題前,教師要明確課標要求,深入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特點,難度過大的問題要設計鋪墊性提問。

好的提問能體現教學的層次性,使學生經歷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再到運用的過程。把提問的過程當作乙個階梯,讓學生的思維沿著一定的坡度發展,促進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的同化,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完善和提高。

6、提問要把握學生思維過程,適當應用探詢提問

在課堂提問中,很多問題的思維水平只停留在識記層面,不用多加思考,缺乏挑戰性、**性。這種「淺思維」、「回憶性」的問題不宜過多,否則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乙個對學生思維訓練有益的問題,首先要難易得當。向學生提出問題後,不要求學生馬上作答,要給學生乙個比較充裕的思考時間,或者動手在電腦上嘗試一下。如果是較難的問題,還要允許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這樣才不會使學生倉促迎戰,答非所問,喪失答問的興趣。其次是有一定難度,跳一跳才能摘到蘋果。一定的難度,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有效思維。

這兒要注意的是,當學生一碰到困難,教師就把結論告訴他們,那麼學生也會形成思維上的依賴性。適當的處理方式是,教師可及時地以提問方式給予指導,如用「假如……」、「……又會怎麼樣」等引導性的提問,來激發學生的進一步思維。乙個對學生思維有益的問題,還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封閉性的問題常常只需回憶,答案唯一。而開放或半開放的問題,有利於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和靈活度。

7、多提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

設計課堂提問不可機械死板,要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吸引學生參與。一般能夠聯絡生活實際,從學生較為熟悉的日常現象、生活經驗中提煉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慾望,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認真討論、主動回答。

8、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思維從問題開始。新課程也明確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善於提問,主動提問,經歷探索、猜想、推理等過程來解決問題。

但現實的課堂中很少有學生主動問。為什麼?是學生沒有問題?

是學生不願問?還是學生不會思考?追根究底,問題還是出在我們教師身上。

我們不妨自問一下:課堂教學中我們有沒有給學生營造乙個自主思考、自由提問的氛圍?我們有沒有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

資訊科技課上教師常採用嘗試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在嘗試過程中,不妨要求學生多作一些思考:你有疑問嗎?

這個方法好嗎?嘗試後,先讓學生提問,並把這些問題拋給全班同學,徵詢解決的方法。在這過程中,只要學生能積極參與,對其思維發展及表達能力的提高都非常有幫助。

9、提問要符合學科的應用特性

資訊科技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我們要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學這些知識或操作?有什麼用處?在日常教學中,過多注重具體操作的學習與練習,而忽略概念的理解。

為了避免「知」、「用」割裂,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應用的角度,以問題解決的方式來學習新知。

如電子郵件模組的「新增附件」這課,老師這樣引入:演示一封電子郵件,問:與以往的郵件比較,有什麼不同?

學生答:裡面有**。老師說:

這就是附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新增電子郵件的附件。「附件」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乙個新概念,學生不懂、不清楚它的用處,如果忽略對概念的理解,即使學會了新增附件這個操作,只是依樣畫葫蘆,對部分學生來說,仍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引出附件這一概念後,教師要追問:

你是如何理解附件的?它有什麼用?哪些內容可以作附件?

通過這樣的討論來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課堂提問還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提問的覆蓋面與密度問題,提問的診斷與評價功能,提問的藝術性與實效性等,這些還有待在實踐中作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

浦佳2012-1-11

資訊科技課堂反思

非常幸運,畢業後找到了乙份穩定的工作,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乙份職業,我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初中資訊科技教師,懷著滿腔熱情我投身到自己的工作中,可是卻多次碰壁,最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期待自己能快速成長。反思一 教學設計脫離學生的實際 我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家裡有電腦的很少,在小學階段學習過資訊科技這...

談資訊科技課堂提問有效性

摘要 課堂提問是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常規環節,在課堂中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作為教師要充分挖掘提問的功能 把握提問的原則,掌握課堂提問的幾種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提問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 和諧地發展。關鍵詞 資訊科技 課堂提問 有效性 一 資訊科技課堂提問的現狀 每當資訊科技教師要準備...

小學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延吉市進學小學校教師 通訊位址 延吉市進學小學校 155 簡介 2014年加入教育工作,從事資訊科技教學工作並擔任一些電教方面的任務。剛剛加入教育工作的我,從事資訊科技課教學已經乙個年頭了,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學會很多,也感悟很深。最初的時候,我以為資訊科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操作,上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