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校管理的新趨向

2023-02-01 12:15:05 字數 3870 閱讀 9734

創新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乙個熱門話題。

中國共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學校教育中要實現這個目標,管理的創新是乙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要求,尋求一條具有時代特點,符合學校實際的發展新思路,提高學校管理的效能,是每乙個學校管理者必須面對的而又亟需解決的新問題。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在更新,為管理理論的創新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以理性主義為基石的科學管理理論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必須進行一場管理革命,非理性主義於是應運而生。

可以說,非理性主義理論的興起,正是西方管理學取得的新進展之一,值得我們研究。

非理性,乃理性之非,是指主觀精神世界中與理性相對的範疇,是理性思維所不能理解的、邏輯概念所不能表達的,主要包括意志、本能、直覺、無意識的力量。

人際間的磨擦、碰撞、調節、競爭、合作,很多也屬於非理性問題。

非理性主義理論認為,管理不僅僅是乙個物質技術過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會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關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應當以人為核心,發掘出一種新的以活生生的人為重點的、帶有感**彩的管理模式來取代傳統的純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應當重視對情感、信念、價值標準、行為標準等軟因素的長期培育,從而提高凝聚力和競爭力。

縱觀當前學校管理的實際,我們就會發現,現在學校比較注重管理的科學化,強調制定完善、嚴密的規章制度,強調定量評價。

但我們也不難發現,教師的積極性並未隨規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教師的水平也未能因課題、**等定量的增加而提高。

不少的學校管理者只重視學校管理中的理性因素,只相信嚴密的組織結構、周密的計畫方案、嚴格的規章制度和明確的責任分工,將理性作為學校的全部本質屬性,進而人為地漠視非理性及其非理性教育,因而學校管理的效能也大打折扣。

在學校管理實踐中,除了理性、科學之外,還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社會文化、人的精神在發揮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學生變得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有個性,自我實現的傾向正在迅速擴充套件,因而也越來越難控制。

理性的管理只能解決不可這樣做,而不能解決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

學校教育和管理囿於科學的目的而忽略了非理性及其教育、管理,因而在管理目的、過程、內容、方法等方面暴露了許多侷限性。

這種管理的現狀顯然難於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在當前以至未來的學校管理中,非理性管理將成為管理創新的突破口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新的生長點。

學校非理性管理應體現出以下的發展特徵第一,樹立以師為本的管理思想。

2023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乙份報告,即《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強調要把人作為發展中心,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展的終極目標,這種教育新概念,應該使每個人都能發展、發揮和加強自己的創造潛力,也應有助於挖掘出隱藏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財富。

在學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屬性的辨證統一,這是我們從事學校管理工作時應當樹立的一種教育管理哲學。

在學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師管理是第一要素。

因此,學校管理應該教師第一,在以人為本中樹立以教師為本的管理思想。

這是學校在非理性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從學校管理理論來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固然存在著哲學意義上的主客體關係,從而體現為領導和服從的關係,但也決不是老闆與下屬的關係。

由於學校管理系統的目的性和層次性的特點,使得學校管理系統內的所有個體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種狀態。

教師也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身份,但教師們有較強的自主性傾向,因此,在現代學校管理中更應凸現其管理者的身份,體現出其成為學校的主人,而不是打工仔。

樹立以師為本的思想,其實質就是要重視教師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意識,使教師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人性得到最完善的發展。

以師為本就是要讓教師在學校事務中體現出主人翁的地位,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參與學校的管理。

這一方面可以激發其主人翁意識和工作責任感,激發其主動精神和創造意識,提高教師的自我價值感,增強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於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與可信度,增強認同,使全體教職工對學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歸屬感,使學校與教職工形成乙個整體,使每個教職工明確到個人的成長、發展與學校事業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提高教職工的自豪感、責任心和使命感。

第二,營造乙個互相尊重的環境。

營造乙個互相尊重的環境,這是充分發揮學校非理性管理作用的必要條件。

在以權力與服從為主要管理方式的學校理性管理中,教師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動的服從,難於發揮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發揮出創造性。

非理性因素對人行為的影響是以共識和情感為基礎的,在這個基礎上營造乙個平等、團結、尊重的組織氛圍,這對於主體意識突出的教師們,將具有極大的感召力。

在現代管理中,關心、愛護員工是最起碼的要求,但僅有關心愛護還是遠遠不夠的,現代管理中越來越強調對員工的尊重。

士為知己者死這充分強調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強大。

對教師的尊重與信任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校長的生命在教師之中,學校領導者要十分明確,領導與教師的關係在學校中,只是分工有所不同,每個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為他人尊重有機融合。

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要學會尊重,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

在學校管理中,學校領導要努力營造乙個尊重的環境。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人與人之間感情融洽,人們心情舒暢,相互發生積極的影響。

其次,學校領導要主動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同時,也讓教師了解領導的內心世界,彼此溝通理解,從而成為知音。

再次,學校領導應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不必事必躬親,重要的是給學校的教師創造了乙個和諧、寬鬆環境。

這樣一來,學校中的教師就可以懷著一種快樂的心情為學校工作,從上而下的成員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實現學校的自動化管理。

第三,具有濃重的文化氣息,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管理理論領域,一直令管理學家們困惑的問題是,相同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在不同的組織中會有明顯不同的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組織的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所致。

學校管理的實踐也表明,沒有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沒有合理的組織結構,學校的管理是不完善的管理,但學校管理僅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合理的組織結構等也並非就能提高管理效率。

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被物化的現象也日趨嚴重,其結果是必然導致人的價值的衰退和生存意義的喪失,限制、阻礙了人際的正常交往、溝通和理解,人的主體價值被忽視了,人際的親情、友好互助的平等合作精神被淡化了,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和個性的充分發展受到了制約。

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很有必要和有責任改變這種物化現象,而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對學校管理重新定位,尋求管理上的突破。

要用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文化進行管理,形成學校的管理文化是學校管理的新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實現發展的搖籃。

學校的管理文化包括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歷史傳統、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等因素,其核心是組織共同的價值觀。

學校管理文化揭示了學校管理中最隱蔽最深層的因素,反映了學校成員的整體精神、共同的價值標準,對於增強學校內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證學校行為的合理性,推動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不建立起學校的管理文化,學校管理改革與發展就只能在一種較低的層次徘徊。

因此,在學校的改革中充滿尊重、理解、溝通、信任等人文精神,營造團結、和諧、奉獻、進取的工作氛圍,建立起寬鬆、高潔、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園文化,讓學校具有濃重的文化氣息,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學校非理性管理的最高層次。

學校管理是乙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民主意識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非理性管理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

但是,非理性管理也有其侷限性。

非理性管理中注重人性的因素,但同時也存在著忽視甚至排斥科學管理的傾向。

因此在現代學校管理中,應該將理性管理與非理性管理結合起來。

可以說,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的相互融合,將是21世紀學校管理科學發展的主題。

學校管理的新走向

隨著知識社會的到來,管理物件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增強,學校文化管理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 文化管理 對傳統學校管理模式的歷史超越 縱觀學校管理的歷史發展,適應不同時代的要求,曾出現過經驗管理和科學管理兩種傳統的管理模式。學校的經驗管理是指憑藉管理者的經驗和權力來進行管理的一...

智財權主體制度的演進趨向 曹新明

曹新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智財權研究中心教授 上傳時間 2006 4 17 摘要 進入21世紀後,高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對傳統的智財權制度產生了空前的衝擊。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快和法律趨同化趨勢的日益明顯,智財權制度的變革與發展也日益呈現出一體化 國際化的趨勢。而在這一體化 國際化大趨勢的背後...

對學校管理的新認識

通過三天的培訓學習,我對學校管理有新的認識 學校管理不是管人,管理不是 扔包袱 管理要靠制度和機制促使人發展。管理的科學性在於讓人高效地做事,管理的藝術性在於讓人愉快地做事,管理的戰略性在於讓人做正確的事,管理是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綜合藝術。管理的理念要與時俱進,管理手段要日新月異。管理的魅力在於 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