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學反思

2023-01-30 17:00:04 字數 3219 閱讀 9629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古文化中的經典,都讓我愛不釋手。我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更是情有獨鍾。《蘭亭集序》既是被譽為「天下行書」的書法作品,又是一篇不落俗套、格調清奇的散文。

對於教學經驗還不豐富的我來說,不論怎樣精心設計、用心傳授,總感到沒有把此文語言之優美,感悟之深刻呈現給學生,現將教學中的所得和困惑加以總結,以待日後改進。

一、教有所備

1.思想上的準備。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有一種創新的思想在。

具備了創新思想,也就有了改變自我的動力。這是我上好這一課的關鍵。

2.知識上的儲備。為了上好這一課,我認真研讀了課文,做到教材爛熟於心。我研讀有關本課的資料,占有了較豐富的講課素材。我又認真研讀了有關本課的經典課例,汲取養料。

3.精心做好設計。為了上好這一課,我對課堂進行多角度的設想,設計了多套教學方案。

當然,在課堂上,我基本上能夠按照我的預想方案進行教學,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課堂上能夠看到學生還是很積極踴躍的,他們和我一起很好地完成了這一課的教學。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有很多收穫,這裡確實難以盡述。但我明顯感覺自己在語文教學上彷彿成長了起來。我相信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越來越好!

二、教有所長

1.注重積累,學會審美。

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總結梳理。學生能借助書下註解和工具書,理解重點文言詞語和語法現象。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常用的成語(情隨事遷、崇山峻嶺、遊目騁懷等),再如詞性活用、特殊句式等。

學生通過這種自主學習,夯實了基礎。

本文熔敘述、描寫、議論和抒情為一爐,學生通過研討可獲得畫面之美、活動之雅、理趣之豐。同時,本文又是王羲之書法的代表作,他的行書被譽為「飄若驚龍,矯若浮雲」。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領略其書法的精妙,獲得審美享受。

2.讀思結合,增強語感。

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設計為「文言文四步誦讀法」: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懂句意,三讀,讀出情感,四讀,品味評價。

《蘭亭集序》的教學,基本上就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的。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書,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任務。通過誦讀,使學生身臨歷史的情境,直入文字深處,切身體驗「此景此情」,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產生心靈之間的感染與共鳴,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感悟文字、感悟人生。

採取誦讀的教學方法後,我發現,許多過去需要講解的知識在誦讀中就解決了。比如實詞的意思,這節課中,有學生不懂「俯察品類之盛」的「俯察」的意思,就有學生告訴她自己總結的規律:文言文句式整齊,通過和上文「仰觀宇宙之大」中「仰觀」二字對比,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俯察」的意思。

再比如虛詞的用法,如果讓教師來講解「也、哉、夫」表達不同語氣的知識,**比得上在誦讀中感受「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

」三句話中的情感更自然呢?

可以說,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一把鑰匙,一把重要的鑰匙,一把不可替代的鑰匙。學生在誦讀中就能夠有所感知,就能夠增加積累,就能夠形成語感。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因為時間原因沒有展開更充分的誦讀活動。

3.突出感悟,提公升境界

有的觀點認為,文言文教學重點是字詞句的學習,那麼就沒有必要花大量時間讓學生去理解文章的微言大義。我不這樣認為,任何一篇好的文言文都有著深刻的意蘊和哲理,都會在思想上啟迪人,在情感上感染人,在精神上嘉勉人。如果挖掘文字的主旨能對學生有益,何樂而不為呢?

《蘭亭集序》中表達的生死觀是積極的,對學生是極有教益的。我抓住「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這一關鍵句啟發學生聯絡歷史和現實思考生死問題。請學生調動積累,舉出抒人生無常之感,發時不我待之嘆的古詩文,如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我給學生還補充了做客《中國達人秀》欄目的無臂鋼琴師劉偉的生死觀:「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這一環節的研討,學生特別活躍,也很激動。

相信在這種歷史——現實——自我之間的理性思考,會讓學生的思想達到乙個新的境界。

儘管我傾心盡力,但總感到還有許多問題,如學生的主動性仍不夠強,對主旨的理解還不到位,教學過程不夠流暢,設定的情境還不夠美……

最後我用省級專家溫德峰老師的評語做為結尾:教學反思是我們教師成長的階梯,它記錄著我們曾經的迷茫,見證了我們灑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們堅實的腳步。」 期待我們共同實踐並一貫堅持下去。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2】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作為書法作品,歷來為人推崇,被尊為「墨皇」,亦有「天下行書」之譽。其實,作為入選教材,文章也是文辭優美,識見高遠,至今膾炙人口,熠熠生輝。而作為一篇文言文來教學,如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妥善處理好文言關係,打破傳統機械的先「言」後「文」教學模式,卻值得**研究。

我的這節課是《蘭亭集序》的課時。主要學習內容是文章一二兩段,解決的是三個問題:一是了解作者及其創作的緣由,了解書序的相關知識;一是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一是體會作者的感受及寫作的特點。

本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學習情緒沒能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不是很好,原因當然有很多,有學生預習不夠,導學案完成情況比較差;也有我自己備課上的問題,比如在解決字詞這一塊學生就很被動,感受作者的的感受的時候也不夠深刻。

基於此,於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去讀,多讓學生去說去感受。

首先加強誦讀,多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適當時候才做點撥。

遍聽讀: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後討論。

第二遍自讀:自由誦讀自然段,讀出自我體驗。

第三遍誦讀:齊讀,從每一段中找出乙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第四遍悟讀:帶著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出歡樂、痛惜、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段中,作者歡樂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為何而悲?

採取誦讀的教學方法後,我發現,許多過去需要講解的知識在誦讀中就解決了。在誦讀中去感受「信可樂也!」「豈不痛哉!

」「悲夫!」三句話中的情感就跟自然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終身受益不盡。

」 誦讀是文言文學習的密鑰匙。

其次我更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比如以填**的形式完成一二段內容的教學,並對其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還讓學生自己在本節課結束前總結歸納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自動學習,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我想:只要我們教師能夠逐漸培養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就一定能將古文課上得有滋有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實踐**更實用的方法。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

對於文言文教學,我曾以教師講解為主,不甚重視學生誦讀,因為文言文中的實詞 虛詞 句式 情感 背景等等,都可以講出很多內容來。這種教學方法並不是不受學生歡迎,不少學生坦言愛聽老師 侃 等老師 知人論世 結束就不甚感興趣了。但這種做法卻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文言文本身,他們喜歡的只是其中的所謂文化。於是我參...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

王羲之的 蘭亭集序 貌似簡單,實際上要想達到深刻的理解,並非易事。這篇文章要求背誦,學生居然了背了幾節早讀課還沒有背熟練。學生反映,總是記住了上句,忘記了下句,對文章的內容和脈絡理解得都不是清晰,特別是第 三 段,在背誦方面難度太大。這個現象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刻又去調查了另乙個班的學生,反饋回...

蘭亭集序教學實錄

設計說明 1 語文味濃郁。語文課就是語文課,不能上成哲學課,也不能上成歷史課。重視誦讀,體現語文特色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向來是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手段。朱熹的讀書法是 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 虛心涵泳 切己體察 著緊用力 居敬持志 今天的課堂雖然由於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這樣的程度,但基本思想是可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