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課後反思

2021-10-08 04:42:15 字數 1452 閱讀 7246

《楊氏之子》是第三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主題是「語言的藝術」。這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備課時仔細了解了教材的結構、特點、目標,對「語言的藝術」,楊氏之子是誰等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還看了於永正、劉進、馬靜等的教學**。

作好了充分準備才開始寫教案,修改了許多次後終於定下了今天這個教案,並在網上搜了一些ppt,把自己認為好的都加入到課件中(正因為如此,容量明顯大了一些,這也是最後拓展沒完成的原因之一)。我自己認為這堂課上下來有這幾個方面做得好:

首先,我認為應當弄清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孔君平詣其父」中的「詣」指拜見。還有「未」、「聞」、「示」等,我想讓孩子學會借助注釋學習,這是一種習慣。

於是,先讓孩子們早上借助《點撥》進行了預習。我想學生的「先學」很重要,這個環節必不可少。由於初次接觸文言文,為了使孩子們弄明白古文,上課時,還專門解釋了文言及文言文。

其次,我認為要在古文的語境中讀出語感來。這可有點難,不像現代文的有感情朗讀。古文要讀好,首先當然要理解意思,這是孩子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達到的。

放手讓孩子自由讀。在此基礎上,學習適時停頓朗讀。此時,學生沒有讀出古文味,讀得一字一停,什麼也不像。

於是我范讀,學生練讀,多次指導後,後來的引讀明顯好了許多。

另外,我也很注重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孩子們有學習古詩的基礎,他們知道怎樣翻譯古詩,所以雖然是第一次學習文言文,但是我在設計的時候還是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試著理解,一些難懂的地方才給予點撥和指導。學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順勢引出理解文言文的兩個基本方法,「看注釋」和「聯絡上下文」,這樣進行學法指導顯得很自然,讓學生感覺到這個方法是大家在實踐中得出來的,孩子掌握起來就更容易一些。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讓學生自由讀,之後做范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按畫好的停頓再讀,然後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這句話,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楊氏之子的聰慧?

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我想,學生在領會文章的妙處時,也一定能激發他們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於是,在學習結束時,我想孩子們推薦了《世說新語》和《論語》。

這節課不足的是光想著讓孩子們掌握得更好些,更全面些,在語言藝術方面提高快些,讓自己的課堂更完美些,所以,不捨得取捨,以至於容量過大,最後的拓展(1.***的故事;2.《世說新語.

故事一則》3.孩子學以致用訓練:學校要求我們「嚴禁踐踏草坪」「節約用水」,請換一種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

)沒進行成。彌補的措施借下午放學後的十分鐘做了訓練!

我想:下次再上此課時,一定要懂得取捨,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爭取課堂高效!

楊氏之子課後反思

楊氏之子 選自南朝劉義慶的 世說新語 該書是一部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 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 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

《楊氏之子》課後反思

這堂 楊氏之子 是人教版第 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是 語言的藝術 專題。這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備課時鄢老師仔細閱讀了五年級下冊的教材說明,了解了教材的結構 特點 目標以及各單元的編排情況,對 語言的藝術 這個單元更是進行了深鑽,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作好了充分準備才開始寫教案...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楊氏之子反思回顧

楊氏之子反思回顧篇1 初次拿到課文 楊氏之子 因為是古文,雖短,但我的反應是不會教。這第一次需要教學古文,而學生也是第一次學到古文。雖然如此,總也不能不教。那麼我想,面對這第一次,該讓孩子學到什麼?首先,我認為應當弄清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 孔君平詣其父 中的 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