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案

2023-01-12 01:00:05 字數 5204 閱讀 534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二、學習目標

1.能脫稿說出重點文學常識; 2.紮實掌握第一段中的重點文言基礎知識,並懂得大意;

3.理解作者的寫作緣由和第一段中流露出來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指要: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2.再讀課文,借助註解和工具書解決第一段中的疑難字詞,並懂得大意;

3.反覆朗讀課文,力爭流暢; 4.完成下列預習任務,給加黑字注音。

癸( )醜會( )稽修禊( )激湍流觴( )遊目騁( )懷

虛誕( ) 放浪形骸( ) 趣舍萬殊( )臨文嗟( )悼( )

課堂**

1.解釋第一段中的加點字詞,找出特殊句式並懂得全段大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2.第一段交代了什麼?作者為何說「信可樂也」?

作者簡介及背景資料

(一) 作家作品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東晉書法家、文學家,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祖籍琅琊(今山東臨沂)。為官至右軍參軍,世稱王右軍。因與揚州刺史不和稱病離郡,遷會稽,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放情山水,弋釣自娛,以壽終。

原有集10卷,已佚。張溥輯有《王右軍集》2卷,見《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他的行草書最能體現雄逸流動的藝術美。

《晉書》說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後世譽之為「書聖」。其第七子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工書法,尤以行草擅名,與其父王羲之齊名,並稱「二王」。

(二)背景資料

蘭亭,現位於紹興城西南13公里的蘭渚山麓。據傳,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於此,東漢時建有驛亭,因而得名。是東晉時期會稽郡治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

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幽雅,是當時名流雅士時常集會的地方。

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節),「初渡浙還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修禊之禮,舉行過一次盛大的風雅集會,參加的名士,有「東山再起」的司徒謝安、「擲地作金石聲」的辭賦家孫綽,潛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這天天氣很好,名士們分坐在溪水兩旁,飲酒賦詩。他們做曲水流殤之飲,當時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

最終二十六人傳下《蘭亭》詩,王羲之作四言與五言詩各一首。之後王羲之將諸名爵及詩作一一記錄集結成集,是為《蘭亭集》,並為此集作序一篇,這就是《蘭亭集序》。

五十一歲的王羲之,用蠶繭紙、鼠須筆,興樂而書,完成一篇「興於詩敘」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寫得既遒媚,又飄逸,各個字勢縱橫變化,如花亂飛,但轉左側右,無一處相牴觸,好比以線穿珠,大小參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別是「之」字,寫了二十多個不同的樣子,達到藝術的多樣與統一。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為太宗所得,尊為「天下第一行書」,並命虞世南、歐陽詢、褚懷良等臨寫了幾本。

被呼為「行書之龍」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在古代書跡裡,像一盞燦爛的明燈,照耀著東晉以來我國書體的前進道路。

雖然文中流露出很濃重的「修短隨化」的消極情緒,但作者能夠駁斥「一死生」「齊彭殤」的虛妄,一反「清虛寡欲,尤善玄言」的風氣和追求駢體的形式主義之氣,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和必然,抒寫了一篇情真語篤,樸素自然的優美散文,這在東晉老莊思想氾濫的時代是較為難得的,《蘭亭集序》不但在東晉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三)關於文體特點

《蘭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簡稱「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列於卷首叫序,附於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於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一些同書本有關的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或理解。有「自序」「他序」等。

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大多用以題贈;一是書序,作為著述的前言,內容多是介紹書的內容、特色,成書經過,寫作目的等。《蘭亭集序》選自《晉書王羲之傳》,屬於「序跋」之序,但它並沒有緊緊停留於對《蘭亭集》的寫作因由、過程、作者等情況的泛泛交待,而是將寫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來,成就了一篇極富藝術美感和思想啟迪價值的千古至文。

在序這種應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讚嘆的。

早在西漢就出現了序,司馬遷的《史記太史公自序》開其濫觴。班固所著的《漢書》中有《敘傳》、揚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並不都寫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單篇文章序於前,整部書則序於後,直到梁代蕭統《昭明文選》等書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後面類似序的文章稱作「後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還有「小序」、「引」等變體。所謂「小序」就是詩文前敘述感興或緣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師曾的《文體明辨》中說:

「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對大序而名之也。」「引」也是一種簡短的序,《文體明辨》中解釋說,「唐以後始有此體,大略如序而稍為短簡。」柳宗元曾作過《霹靂琴讚引》的文章。

跋,也稱「題跋」、「跋尾」或「書後」。清代姚鼐的《古文辭類纂》:「題跋者,簡編之後語也,凡經傳子史詩文圖書之類,前有序引,後有後序,可謂盡矣,其後覽者,或因人之請求,或因感而有得,則復撰詞以綴於末簡,而總謂之題跋。

」跋出現於唐代,時稱「題某後」或「讀某」,如李翱的《題燕太子丹後》、韓愈的《讀荀子》。歐陽修最早稱這種文章為跋,其《集古錄》有「跋尾」若干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後。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屬於「序跋」之序,但它並沒有緊緊停留於對《蘭亭集》的寫作因由、過程、作者等情況的泛泛交待,而是將寫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來,成就了一篇極富藝術美感和思想啟迪價值的千古至文。在序這種應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讚嘆的。

贈序,是一種與序有密切關係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種散文,它是專門為了送別親友而寫的以述友誼、敘交遊、道惜別為主的文辭。就起源而言,贈序是由詩文之序演化而來的,古人餞別時,飲酒賦詩,詩篇多了,就由在場的人作序,敘其緣起。但,清代的姚鼐認為贈序類者,乃「老子曰:

『君子贈人以言』」之意,所以在他所編的《古文辭類纂》中單獨列出「贈序」一類。贈序晉代已有,如傅玄的《贈扶風馬鈞序》、潘尼的《贈李二郎詩序》等,唐代贈序最為興盛。對廣大的中學同學來說,最熟悉的贈序是明代宋濂所作的《送東陽馬生序》。

另外,還有乙個看似與序跋之序有關,實則毫無干係的名詞——序論。序論不是文體,而是議**開頭的提出問題部分。它和本論、結論構成議**的基本框架。

(四)有關文化常識

流觴曲水:古人的一種遊藝專案,眾人坐在環曲的溪水邊,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動,停於某人處,即取而飲之,或吟詠詩賦來代替。

修禊:古代的一種風俗。於三月第乙個巳日(上巳日)歡聚水濱,歌舞娛神,祈禱幸福,消除「妖邪」。

到了王羲之生活的時代,許多文人名士藉此機會,歌舞歡宴,遊春享樂。禊,祭祀的禮節。

彭殤:指生命的長短。彭,彭祖,傳說中的人物,據說活了八百歲。殤,未成年而死。

含活用詞句:「映帶左右」、「一觴一詠」、「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會稽:郡名,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蘇省東南部一代地方。

這篇文章語言清新,樸素自然,其中有些詞語今天已經發展成了成語: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天朗氣清、遊目騁懷、世殊事異、感慨系之、放浪形骸。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紮實掌握第

二、三段中的重點文言基礎知識,並懂得大意; 2. 體會作者\"樂\"到\"悲\"的思想感情;

3. 領會作者在文中的哲學思考與人生認識4.背誦全文。

預習指要

1.反覆朗讀課文,力爭流暢2.借助註解和工具書解決第

二、三段中的疑難字詞,並懂得大意;

3.完成下面的預習檢測題:解釋第

二、三段中的加點字詞,找出特殊句式並懂得文章大意。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課堂**】

1.第二段中作者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試結合句子具體分析。

2.用乙個字概括第三段中作者的情感,並說明原因。

(五)譯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為的是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裡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

把水引到(亭中)的環形水渠裡來,讓酒杯飄流水上(供人們取飲)。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幽雅的情懷。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輕輕吹來。

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儘管人們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這樣的體驗:

)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間很自得,快樂而自足,竟不覺得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每當我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裡又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我)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

因此我—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死這件大事吧。

(六)概括分析

1.內容結構

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禊而「群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後之覽者,亦將有敢於斯文」)。本文由宴遊活動談到生死觀,善於借題發揮,論及人生的意義。

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

《蘭亭集序》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 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2.背誦全文,掌握 修 期 致 臨 次 等詞的多義性。一 作家作品 1 王羲之 王羲之 303 361 東晉書法家 文學家。字逸少。會稽 今浙江紹興 人。祖籍琅邪 今山東臨沂 初為秘書郎...

《蘭亭集序》 新課改教案

蘭亭集序 教學目標 1 積累整合重點文言字 詞 句知識,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2 了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認識作者在樂 悲 痛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教學重點 1 有感情地誦讀全文,並能背誦第一自然段。2 體會作者由 樂 到 悲 再 痛 的思想感情及其變化。教學難點 認識作者深沉感...

3 8蘭亭集序教案 1

二 朗讀課文。2 自由朗讀。要求 讀準字詞讀音,把握文章語氣 語速 節奏 基調等。讀前強調 應讀準的字詞 略 語調 語速 句讀等。如 永和九年 修禊事也 為敘述,中速讀 下文集會的描寫,以清新明快語調讀,重讀 樂 字,體現快樂心情 第二段語速變緩變重,尤其是 向之所欣 豈不痛哉!句,要讀出深沉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