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題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質與功能
1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階專門
人才的社會活動。
2高等教育本質:最一般、最普遍、最基本的屬性是:具有教育一般的本質屬
性:培養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後的人,使他們成為具有高深知識的專門化人才的社會活動。它的本質是由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構成的。
這種特殊矛盾是高階專門人才的培養要求與完成全中等教育的人的實際狀況之間的矛盾。
3高等教育民主化:教育上的民主化程序勢必會進一步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
高等教育的平等在現代化國家的政治中已被賦予特別重要的政治意義,它本身就包括了社會政治民主的成分。
4人力資本理論:20世紀60年代以來,以人力資本理論學派為典型代表,許
多學者就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展開了大量的研究,雖然所關注的相關因素和所利用的計算模型有所初入,結果不盡相同,但是結論卻基本一致,如:斯特魯米林的研究,舒爾茨的研究,丹尼森的研究。
5中世紀大學:人才培養職能肇始於古代,發展和完善於歐洲中世紀大學,與
近代大學有密切的“血緣”關係。
6柏林大學:科學研究職能產生的背景是1810年柏林大學的創辦,這種做法被
德國其他的大學所效仿,由此德國大學突破了傳統大學模式,科學研究逐步成為大學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7《莫里爾法案》:社會服務職能產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國《莫里爾法案》的
頒佈,引發美國贈地學院運動,以康乃爾大學、威斯康星大學為代表的部分贈地學院開創了大學直接為社會服務的辦學思想。
8威斯康星思想:明確的把服務社會作為大學的重要職能,提出大學的基本任
務是:第一,把學生培養成有知識、能工作的公民。第二,進行科學研究,發展創造新文化、新知識。
第三,傳播知識給廣大民眾。大學為社會服務的基本途徑包括:第一,傳播知識、推廣技術、提供資訊。
第二,專家服務。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教育方針:是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根據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基本
國情,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式,為教育事業確立總的工作方向和奮鬥目標,是教育政策的總概括。
2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規
定了所要培養人的基本規格和質量要求,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
3高校培養目標:是根據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體化。
4德育:是德與才的關係,也被稱為紅與磚、政治與業務的關係,兩者間不可
偏廢和相互替代,而是有機結合。
5智育:是專業素質與文化素質的關心,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發揮,離不開良好
的科學文化素養的支援。
6體育:是身體素質和心理發展的關係,是人的全面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兩方面,健康的身體是良好心理發展的物質基礎,而健全的精神又是健康身體的保證。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幾個理論問題
1高等教育平等:是教育平等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平等是相對的公平,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複合體,是一個發展的概念。
2高等教育效率:教育效率包括兩層含義: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度、教育資源的投入與產出之比。
還要關注科學研究資源的利用程度和投入與產出問題,它們也是考量高等教育效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社會本位觀:肯定教育的價值首先在於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4個人本位觀:主張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為本的自由發展思想,彌補了社會本位觀的某些不足,豐富了人對個體潛能及其價值的認識,突出了個體創造力對社會發展的價值。
5通才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學問、高階思維,能自我激勵、自我發展的人才。
6專才教育:培養比較狹窄專業人才的教育,教育內容主要涉及某一學科、專業的系統化知識,注重專門知識的傳授和專門技能的訓練。
7大眾化高等教育:大眾高等教育階段反映了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對高階人才數量需求的擴大,也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結果,它強調各種層次、各種型別人才的培養,關注人才的數量。
8英才教育:英才高等教育階段體現了傳統高等教育特徵,注重少數治國人才和專家的培養。
9教育公平: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等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分別有著不同的含義。
最基本公概念:不同社會地位、身份的兒童能進入與其相適應的中學就是公平。
10教育效率:教育效率包括兩層含義: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度、教育資源的投入與產出之比。
第四章高等學校的教育制度
1學制:學制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是由國家制定並頒佈實施的、調整各級各類學校之間的銜接、交叉、比例關係以及教育權力分配關係的基本制度。它規定了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國家、學校、公民教育權力的分配關係等。
高等學校的學制是一國整個學校教育制度的組成部分。
1招生制度:從世界範圍來看,高等學校招生制度,概括起來可分為如下型別:
①證書制。即由國家或者地方**,或者是社會中的****,對整個國家或區域性區域的中學畢業生進行統一的證書考試。
②高考制。即由國家或**同一組織高等學校入學考試的形式。
③自主招生制。也是高考制的一種形式,其特點在於由高校自主決定考試方式、自己命題、自主錄取新生。
④統考單考結合制。即在相對統一考試基礎上,高校或高校內部具體教學單位再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和要求,舉辦一次筆試或面試,並將兩者結合起來評價學生學業水平。
⑤考薦結合制。即統一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的一種招生制度。
3就業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經歷了三個階段,即“統包統分”的就業制度,“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
①“統包統分”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
從改革開放之初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實施的是“統包統分”的就業制度。
②“雙向選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
在國家計劃指導下,由本人選報志願、學校推薦、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制度。
③ “自主擇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
大部分學生在國家方針、政策指導下通過勞動力市場自主擇業。
④ “市場導向”與“自主擇業”相結合的高等學校就業制度
2002年,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勞動保障部聯合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意見》,要求進一步轉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建立“市場導向、**控制、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標誌著我國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進入了市場導向、自主擇業的新階段。
4學位制度:學位制度就是國家和高校為保證學位的嚴肅性,通過建立明確的學術衡量標準和嚴格的學位授予程式,對達到相應學術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稱號的制度。
第五章高等教育結構及管理體制
1高等教育結構:高等教育結構是指高等教育系統內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和比例關係,它是一個多維、多層次的複雜的綜合結構,大致分為巨集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兩大部分。巨集觀結構主要包括:
層次結構、科類結構、形式結構、能級結構、區域結構、管理體制結構等;微觀結構包括: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教材結構、隊伍結構等。
2層次結構:又稱水平結構,指高等教育內部由於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劃分的層次及其相互關係。
3型別結構:指不同學科領域的高等教育的構成狀態。一般以高等教育機構所授學位、文憑與證書的科類劃分為準。
我國高等教育授予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文藝學和軍事學等13個學科門類的學位。
4形式結構:指不同辦學形式的高等教育構成狀態。根據經費**和管理體制不同,可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形式;根據辦學及授課時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全日制大學以及函授大學、夜大學、廣播電視大學等。
5能級結構:主要是指具有不同辦學條件、不同辦學要求和培養目標的各類高等學校間的比例關係。
6區域結構:指高等教育機構在地區分佈上的構成狀態,而高校在各地的數量分佈狀況,不同形式的高校分佈,不同等級高效的分佈,不同專業點的分佈等則構成高等教育的整體佈局。
7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是指一個國家對教育事業進行組織管理的各項制度的總和,他涉及教育系統的權力劃分、機構設定、職責範圍、隸屬關係和執行機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已教育領導體制、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8集權型巨集觀管理體制:指高等教育由國家舉辦,高等學校管理的權力主要集中在****,由****通過一定的計劃、法律、行政命令、撥款和監督等手段來直接調節高等學校辦學的管理體制。
9分權型巨集觀管理體制:指高等教育的決策權力主要在地方**,由地方**來獨立行使高等教育決策、立法、財政撥款等職能的管理體制。在這一體制下,地方**一般式作為地方公立高等教育的舉辦者,承擔著高等級教育巨集觀管理和協調的權力,但其管理方式一般具有巨集觀指導、服務和監督的性質,高等學校作為法人實體在地方**打的政策框架下,依法獨立辦學。
10執行體制:指高等教育巨集觀管理系統內部各構成要素間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方式。
11領導體制:我國高校的領導體制主要反映的是在高等學校舉辦者、辦學者兩者間的權力和職責關係,黨委和行政部門間的關係,以及高校行政系統和學術系統之間的關係等一些基本關係範疇,它是高等學校管理體制的核心內容。
12高校辦學自主權:我國高校行使辦學自主權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國家的法律為依據,並服從**部法律為依據,並服從**部門的巨集觀指導和協調。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對我國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做出了較明確的規定,主要包括:一定的招生權。高校根據社會需要、辦學條件和國家校訂的辦學規模,規定招生方案,自主調節系科招生比例;學科、專業的自主設定和調整權;教學計劃制定、教材選編和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的自主權;根據自身條件,自主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的權力;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權力;內部教學、科研和行政職能部門等組織機構的設定和人事配備權;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職務評聘權、津貼調整和工資分配權等。
13學術委員會:是指高等院校、專門科學研究機關及企、事業部門所屬的科研機構中設立的學術評議與稽核機構。
14教授委員會:是高校改革、建設、發展中重大事項的決策機構,是學校建立“黨委領導、行政管理、教授治學”新型高校管理領導模式的重要基礎和保證學院自主管理與自主發展的必要組織形式。教授委員會對學校或學院的重大事項行使決策權,並對行政班子執行決策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
高等教育學知識點歸納
高等教育學 第1章緒論 1 高等教育發展簡況 1 成長中的高等教育 1 高等教育的萌芽階段 高等教育機構性質不明確,教育職能不確定,專業教育性質模糊,學生年齡參差不齊,教學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進行。2 高等教育的雛形階段 歐洲中世紀大學 已初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教育目的 教育計劃 教育內容 教育組織形式...
高等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 複習資料 一.概念題 1.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培養學術性或職業性的各類高階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專業教育 表明高等教育的性質,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 是指高等教育的起點或基礎,學術性或職業性 是對 專業教育 的型別及其 有機結合 要求的進一步揭示。2.高等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動 高等教育的一門綜合學科,他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現象及其一般規律。高等教育顯現的特殊性 性質和任務具有特殊性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階專門人才,具有 高 和 專 的特點 教學活動具有特殊性 學術性 專業性 創新性 教研的一體和互動 社會聯絡密切 學生活動具有特殊性 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