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教學反思

2021-03-04 09:35:58 字數 3575 閱讀 6000

篇一:觀察》教學反思

我所教學的《觀察物體》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在四年級下冊「空間與圖形」領域設計的乙個單元內容。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通過

一、二、三年級對系列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經驗。本課教學內容就是要求學生通過透視二維的畫面解決三維空間的問題,這是對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培養。本課教材內容都是利用**或畫面這樣的二維平面來反映現實的三維世界,且**(畫面)的取材對我們學生來說都較為陌生。

這就使學生難以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空間想象,進行合情推理;難以準確判斷出拍攝點和**的對應關係。一般傳統教學的策略是:用一些物品,設定虛擬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進行觀察和體驗。

但模型與現實物體之間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所以必定會引起觀察的誤差。加上我們實行的大班教學制,實際也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體驗需要。

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應用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科整合,進行本課教學。

一、應用網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生成性的學習興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記得這首古詩,描寫的就是廬山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美景。本課的教學就是從這首詩描繪的情境出發,引導學生到虛擬網上搜尋、瀏覽「廬山美景」,讓學生在美景、佳名的欣賞中真實感受到,因為我們觀察位置不同所以看到了如此不同的美景,這便自然引出了「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研究主題。在此通過網路這一資訊科技平台,方便快捷的將教師需要的資訊、情境,直觀、形象的呈現出來,而且這樣的創設過程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所以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激發學生自主的學習熱情。

二、應用**突破教學重、難點,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傳統教學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所採用的策略存在著耗時多,誤位元速率差大的敝端。為此教師應用了多**技術中的**錄影取代傳統的模型,讓學生進行觀察、體驗。在教學第1個例題「生日》禮物」時,教師將課本上靜態的**換成了真實小狗的演示錄影,引導學生邊**,邊思考「小狗在每個位置看到的生日禮物是什麼樣的?

」因為有了動態的錄影,學生很容易就認清小狗的觀察位置與觀察物件的關係,進而展開空間想象,很快做出準確判斷。教學第2個主題「天安門廣場」時,教師用真實的校園**取代原教材中的天安門廣場**,這樣更好調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和生活經驗,進行空間想象和推理。對缺乏判斷經驗的學生,每張小**旁的「幫助」又以錄影方式,記錄下不同位置的拍照過程,可以讓學生真實體驗到位置變化帶來的建築物形狀變化,這就更好給學生提供了進行空間想象的直觀經驗,豐富了表象,促進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地發展,為學生展開合情推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在鞏固提高環節中,為了幫助學生解決「觀察靜態圖判斷**拍攝前後順序」這一難題,教師特別利用我們柳州市的本地資源,增加了一組看柳江河遊覽錄影,判斷**拍攝前後順序的題目。這正是讓一些缺乏遊覽體驗的學生,也能在有限時間裡真實感受到遊覽中所見景物的相對位置發生的連續變化情況。為判斷連續**的前後順序提供了必要的直觀經驗。

資訊科技在這些教學重要環節中地整合運用,將觀察情境大量、真實地呈現在每個學生面前,使觀察材料更具有活動性,可視性和空間立體感,有效培養了學生空間想像力,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應用網頁型設計,支援學生個別化學習需求。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怎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統一知識內容時,都能得到有效發展呢?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網路的出現,讓我們欣喜地看到,計算機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處理資料能力,快速實現內容的切換和選擇。

我們把這一資訊科技運用到》數學教學上,不就能很好解決個別化學習的難題了嗎?在《觀察物體》這一課教學中,我就把整個教學內容放置到虛擬網上,學生運用已有網路操作技能,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也可以進行自學。在探索發現的討論部分,我利用網上留言的形式,充分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對觀察規律進行交流、討論。

在練習應用部分,充分利用網路強大的互動功能,將課本中單一且難度跨越大的兩道練習題,結合本校、本市環境設計成一組有三個層次的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在練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網頁鏈結的資料庫,及時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由此可見網路技術地應用,充分滿足了學生學習多樣化、區別化的需求,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讓教師也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

四、應用資訊科技,有效節省了教學時間。

按計畫本段內容的教學是3個課時。而資訊科技的運用,省去了課堂教學中繁鎖、耗時的組織觀察環節,將大量的觀察情境,觀察資訊用計算機快速、清晰地呈現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能將更多的時間集中到空間想象,推理判斷中。

在問題反饋時,教師著重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出推理判斷依據,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真正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彈性化,學生發展空間的擴大化。讓學生在1個課時裡就達到了原來3個課時的學習目標。

總之,資訊科技在本課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能在乙個寬鬆、愉快、有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學習內容更加貼進生活實際,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真正地落實了新課改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二:觀察教學反思

《紙的觀察》是從「觀察一張掛曆紙」開始,讓學生詳細觀察描述一張掛曆紙有哪些特點,然後比較兩張不同紙的主要區別,能用數學的測量方法科學的比較紙的厚薄,進而尋求各種紙的共同特徵: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式的學習方式為重點。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

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整個教學設計主要由三個觀察活動組成,以紙的觀察為主線,把重點放在比較各種紙的不同及觀察紙的纖維上,把難點放在尋求紙的共同特徵上。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能做到依據新課標要求,運用發現法,引導學生進行創設情境——觀察思考——**論證——總結深思的四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開展學生活動,為學生搭建**活動的平台,使學生體驗科學**的過程,品嚐成功的喜悅。

如果,能在小組活動中,完成觀察報告,並在小組內進行自評與互評,由學生自己為自己的報告評分。培養學生在觀察後及時進行記錄的良好習慣,就更完整了。

篇三:觀察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選定乙個角度觀察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乙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捐款箱、電視櫃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離開位置觀察、拍照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文具盒、小正方體等實物,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物體,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乙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本節課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不過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實驗中,教學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彭建軍 觀察物體 看一看 一 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 側面 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 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 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這一課學生在 拼擺 和 觀察 中 從正面 側面 上面看到的是什麼圖形。要讓學生能通過想象,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體會多種擺法,但不要求學生個個都要擺出不同的擺法。教學時通過複習引入要學的內容進行新授教學。新課教學時,先讓學生收集資訊,了解資訊窗中的活動場景,給學生創設觀...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姜威西豐縣振興振中心小學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觀察物體 第一課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 上面 正面和側面 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同時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每人從乙個面來觀察物體,然後進行調換 前後調換 左右調換 讓每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