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課後反思

2023-01-29 23:57:05 字數 1601 閱讀 1702

這堂《楊氏之子》是人教版第10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是「語言的藝術」專題。這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備課時鄢老師仔細閱讀了五年級下冊的教材說明,了解了教材的結構、特點、目標以及各單元的編排情況,對「語言的藝術」這個單元更是進行了深鑽,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作好了充分準備才開始寫教案,修改了許多次後終於定下了今天這個教案。

我認為這堂課上下來有這幾個方面做得好:

一、注重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鄢老師不但認真分析教材,而且也考慮到了學生的學情。在這堂課上進行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指導。

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所以能夠讀懂文言文是乙個重點,這裡指孩子能用白話文翻譯文言文,是第一層次的理解。但是孩子們有學習古詩的基礎,他們知道怎樣翻譯古詩,所以雖然是第一次學習文言文,但是我在設計的時候還是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試著理解,一些難懂的地方才給予點撥和指導。學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順勢引出理解文言文的兩個基本方法,「看注釋」和「聯絡上下文」,這樣進行學法指導顯得很自然,讓學生感覺到這個方法是大家在實踐中得出來的,孩子掌握起來就更容易一些。

二、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我們平常的教學中,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合作學習,喜歡和同學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啟發。放手讓學生學習,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例如,我在本課中有三次合作學習,一次同桌合作,兩次四人小組合作。

在用白話文翻譯古文的環節採用同桌合作,在合作中共同解決了一些疑問。在體會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先是自己獨立思考,然後在四人小組裡交流自己的見解,我走進小組聽他們的交流,每乙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思考和體會,小組交流的氛圍很好,雖然很多孩子的想法沒有在全班交流,但是他們在小組裡都發表了看法。在交流收集的資料的時候,孩子們的交流更加熱烈,因為他們的收集基本都不一樣,有了這樣的合作交流,孩子獲得資訊就增加了許多,課堂的容量就增加了。

合作學習的前提是自主獨立學習,合作學習是為獨立學習提供了乙個交流的平台,整個學習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當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的時候,他才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教學設計條理清晰、層層深入緊扣單元主題

讓孩子就文中的兩句對話就體會語言的藝術的確很難。為了把這個主題深入下去,我在開課的時候就出示了羅斯福的故事,讓孩子感知語言的藝術。在拓展環節,我設計了孩子收集體現語言藝術的生活中的語言,離孩子的生活很近。

有了這開課的鋪墊,課後的拓展,孩子對於語言的藝術就領悟得比較深切了。而課文中楊氏之子的回答則抓住了楊家小兒的反映敏捷,迅速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義,並馬上聯想到孔君平的姓與孔雀一樣,於是用孔雀來回答,但有沒有正面否定孔君平的回答,也是話中有話,言盡而意無窮,這就是妙之所在。孩子在體會的時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隨著深入學習,細細品味,最終恍然大悟,這也是學習這篇課文的有趣之處。

四、老師的過渡語言精妙

在我設計過渡語言的時候,也考慮到這是一篇文言文,我想老師的語言是不是也應該引用一些古文,這樣既和課文相得益彰,又能用這樣的語言來刺激孩子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進入第二個環節「讀」的時候,我引用了名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重視語文的讀;在進入體會的環節,我引用了朱熹的讀書八法之一「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讓孩子學會靜靜思考,品詞品句;在結束語中,我引用了成語「口吐金蘭」「唇槍舌劍」「妙筆生花」「舌戰群雄」,這些成語的意思都於語言的藝術有關。希望這些語言能夠感染學生,浸潤學生。

楊氏之子課後反思

楊氏之子 選自南朝劉義慶的 世說新語 該書是一部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 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 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

楊氏之子課後反思

楊氏之子 是第三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主題是 語言的藝術 這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備課時仔細了解了教材的結構 特點 目標,對 語言的藝術 楊氏之子是誰等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還看了於永正 劉進 馬靜等的教學 作好了充分準備才開始寫教案,修改了許多次後終於定下了今天這個教案,並在網上搜了一些ppt...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楊氏之子反思回顧

楊氏之子反思回顧篇1 初次拿到課文 楊氏之子 因為是古文,雖短,但我的反應是不會教。這第一次需要教學古文,而學生也是第一次學到古文。雖然如此,總也不能不教。那麼我想,面對這第一次,該讓孩子學到什麼?首先,我認為應當弄清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 孔君平詣其父 中的 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