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報告

2021-05-14 18:14:52 字數 5176 閱讀 9037

數學組:陳紅

一、課題的提出

1、現代數學教育應對時代挑戰的需要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有專家深刻指出:「高技術本質上是數學技術。」、「數學是核心技術。

」、「數學:關鍵技術的關鍵。」。

面對數學的急劇變化,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數學學習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學會建立數學模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然而,在我們的數學教育中,數學成了封閉的系統,成了固定的邏輯聯絡。不是數學成為人的工具,而是數學教育使人成了數學的工具,成了解題的工具。

因此,面對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面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現實社會,我們只有改進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才能使數學教育適應學習化社會的需要,也才能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做出積極的反映。

2、新課改對數學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

進行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必然要涉及兩個方面:教學觀念的改變和教學策略的更新。數學教學觀是數學教師關於數學教學的本質以及學生數學學習認識過程的一種認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3、我校教師要求改變量學課堂教學現狀的迫切希望

縱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還依然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弊端:①重「教」 輕「學」;②重結果,輕過程;③重知識掌握,輕**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面對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面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我校教師都迫切希望改變如今的課堂教學現狀,提公升教育教學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及**能力的整體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師從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揭示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途徑和方法,改變以往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對於提高課改的實效性、提公升教師自身的素質以及促進學校發展都具有很高的實踐意義。

二、 課題的界定

教學:按師生關係的角度來說,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活動,目的在於引起學生的活動;一種認為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互動作用,是師生雙方的矛盾和依賴的過程。我們認為,教學是由教師引起的、學生主動學習的師生雙方的互動過程。

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教學首先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其次關注教學效益;第三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最後,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教學策略: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有效性教學必須為實現這個理念服務,是教師為了實現這個理念而採取的教學措施。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1、通過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性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服務教學。

2、通過研究,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自覺地在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數學教學研究能力。

3、通過研究,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通過研究,完善教學教研制度,促使新課程改革在學校的進一步深入實施,提高課程改革的質量。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我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效性教學策略包括:

(一)活動教學的策略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

(二)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的策略

1、捕捉生活現象,引入數學問題

2、貼近學生實際,探索數學問題

3、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三)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1、備教材要「懂、透、化」 。

2、備學生要 「實」。

3、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四) 激勵評價的策略

五、研究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1)調查法:對課堂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建立課題實驗的現實基礎。

(2)文獻法:查詢已有的與有效教學策略相關的文獻、資料、成果,進行驗證和實踐。

(3)行動研究法:以教師為研究主體,通過教師的教學實驗、反思、總結,再實驗、反思、總結,去蕪存精,取得預期成果。

(4)經驗總結法:運用經驗總結法來構建開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課堂實施策略,並推出一批有推廣價值的實施方案和經驗。

(5)案例分析法: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來構建具有本學科特色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並探索出有價值的研究經驗。

2、研究的操作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理念,形成有效教學的新理念。

(2)行動+反思,在實踐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

(3)完善教學教研制度,使每位數學教師都能自覺進行教學研究。

(4)通過典型教例研究,獲得相關經驗。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1、第一階段:(2023年9月~2023年10月)學習、討論、確定研究方案

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理論學習,初步明確課題的理論支撐點,收集資料,確定研究方案及課題組成員的具體分工。

第二階段:(2023年11月~2023年4月)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課題組成員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實驗和嘗試,交流實踐體會,彙編優秀案例、優秀**、收集獲獎證書等,撰寫階段性小結。

第三階段:(2023年5月~2023年6月)總結和推廣

做好資料整理,資料統計工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彙編優秀案例、優秀**,收集獲獎證書、課堂實錄等。

七、課題研究成果:

根據新課程觀念,教師的教學策略將發生改變,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經過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大家的教學感受,我組初步構建了以下幾點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

(一)活動教學的策略

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應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從「以學論教」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乙個操作活動。其次,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認識意義上的重演。讓學生踏著前人的足跡部分地重新發現他們學習的內容,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

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要真正實現學生之間的合作,首先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這是進行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學生合作的技能包括:學會傾聽;願意並能恰當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又能夠適度寬容別人的不足等。

合作學習的技能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它需要長期培養,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善於傾聽是一項重要的合作技能,從一年級起,就應把培養學生善於傾聽的能力作為一項特殊的教學內容常抓不懈。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表現慾特強,傾向於「我要說」而不是「我要聽」,很難堅持在四人或更多人的小組內堅持聽完每個人的述說。因此,一年級上學期,他們一般是讓同位兩個說想法,互聽對方的觀點。教學時,教師首先跟學生交代明白:

當別人發言時,要認真地聽,眼睛看著對方,不東張西望,先聽別人說完後自己再說,不打斷別人的發言等。這樣,經過一學期的訓練,學生已基本能靜靜的聽完其他同學的述說,然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再重新組建四人小組,這樣培養他們善於傾聽的能力,就會水到渠成。

具備了合作學習的技能,就可以進行小組學習了。首先將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的原則進行分組,為了在小組學習中避免「學優生一言堂」的組內成員間的不平衡現象,首先明確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成員的職責,進行一定的分工,如在教學10的加、減法時,一位老師是這樣做的:她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每小組分10個蘋果形**,放手讓學生先把10個蘋果形**分成兩堆,再根據分的情況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並比一比哪組分的方法最多。

寫的算式最多。角色分工是:1號為組織者、2號同學分**,進行操作活動、3號同學負責記錄、4號匯報。

由於已經有前面1--9的加減法基礎,又有色彩鮮明的學具,學生的積極性高,小組也會分工協作,有的分、有的說、有的寫。再根據學生記錄的情況進行匯報展示。學生有的按順序分,有的沒按順序分。

這時再因勢利導,讓學生觀察比較,哪種分法更好,為什麼?學生不僅自主探索學會10的加減法,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學習的熱情高,不但體現了集體共性,而且也能體現學生的個性和自我價值,有利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合作意識。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組內分工還必須進行角色輪流交換,一定時期內互換一次角色,使每個人都能從不同的角色位置上得到體驗,得到鍛鍊和提高,為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的策略

數學知識**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應該學習他們「自己的數學」。《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

「學生要能夠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所以我們要認真開展數學生活化學習,構建更開放的數學學習平台,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應用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感受數學的作用,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研究方案

利用多元評價優勢實施小學課堂高效教學的研究 課題研究方案 一 課題的提出 二十一世紀是教育的世紀,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對這一論斷的認識越來越走向深化。21世紀的國際競爭將使人才競爭 科技競爭日漸進入白熱化狀態,人才的背後是教育,科技的影子是教育,經濟的操作平台是教育,物質...

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合作教學策略 2

2.合作小組合理分配 全面了解學生的動態是在課堂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教師需對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和互動情況 學習成績以及學生的性格做出具體的分析,進行科學的分組。要使小組內的各名成員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提高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實用性,做好小組間的分配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將學習...

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研究分析

作者 張王維 新課程 上旬 2018年第03期 摘要 小學數學知識內容是小學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數學學習鍛鍊了小學生思維能力。成功的數學教育,不但表現在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靈活運用上,還體現在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及思辨能力的發展上。數學這門學科是對學生啟智及開發潛能的一門學科,意義非凡,所以要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