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學

2022-12-09 16:00:04 字數 4886 閱讀 2391

高等教育學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動——高等教育的一門綜合學科,他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現象及其一般規律。

高等教育顯現的特殊性:性質和任務具有特殊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階專門人才,具有「高」和「專」的特點;教學活動具有特殊性(學術性、專業性;創新性;教研的一體和互動;社會聯絡密切);學生活動具有特殊性(身心趨於成熟;思維的組織性、深刻性、獨立性、創造性;情緒和情感豐富;學習動機多樣化;意志力持久穩固);理論研究具有特殊性。同普通教育(學)存在聯絡又有質的區別。

2023年,潘懋元教授主編的《高等教育學》出版,它是中國第一部高等教育學專著,標誌著中國高等教育學科作為乙個獨立學科的初步建立。

高等教育研究問題確定原則:價值性、創新性、可行性

高等教育學研究基本方法:分析法與綜合法、歸納法與演繹法、文獻法、調查法、觀察法、歷史法、比較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高等教育學的意義:從事教學要工作要懂得高等教育活動的規律(科學與藝術、教學自主性、西方重視);從事教學改革和研究需要;教師專業化發展需要(專業活動本省智力性質、複雜性和高標準、專業問題發言權)。怎樣學好?

注重理論聯絡實際、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學思行統一;注重基礎、循序漸進;研討式學習;廣泛收集、閱讀國內外資訊)

現代大學最早產生於12世紀的義大利和法國,博羅尼亞大學2023年,世界上最早的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屬於學生大學,巴黎大學時教師型大學。中世紀大學具有神學性質,培養市政和教會管理人員、律師和醫生、具有實用主義色彩,教學方法一講授、辯論和練習為主。

中世紀大學特徵:自治性、國際性、民主性、職業性、

近代外國高等教育,新興高等教育機構的產生:獨立學院(人文學院、神學院)、專門學院

洪堡治學理念:大學相對獨立(拜託國家政治和經濟不恰當的干擾,保持自主性和目標追求,而不僅僅成為政治和經濟的附庸;國家對大學提供支援,採取措施防止弊病侵害大學,尤其是聘任教師;大學對社會履行學術責任)和學術自由(學習自由和教學自由基本辦學方針,學習自由是指學的內容和大學中獨立生活的自由,教學自由在學術領域內步驟干涉、探索和傳授真理的自由);教學與科學研究的統一(大學雙重任務:科學的探求、個人與道德的修養;大學的核心是發現知識

洪堡發展科學五原則:科學是還沒有得出完全結論的東西,需永無止境的探索;科學是乙個整體,需通過研究綜合與反思;科學首先有他的自我目的;科學是與高等學校聯絡在一起的;大學的生存條件(基本組織原則)是寧靜與自由。

洪堡反對功利主義教育價值觀、培養「完人」的教育價值觀,1809柏林大學建立,設立了研討班(習明納seminars,弗蘭克,格斯納1737哥廷根大學第一次引入)和研究所,發展處新的職能-科學研究。

20世紀,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社群學院的出現、威斯康星大學及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發展成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項職能。

美國社群學院的特徵:地區性(社群需求辦學方向、方便本社群、利用當地資源)、開放性(普及性學院)、多功能性(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文化教育服務)、靈活性和實踐性。

紐曼(教學)洪堡(教學、科研)威斯康星(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威斯康星成立於1984,查理斯.範海斯提出威斯康星思想(傳播知識、專家服務-服務州**、諮詢)

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馬丁.特羅 15%以下精英教育、15%-50%大眾教育、50%以上普及教育),多樣化(院校層次、規模、教學組織、資金**、學生成分)國際化,資訊化,質量觀的多元化

中國古代高等教育:從西周的五學之制直至清末的京師同文館。西周的五學之制是中國最早的高等教育機構,學術官守、學在官府、政教合一特徵。六藝者,禮、樂、射、御、書、數。

西元前124,西漢武帝太學是設立大學的開端,萌芽走向雛形的表徵。隋代科舉制度,唐朝書院教研統一。

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特徵:目的上人倫教化、體制上官司並存、管理上名師掌權、內容上儒學為尊,教學上自由討論

京師同文館是近代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完整意義上的高等學校,**投資創辦的國立大學近代高等教育的開始,1912 北京大學。1903張之洞等癸卯學制第乙個實行的學制。

蔡元培北大:大學自製、思想自由、相容幷包、教授治校、五育並舉、倚重研究。

1922 壬戌學制中國高等教育現代轉型的標誌。1977 恢復高考

大學理念指人們在觀念上對大學的理性認識(含義、宗旨、地位、使命、目的、功能)、理想追求(理想、信念、精神、目標、責任、走向)及其所形成的系統的教育觀念。

大學精神是大學理念的核心,是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沉澱的人格化、個性化、典型化並附有凝聚力、感召力的一組精神特質。大學理想是應該是什麼的住過構想和合理設想。大學信念是實現大學理想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

大學觀念是對存在的大學及其教育活動的一種理性認識。大學使命是指大學的內在任務和職責。大學目標是在育人、科研、服務社會的總的要求和實踐標準。

現代大學的基本理念及其時代構建:學術自由理念(使命職責的先決條件,包括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研究自由和教學自由,對教師而言可以自由選擇、自主解決、自由發表學術觀點不受外界因素干擾;對學生意味著學習自由,包括選課、擇師、聽課);大學自治理念(維護學術自由手段,獨立性的根本保證,組織條例管理規定、大學經費、自主招生、自主聘任教師、設定專業和課程,辦學自主權是大學自治理念核心);教授治校理念(大學自治理念活動的主題的核心是教授,教師辦學觀念的集中體現);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科研中理解學科內容及其精髓,有效進行教學;科研本身具有引導學生研究興趣、培養創造思維的教學功能)。

培養一般高階專門人才(高深的文化知識、專門化程度較高的技能和技巧、智力與能力水平、道德素質)是高等教育目標的最基本層次,培養精英人才(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展、精神文明創造性貢獻)是最高層次。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問題:弱化了精英教育、質量下降、忽視了自身發展規律、市場化觀念。建議:不能完全取代精英訴求、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又要超越現實、保持大眾精英教育適度的張力。

高等教育國際化: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國際理解教育、國際教育課程、國際合作交流

高等教育規模與內涵發展:教育質量、擴招矛盾加劇、高校行政化;效益為指向、適度控制規模,調整教育結構,質量建設、教育質量觀。

教育目的是對教育過程所培養的人的質量、規格或素質的預期結果的規定。主客觀統一。

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培養成何種高階專門人才的素質、規格和質量的要求的預期規定。總目標,培育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素質。實踐價值:導向、調控、激勵、評價

培養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國高等教育道德核心要旨。

個人本位論:教育目的根據跟人發展的需要、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促進人性的完善而非公民;克服社會本位,凸顯人的價值,開掘人性,培育創造性和學術個性;社會本位論:社會發展需要,個人發展有賴於社會,最高目的,造就公民

人文主義:人自身發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發展需要為出發點,以人自身的發展和完善為中心具有人文主義情懷的教育目的觀。基礎:

人性不變、理性是人的最**值、人性高於社會價值。觀點:追求永恆化、理想化、人性化。

科學主義:以科學技術為中心,以功利主義為指向的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張。基礎:

人性是變化的、事物是有用的,以功效來衡量。觀點:社會適應性、功利性、科學技術教育。

科學人文主義:以科學精神為基礎,以人文精神為價值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觀。觀點:

科學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基礎,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全面發展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觀內涵:是認得組織的完整的發展,和諧的發展,多方面的發展,自由的發展。

我國高等教育目的的應然追求: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將培養人是為高等教育活動的終極追求;反對單純的事實教育,加強職能教育;反對單純就業去向的目的觀,處理全面發展的目的觀。

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夠發揮這種功效的能力總稱。回答對人類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所能夠起到的作用。

高等教育對人的作用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對社會促進社會的發展。政治功能:受教育者政治化,培養政治領袖級專門政治、法律人才、政治的民主化(教育平等、教育參與);經濟功能:

勞動力再生產的任務,為生產提供專門人才支援,作為科學技術在成產的手段和途徑,高等教育更重要、直接,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完善。文化功能:選擇、傳遞、儲存文化功能,創新和發展文化,

現代大學的職能體系:培養專門人才是現代大學的根本使命(從大學產生就具有,歷史悠久;職能是永恆的,但內涵是變化的),發展科學是現代高校的重要職能(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內容更新的源泉;提高教師水平;發展學生智慧型,培養學生能力;對科技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服務社會是當代高校職能的延伸(育人、科研廣義上都是服務社會,各種形式直接服務社會;是社會客觀需要;是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教學服務、科技服務、資訊服務、裝備服務等多種形式),三種職能相互聯絡、相互滲透,構成了現代大學的職能體系。

通才教育:培養學識廣博、具有多種才能之人的教育(知識的基礎性和經典型,內容的綜合性和廣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專才教育:

某一專業甚至乙個小專業的某一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的知識面較窄的人才的教育(分科性短期難以替代,與生產生活聯絡緊密偏重應用,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制約因素:社會政治與人文思想環境決定著教與學的知識源和知識面,人才選拔制度對內容和方法指導作用,經濟體制對知識能力結構和人才規格要求,科技文化的發展開拓了知識領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決定著不同層次高等教育對人才的選擇。

高等教育有英才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模式:美國模式(公立高等教育系統的擴充套件)日本模式(私立高等教育系統);原則:

發展速度要適度、以內涵發展為主、多元化籌資體系、發展終身教育。關係:兩者並重是各國教育發展普遍趨勢、有它們各自特點決定、符合我國實際的選擇

科學教育:通過傳授自然科學技術知識、演示科學方法、引導學生辨認客觀事實、發展客觀規律,進而形成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教育。包括科學知識、思維、方法、精神教育。

人文教育:培養人文精神的教育,以人的和諧發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和發展,強調發展人的天性、個性和潛能。包括人文知識、思維、方法、精神教育。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關係:(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具有內在的聯絡,兩者是相互滲透、相互支撐的,二者有整合基礎。科學蘊含著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價值,人文以科學為基礎,不能脫離客觀世界,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涵。

渠道:強化整合的教育觀念,建立融二者一體的課程體系(綜合性課程、跨學科課程、歷史演變、多種模式獲取知識、選修課程),教師言行中彰顯人文與科學精神。

高等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 複習資料 一.概念題 1.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培養學術性或職業性的各類高階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專業教育 表明高等教育的性質,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 是指高等教育的起點或基礎,學術性或職業性 是對 專業教育 的型別及其 有機結合 要求的進一步揭示。2.高等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總結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質 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階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一 簡答 政治對高等教育的制約作用 p6 政治對高等教育的制約表現為政權的性質 政治制度及政治綱領對高等教育的影響。1 政治決定了高等教育的領導權。高等教育的領導權由誰來掌握取決於政權的性質,...

高等教育學知識

一 概念題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質與功能 1高等教育 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階專門 人才的社會活動。2高等教育本質 最一般 最普遍 最基本的屬性是 具有教育一般的本質屬 性 培養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後的人,使他們成為具有高深知識的專門化人才的社會活動。它的本質是由高等教育的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