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學生從史料中提取資訊能力培養

2023-02-03 10:06:02 字數 5042 閱讀 2228

初中歷史教學學生從史料中提取資訊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

摘要:從史料中提取歷史資訊是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養成證據意識,掌握歷史學習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興趣,提公升歷史思維品質的一種方式。本課題從立足課程文字,了解史料;圍繞重點難點,理解史料;培養歷史思維品質,見解史料三個方面研究,引導學生了解史料及其分類,初步掌握提取歷史資訊的方法,以及拓展思維,**歷史,養成歷史思維。

關鍵詞:史料提取資訊能力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1.歷史學是史料學

歷史是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對於歷史的專門性研究就是歷史學。客觀歷史無法重現,歷史研究只能依據史料。所以英國學者柯林武德說:

「歷史學是通過對證據的解釋而進行的。」傅斯年說:「史學便是史料學」。

梁啟超說:「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之可言。」胡適說:

「歷史學家全靠用最勤勞的功夫去搜求材料,用最精準的功夫去研究材料,用最嚴謹的方法去批評審查材料。」而「中國史學之父」司馬遷也是在廣泛蒐集史料的基礎上,撰寫史學巨著《史記》。所以歷史學是史料學。

史料是歷史科學和歷史學科最根本特徵。

2.二期課改的要求

歷史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學生「史由證來,論從史出」 的意識,從史料中提取歷史資訊的能力。目前,歷史教**用史料已經成為一種「常規」,以培養求真為中心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是歷史教育的基本任務。從近幾年全國各地中考歷史考試試卷來看,史料入題非常普遍,這是對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有效檢查,也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加具體的目標。

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資訊的能力是歷史學科的基本教學任務,也是提高學生了解歷史、理解歷史、初步形成見解的有效途徑。在現實中,從史料中提取資訊能力的掌握始終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難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歷史資訊的能力,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歷史學習。

上海是乙個有著豐富歷史的城市,許多學生對文物等史料視而不見,本著歷史服務人生、服務社會的原則,很有必要引導學生養成重史料重證據意識。綜上所述,提出該課題。

二、相關文獻簡述

本研究關注的初中歷史教學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歷史資訊能力的培養,這並非乙個獨創的研究問題。國內外對此相關研究成果已經十分豐富。研究者特別關注到以下三方面的成果:

其一是葉小兵關於《歷史教科書中對史料的運用》研究成果。該成果指出「在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和教學實際中,充分發掘和運用史料的功能和作用,合理、有效地編排、運用史料,將有助於全面落實歷史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的。」

其二是胡琮禹關於《**中學歷史教學中史料的分類和作用》的研究成果。該成果指出「史料從內容方面分為直接史料和間接史料兩類。從表現形式分為文字、實物、口碑三大類。

文字史料是最根本的史料,實物史料可以補充和印證文字史料,口碑史料則能豐富和彌補史料在某些方面的缺陷。」

其三是朱文琪關於《史料教學的實踐與價值——以《開闢新航路》為例》指出「教師在教學中了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但脫離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很難產生情感共鳴。因此採用史料教學法時引用的史料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這樣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研究設計

1.研究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明確史料的分類,養成良好的運用史料的習慣,形成基本史料觀。

(2)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基本的利用史料的原則,學會刪選與辨析史料,掌握初步的提取歷史資訊的方法。

(3)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蒐集上海鄉土史料,**歷史,學以致用,服務現實。

2.研究內容

(1)調查研究學生目前對史料學習的現狀,分析影響學生從史料中提取資訊能力提高的因素。

(2)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資訊能力的方法與途徑的研究。

(3)歷史教學從史料中提取資訊的拓展研究,蒐集上海鄉土史料。

3.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

(2)調查法:通過訪談、調查法,分析學生從史料中提取資訊能力的現狀及困難的原因。

(3)行動研究法:邊研究邊實踐,促進學生從史料中提取資訊能力的提高。

(4)經驗總結法:歸納、檢測、論證,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4.研究物件

本研究選取xx學校2010級7(1)班共22名學生,其中男生12名,女生10名。2009級8(2)班共21名學生,其中男生15名,女生6名。研究物件屬於不同年級的兩個平行班。

這兩個班級都是研究者任教的班級,便於研究的實施、觀察和記錄,為研究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5.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2011.10——2011.11):完成方案設計和文獻分析。

(2)實施階段(2011.12——2012.4):實踐從史料中提取資訊的設計,觀察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3)總結階段(2012.5——2012.9)撰寫研究報告。

四、研究實施

從史料中提取歷史資訊是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形式和方式,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的。因此,教師必須緊緊圍繞三維目標,有目的地選擇史料,引導學生提取資訊,培養學生養成證據意識,掌握歷史學習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興趣,提公升歷史思維。本課題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實踐。

1.立足課程文字,了解史料

(1)了解歷史、歷史學、歷史學科

二期課改新教材一改老教材黑白配的單調版本,色彩絢麗,**並茂,清新活潑。雖然面貌全新,但要體現歷史的韻味,**歷史的本源,還必須深入到基本的史料。對於剛剛接觸歷史的初中學生而言,首先必須清楚歷史是什麼?

學生認為歷史就是過去的事情。過去的事情浩如煙海,一一記載談何容易。教師告訴學生歷史不僅指過去的事實本身,更是指人們對過去事實的有意識、有選擇的記錄。

而對於歷史的專門性研究,就是歷史學,簡稱為史學,也可稱之為歷史科學,它不僅包括歷史本身,還應該包括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研究和總結歷史發展的規律,以及總結研究歷史的方法和理論。歷史學是一門科學。中學歷史課程是幫助學生認識人類文明發展歷程,培育人文素養,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歷史事實是客觀的,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是如何「究天人之際」?換句話說,他如何知道過去?帶著這一問題,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歷史的殿堂。

(2)了解史料及其分類

通過學習「中華文明的發軔」,學生知道我們的祖先是猿人,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最早的國家是夏朝,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這都是歷史學家研究歷史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教師問學生:歷史學家憑藉什麼得出這些結論呢?學生回答說:

根據原始人類遺址、傳說、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和殷墟甲骨文遺址。教師告訴學生:這些都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就是史料,它是構成歷史的基本材料,是歷史學的載體。

如何將這些史料進行分類呢?(見右圖)看完這張圖,學生對史料有了乙個基本概念。

隨著歷史學習的深入,學生對史料的認識不斷拓展。知道圖畫、文字、音像、神話、民間故事、新聞、文學藝術、史家的論述等等,均是史料。知道一手史料、二手史料等。

在占有史料的基礎上,如何知道呢?

2. 圍繞重點難點,理解史料

有效的教學,必須為學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供路徑、方法和思維的準備。圍繞重點和難點,選擇史料,提取資訊,事半功倍。

如在上《商周文化的瑰寶》一課時,確定本課重點為甲骨文和青銅器的價值。難點為用實物史料證史,認識文物的多重價值。下面是其中乙個片段:

……師: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證據何在?

生:清朝末年,國子監祭酒王懿榮發現一味名為「龍骨」的中藥上有刻紋,判斷這是一種失傳的古文本。而這一「龍骨」產於河南安陽。

師:王懿榮用24兩銀子買下了12片甲骨文,僅憑這12片甲骨文能否說明甲骨文就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呢?(學生一時茫然)

出示材料:**(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堆積層)和史料(2023年劉鶚拓印《鐵雲藏龜》,含1000餘片甲骨;2023年羅振玉《殷墟書契前編》,含2000多片甲骨)。

師:這些材料說明什麼?

生:說明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多,已經成為常用文字,便於研究。

師:歷史學家研究的結果如何呢?

生: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從甲骨文的文字結構看,甲骨文已具備了「六書「中的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造字方法。

師:這又怎能說明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呢?(學生若有所思)

出示**: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灰陶尊。並告訴學生,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學術界大多數學者**漢字的起源,都以甲骨文為基礎向前推。

殷墟甲骨文是商王朝後半期實用的漢字,商王朝的前半期和夏王朝應該是有文字的時代。在夏代的文字未發現之前,漢字的源頭只能從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器物上去探求線索。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距今六七千年的陶器上。

如半坡遺址出土的陶缽口沿上,已有27種刻劃符號。灰陶尊發現於距今2023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從形體結構分析,已與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的「旦」字十分相似。所以目前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

師:為什麼史學家斷定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呢?

生:因為甲骨文的主要發現地河南安陽小屯村原本是商朝的都城。

師:文物也會人為遷移,僅憑這乙個證據能否說明甲骨文就是商朝的文字呢?(學生感覺困難)

出示史料:王國維首先把甲骨文研究用於研究商朝歷史,用甲骨文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中所列的商王世系的可靠性,並糾正了其中的某些錯誤。

師:這就是王國維提出的「二重證據法」,「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所以斷定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

在上面分析基礎上,請同學們結合書中「記載日食的卜骨」和「祭祀狩獵卜骨」,說一說堪稱商周文化瑰寶的甲骨文,其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生1: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它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誌之一。

生2:這些甲骨文很美,有研究價值。

師:單從文字上看,有文字研究價值。從歷史角度看呢?

生:它是實物史料,是最有價值的史料,可以用它來證文獻史料。它記載商朝占卜的內容,便於後人了解商朝的歷史。

師:也就是說具有史料價值。

……窺斑見豹,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史料運用應有如下思考:

(1)發現史料

新教材**並茂,結論與史料並存,何為結論?何為史料?是需要學生認真閱讀,作出判斷的。

在上述案例中,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這是史學家研究後得出的結論。證據何在?

學生開始尋找史料。哪些是實物史料哪些是文獻史料?是一手史料還是二手史料?

文獻史料體現了作者怎樣的觀點、立場等,能否用來作為證據?經過這一系列思考後,學生找到的史料可能並不能說明問題,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老師要有前瞻性,準備好史料,隨時提供給學生;同時本著學生最近發展區,跳一跳就能夠摘到果子。

初中歷史教學學生從史料中提取資訊能力培養

初中歷史教學學生從史料中提取資訊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 摘要 從史料中提取歷史資訊是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養成證據意識,掌握歷史學習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興趣,提公升歷史思維品質的一種方式。本課題從立足課程文字,了解史料 圍繞重點難點,理解史料 培養歷史思維品質,見解史料三個方面研究,引導學生了解史料...

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注意事項

作者 胡體躍 速讀 上旬 2015年第02期 摘要 史料的運用是歷史研究和學習的基礎,在現代教育理念以及課程改革實踐的推動下,史料在教學中,尤其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突出。本文分析了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注意事項。關鍵詞 初中歷史 史料運用 注意事項 史料參與下的歷史教學過程是乙個建構...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中提問的設計技巧

歷史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計技巧 歷史教學強調培養歷史思維,注重運用歷史知識去思考問題,而歷史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師生共同設疑 釋疑的過程,是以問題解決為核心展開的,若能把提問技能靈活地在歷史課堂中進行應用,則可起到強化知識資訊的傳輸,調控課堂教學過程,溝通師生感情交流之功效。另外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