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學實錄

2022-11-21 03:30:05 字數 5213 閱讀 6116

【設計說明】

1.語文味濃郁。語文課就是語文課,不能上成哲學課,也不能上成歷史課。①重視誦讀,體現語文特色;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向來是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手段。朱熹的讀書法是「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今天的課堂雖然由於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這樣的程度,但基本思想是可以應用的。

②重視體驗作者情感,也是語文味的體現。情感是創作的生命,《毛詩》曰:「情動於衷而形於言。」沒有情感就沒有文學。

2.真正實現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不可成為一句口號。我在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①文言基礎知識方面,讓學生合作解決。因為:第一,第二段難度較大,但課下注釋很詳細;第二,本課中沒有新的文言現象出現。

②在課文品讀方面,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時間和合作**的時間。課文理解難度較大,沒有充足的時間,學生是很難把握的。

③問題設計既有**的價值,又難度適中。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及句式。

2.品味王羲之的情感變化。

3.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

1課時【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走近王羲之。

師:給大家講個故事。

放映幻燈片,出示故事內容:晉代的大士族郗(xī)鑑欲與王氏家族聯姻,就派了門生到王家去擇婿。王導讓來人到東廂下逐一觀察他的子侄。

門生回去後對郗鑒匯報說:「王氏的諸少年都不錯。他們聽說來人是郗家派來選女婿的,都乙個個神態矜持。

只有乙個人在東床上坦胸露腹地吃東西,好像不知道有這回事一樣 。」郗鑒聽了,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

」後來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請乙個學生用講故事的口氣來讀。

師:大家知道這個東床坦腹的人是誰嗎?

大多數學生先是說不知道。既而恍然明白過來:王羲之。

師:王羲之是什麼時候的人?

生齊:東晉。

師:大家會寫這個「羲」字嗎?

(請乙個學生板書作者,其他學生在本子上寫。)

師:從這則逸事中可以看出王羲之性情有什麼特點?

生齊:瀟灑、曠達、不拘小節。

師:對,人人都說字如其人,王羲之的字也恰如他瀟灑不拘的性情。在我們學校初中部教學樓中廳的牆上就刻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那字絕對如人們所讚揚的一樣……

生齊: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師:大家的知識很豐富,非常好!王羲之的書法出色,人所共知;其實他的詩文也很出色。

《蘭亭集序》名傳天下,是「書因文增彩,文以書傳世」(放幻燈片,出示這句話),書、文缺一不可。我們學習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自然不是為了欣賞書法,而是為了領略他「文」的魅力。

二.展示學習目標。(見前文)

三.聽誦讀,認準字音。

師: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傳統方法,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讀不僅可以掌握字音,還可以理解文意,把握觀點。現在我們先來聽。

(教師放名家朗讀。)

師:名家朗讀,讀音不一定就準確無誤,大家認真聽!

聽完後,師:大家有沒有聽出讀音的錯誤?

生1:第一段第四行「清流激湍」的「激」讀成了「jí」,第二段第二行「雖趣舍萬殊」的「趣」應讀作「qū」,讀成了「qǔ」。

師:聽得很仔細,並且說明了錯誤的具體位置,很好!

生2:最後一段第三行,「悲夫」的「夫」應讀作「fú」,她讀成了「fū」。

生3:她還出了乙個非常不該的錯誤,將第一段第二行「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的「之」字錯讀為「zhì」。

師:這兩位同學聽得簡直是太仔細了,讓老師萬分敬佩!

四.自讀,合作解決疑難字詞句。

師:糾正了字音,請同學們出聲朗讀一遍,一定要讀準字音。同時畫出有疑問的不會翻譯的字詞句,小組交流商討解決。

過了五分鐘。

師:有小組解決不了的嗎?請舉手。

生1:「絲竹管弦之盛」課下注釋解釋的是「演奏**的熱鬧」,我覺得看作定語後置句更好,譯為「熱鬧的**」不是更好嗎?

師:敢於否定課本,很好。你先看看這個句子是否符合定語後置的形式?

生1:符合。《勸學》中的「蚓無爪牙之利」不就是這種形式嗎?

師:「絲竹管弦」使用了什麼修辭?

生1:借代,用部分來代整體。

師:那到底是代指**還是樂器?

生1:代樂器。

師:那麼,「盛」還是作本義「多」講更合理,這個句子就譯為「很多樂器」,可以看作定語後置句。課下注釋中的解釋分析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絲竹管弦」不是按借代處理的,而是看作了詞類活用……

這個學生反應很快:是名詞用作動詞,「用絲竹管弦演奏**」!

師:你太聰明了!大家還有問題嗎?

生齊:沒有了!

師:好,現在我們來讀第二遍,速讀課文,找出每段中明確表示作者感情的詞語。

五.反覆吟詠,品味作者情感

師:這個問題很簡單,大家一起回答!第一段中是?

生齊:樂!

師:第二段?

生齊:痛!

師:第三段?

生齊:悲!

(學生回答時,對應在幻燈片上出現:樂痛悲。並在幻燈片上對應出現微笑的臉、傷感的臉、流淚的臉,以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師:下面我們就走進文字,走近王羲之,樂王羲之之所樂,痛……

學生一起接嘴:痛王羲之之所痛,悲王羲之之所悲!

師:請大家有感情誦讀課文,分段賞析。

讀第一段,品樂,思考:蘭亭集會有哪些可樂的因素?

讀第二段,品痛,思考:①到底為何而痛?②由樂轉痛是不是太突兀了?

讀第三段,品悲,思考:作者因何而悲?

先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讀、獨立思考5分鐘,討論3分鐘。

(幻燈片展示以上問題)

五分鐘後,師:現在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到小組了解情況。

1.品樂

師:我們一起來交流品味。先品味樂(板書「樂」),有哪些可樂的因素?

生1:景色優美,「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師板書:景色優美。

)喝酒作詩敘幽情,「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師:這位同學回答問題很有章法,先總結,再說明在文中的依據,非常好!能不能把「喝酒作詩敘幽情」也概括為四個字呢?

生2:觴詠怡情

師:很好,也可選用文中的詞,觴詠暢敘。還有可樂的事嗎?

教師板書:觴詠怡情

生2: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天氣宜人之樂。

還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遊目騁懷之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也應是一樂吧?概括為賢士集會之樂。

(師板書:天氣宜人、遊目騁懷、賢士集會)

生3:我們組和他們不一樣。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對滕王閣宴會的評價是:

四美具,二難並。「四美」是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二難」是指賢主、嘉賓。蘭亭集會也是一樣不缺。

師驚喜萬分,連忙板書: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賢主、嘉賓。

師:太了不起了!理解得太到位了!知識太豐富了!蘭亭集會和滕王閣盛筵一樣,也是一場無與倫比的完美盛筵!我一起來體驗一下蘭亭集會的完美吧!

師生共:「良辰」就是「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美景」就是「此地有崇山峻嶺……映帶左右」;「賞心」就是「仰觀宇宙之大……足以極視聽之娛」;「樂事」就是「引以為流觴曲水……亦足以暢敘幽情」;「賢主嘉賓」就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師:真是太完美太難得了,能不樂嗎?讓我們帶著激動和快樂再次品讀這難得的盛筵吧!自己有感情誦讀第一段。

學生誦讀。

師:誰願意用聲音來表達一下你所感染的快樂?

一學生朗誦,大家鼓掌。

2.品痛

師:第一段結尾還是「信可樂也」,完全沉浸在歡樂裡,第二段就慨嘆人生短暫「豈不痛哉」, 到底為何而痛?(板書:痛)

生1:世事無常,生命短暫。

(教師板書這八個字)

師:太了不起了!文中體現這一點的是哪些句子?

生齊:「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師:由快樂的頂端轉為對世事無常生命短暫的傷痛,是不是太突兀,太造作了?

生1:蘭亭聚飲,自是樂事,然而有聚必有散,寫序之時,必已是宴會之尾聲,由離散引起對快樂短促的慨嘆,進而引起對生命短暫的傷感,水到渠成,流暢自然。

學生鼓掌。

生2:第二段第一句話是過渡句,非常自然地由快樂過渡到了傷感。「人之相處」上承第一段人與人聚會的快樂,「俯仰一世」說明快樂的時光很快就結束了,引發傷感。

師:這兩位同學理解得太透徹了!對人生和生命的理解也很深刻。現在就帶著對生命無法把握的慨嘆再次深深體味一下王羲之的「痛」吧!出聲有感情誦讀這一段。

學生誦讀第二段。

3.品悲

師:由樂轉痛,是轉折;由痛轉悲,是遞進。「悲」比「痛」更深,更重,更徹骨。王羲之因何而悲?(板書:悲)

生1: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師:「今之視昔」如果覺得快樂,那麼「後之視今」也應該是快樂的,何來「悲」?

生1:「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今之視昔,今人和古人同悲。那麼後之視今,後人與今人同悲。這就比因個人生命無法把握的「痛」更深更廣了。

師:今人、昔人、後人同悲,可謂千古同悲!這裡的"悲"不同於上一段的"痛",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板書:由己悲人,千古同悲。)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邁進了多少年,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今非昔比,但無論世界怎麼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的體驗卻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這種「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那麼就帶著濃濃的瀰漫千古的悲情,來齊讀最後一段吧!

學生動情齊讀。

師:本來抒情性文字不適合齊讀,但是大家還是讀得很出色。來為我們班的全體同學鼓個掌吧!

學生高興鼓掌。

師:這也同時說明了無論世界怎麼變化,生死是繞不過去的,正如史鐵生所說:「死是乙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死永遠會在每個人的心中激起強烈的傷感。確實是千古同悲。

六.小結全文,點明積極意義。

師: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極易引發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對蘭亭美景,不由得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釀成千古同悲的濃濃悲情。

師:但這種對待生命的態度,不是消極逃避,而是積極面對。正因為理解了生命的必然,才會珍惜生命,努力作為。正如史鐵生在想通了死的必然後,決定像園子裡的生命一樣活出自己的風采。

師:全文情景交融,文簡而意深,不愧為千古名篇。

七.背誦

師:這樣的千古名篇背不過實在太可惜了,帶著王羲之帶給我們的人生的樂與悲,背誦課文!本節課至少應背過一段,可以選擇自己特別喜歡的一段,先背過。

背過一段以後,就把手舉起來。好,現在開始!

(3分鐘後有學生舉手)

《蘭亭集序》教學實錄

授課江蘇省淮州中學楊瑩 點評江蘇省淮州中學卜廷才 師 同學們,今天,我們 的問題跟生與死有關,生死問題,歷來是中國文學和哲學關注的重要話題。生存還是毀滅 這是個問題。這是哈姆雷特的心語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司馬遷的思考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李清照的心志。一代書聖王羲之也為...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

對於文言文教學,我曾以教師講解為主,不甚重視學生誦讀,因為文言文中的實詞 虛詞 句式 情感 背景等等,都可以講出很多內容來。這種教學方法並不是不受學生歡迎,不少學生坦言愛聽老師 侃 等老師 知人論世 結束就不甚感興趣了。但這種做法卻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文言文本身,他們喜歡的只是其中的所謂文化。於是我參...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

王羲之的 蘭亭集序 貌似簡單,實際上要想達到深刻的理解,並非易事。這篇文章要求背誦,學生居然了背了幾節早讀課還沒有背熟練。學生反映,總是記住了上句,忘記了下句,對文章的內容和脈絡理解得都不是清晰,特別是第 三 段,在背誦方面難度太大。這個現象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刻又去調查了另乙個班的學生,反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