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課堂反思教學例談教學反思的切入點

2023-01-30 17:00:06 字數 5046 閱讀 8541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觀察課堂反思教學——例談教學反思的切入點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觀察課堂反思教學——例談教學反思的切入點當前,教學反思已經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它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被廣大教師認可。

教學反思,概而言之,即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為思考物件,對在教學中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經常觀察課堂反思教學有助於提公升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

那麼如何觀察課堂反思教學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希望能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反思新理念在課堂上的落實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新理念在日常教學中得以運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理念的詮釋膚淺甚至偏頗,導致走過場或走過頭的現象發生。因此,教師要經常從自己對新課程理念貫徹落實的角度進行自我反思,防止走入認識誤區。

如,有位教師針對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理念進行了反思,現摘錄如下:

演算法越多越好嗎?

在當前的課堂上普遍看到這樣一種傾向:教師先出示問題,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儘管有的題目學生只能想出一兩種解法,教師也會不遺餘力地啟發、引導,組織學生討論。

到匯報交流時,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解法一律稱讚。課上花了大量的工夫,結果卻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題,似乎這樣就能發展學生的思維。

如教學「小數乘法」一課,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計算47.8×3。課堂上,教師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看有哪些不同的計算方法,教師巡視指導。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出現了多樣化的演算法:

①47.8+47.8+47.8=143.4

②47.8(元)=478(角)

478角×3=1434角=143.4(元)

③47×3+0.8×3=143.4

④48×3-0.2×3=143.4

⑤50×3-2.2×3=143.4

⑥40×3+7.8×3=143.4

⑦用豎式計算:

47.8

× 3143.4

學生匯報展示多樣化的演算法後,教師總結說:「大家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結果在後面的練習中學生計算的錯誤率很高。

上述教學過程,教師精心引導、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得出多種演算法,但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和學生需要掌握的方法卻沒有得到優化和強調。由此看來,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合作意識,尊重保護學生獨立、有價值的思考的同時,要教會學生進行比較和選擇,選擇合理科學的計算方法,對於那些不簡便,甚至走彎路的方法則不應鼓勵學生運用。

深刻的反思使我們透過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案例看到了數學教學的真正內涵。新課程改革以來,新的教學理念越來越被教師們理解與接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由於認識的偏差,使新理念得不到落實,這值得教師們好好反思。

二、反思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已經成為常用的教學手段,它的作用不可否認。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教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情境創設把握不當以致誤用情境,降低了教學質量。

筆者就曾對此進行過反思:

在教學《統計》一課時(內容是統計全班同學喜歡的體育運動專案,並製成統計圖)。執教者為了增加學生的體驗,使統計結果更真實,創設了活動情境。課一開始教師出示了乙份「學校舉行運動會」的通知,安排了跑步、跳遠、跳繩、擲壘球4個專案。

接著教師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每位學生都體驗了一回這4個專案後,再把學生帶回教室進行喜歡的運動專案統計。這個過程花了30分鐘,體驗是深刻了,而數學教學沒有了。學生回到教室後還在紛紛議論剛才的活動。

儘管這一情境很真實,學生很喜歡,體驗很深刻,統計的結果也真實。但是,花了半節多課來創設的情境,收效很少,得不償失。筆者認為好的教學情境應該「短、平、快」,直奔主題,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拉近情境與教學的距離,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這則反思從情境創設的有效性角度進行了闡述,指出了情境創設的誤區之一。當然,情境創設還有其他的誤區,也值得教師們思考。

三、反思課堂資源的利用

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陣地,課堂中無處不在的教學資源有的是教師精心設計的、有的是非預設生成的,這些都需要教師正確地處理和使用。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課堂中往往會生成具有個性創意的資源,有正確的、有錯誤的、有深刻的、有淺顯的……因此,教師要善於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對課堂資源的使用情況。筆者曾對一次課堂上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沒被利用而深感遺憾。

但課後的深刻反思,又使筆者對資源的使用有了新的認識。

記得一次執教《兩位數乘法(不進製)》,上課一開始我出示了整理圖書的情境圖。(圖意:乙個書架有11層,每層擺18本書。

)結合情境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18×11)後,我又設計了合作交流、**演算法的環節。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18×11的積是多少。然後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看誰的方法多。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後紛紛發言。

生1:18×10=180,18×1=18,180+18=198

生2:11×10=110,11×8=88,110+88=198

生3:11×18

=11×2×9

=22×9

=198

生4:我是用豎式計算的。

1 8×1 1

1 81 8

1 9 8

師:(表揚)你們的方法真不錯。

這時生5叫起來:我還有一種演算法,20乘10再減2等於198。

面對「生5」的演算法,我非常納悶:「是不是他看到別的同學得數都是198,他也湊成198。」說實話,我當時也不明白這種演算法是什麼道理。

正當我不知該怎麼解釋時,下課鈴聲幫我解了圍。課後經過反覆思考,我終於弄明白了計算的過程。原來,他把最上面一層的18本書拿出來,分到下面的10層每層增加2本,使每層變成20本,還有一層差2本,因此用20乘10再減2來計算。

對這節課的反思,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絕不是一句空話。我們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

一則反思不能說明什麼,但如果長期堅持對課堂資源的處理與使用進行多角度的反思,相信我們的教學一定會日臻完美。

四、反思教學方法的運用

眾所周知「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們要善於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合理得法。

筆者曾對「認識鐘錶」一課的教學方法做過深刻的反思,徹底改「灌輸式教學」為「做數學」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前教學「認識鐘錶」,一般是直接告訴學生鐘錶的結構和各部分名稱,只要學生記住即可。可是幾節課下來,問學生時鐘的運轉方式時,沒幾個能分清楚時針和分針,大多數學生不能肯定地說出乙個時鐘有幾個大格幾個小格。那時,我一直認為是學生的記憶力太差,觀察不夠仔細。

新課改後,我再一次教學「認識鐘錶」,怎樣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通過思考,我認為原來的教學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太小,學生體驗不夠,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得不到發展。於是我大膽地突破教材束縛,課前讓學生準備製作鐘錶的材料,在課堂上通過學生觀察、動手製作鐘錶,讓他們主動了解鐘錶的結構和各部分名稱,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學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變化,及時主動地總結、反思教學方法是否合理顯得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推進新課改穩步健康發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五、反思課堂評價的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課堂教學中評價是客觀存在的,教師的乙個手勢、乙個眼神、一句簡單的話都將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課堂評價,始終牢記讓評價激勵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一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評價這樣反思:

課堂上我問學生公尺用小數怎樣表示?學生紛紛發言,有00.1公尺、有0.

10公尺、有0.01公尺等。對於不同的答案,我沒有下結論,而是微笑著說:

能為自己精彩的創造解釋嗎?或者誰來評價這些創造?學生討論非常熱烈。

當最後明確公尺寫成0.01公尺後,我深情地說:感謝大家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多有意義的學習材料,更感謝大家展示了這麼一次有意義的討論,讓我們明白了白公尺還可以寫成0.

01公尺。回味教學,學生對於「 公尺」改寫成小數的寫法的創造,有的在我們看來是幼稚的甚至是荒唐的,我卻面帶微笑鼓勵學生解釋或評價,從而讓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維。如果我一開始就否定前兩種寫法,也許學生最終也能明白0.

01公尺的內涵,但必然會使一部分學生產生挫折感,會喪失回答問題的勇氣。我以為教師要很好地把握課堂評價策略,既做到廣開言路又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讓一部分學生的暫時性的錯誤成為寶貴的教學資源。這才體現了教師以人為本的思想。

多麼善於反思的教師啊!從幾句評價語中我們看出了教師的人文情懷。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教授」和「助教」均原為學官稱謂。

前者始於宋,乃「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後者則於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生徒。「助教」在古代不僅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

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師範讀的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採用範讀,讓幼兒學習、模仿。如領讀,我讀一句,讓幼兒讀一句,邊讀邊記;第二通讀,我大聲讀,我大聲讀,幼兒小聲讀,邊學邊仿;第三賞讀,我借用錄好配朗讀磁帶,一邊放錄音,一邊幼兒反覆傾聽,在反覆傾聽中體驗、品味。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教授」和「助教」均原為學官稱謂。

前者始於宋,乃「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後者則於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生徒。「助教」在古代不僅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

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學反思的角度還有很多很多,經常性地進行教學反思,反思的內涵和深度就會加寬加深,反思的效果就會加強。

無論如何,筆者認為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樹立正確的反思態度必定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觀察教學反思

篇一 觀察 教學反思 我所教學的 觀察物體 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在四年級下冊 空間與圖形 領域設計的乙個單元內容。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通過 一 二 三年級對系列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經驗。本課教學內容就是要求學生通過透視二維的畫面解決三維空間的問題,這是對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培養。本課教材內容...

基於地理課堂觀察的教學反思

作者 趙廣博 廣東教學 教育綜合 2017年第52期 摘要 基於課堂觀察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的細節進行回放 思考,是教師從不同度角度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審視教學中的得與失,進行監控 調節,從而探索出解決問題 改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關鍵詞 課堂觀察 教學反思 基於課堂觀察的教學反思是指將研究問題...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 這節課的知識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係的理解和掌控,第一節課的教學有如下兩點掌控較好。1 門生的空間想象與脫手本領得到了培育。新授入手下手要求門生在四個雷同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基礎上再添乙個,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怎麼樣擺?以小組合作的體例,匯集每乙個組員的設法,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