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拓展延伸的切入點

2023-01-29 02:45:06 字數 3467 閱讀 7002

東關小學曹素英

《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在開放的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不是游離於語文教學過程之外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而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組織課內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努力創設條件,注重探索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的、有見地的學習。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拓展延伸的原則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原點、以教師為引導,充分發揮課文中蘊涵的文化因子的輻射作用,共同探尋、鏈結相關的知識與方法,使閱讀的觸角伸向文字的文化源頭、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學生的生命體驗,拓寬閱讀視野,提高閱讀效率,從而實現立足文字又超越文字的「大閱讀」境界。閱讀教學拓展延伸的切入點是:

一、引導學生鏈結生活情境、生命體驗,讓他們走進作品,成為乙個能觀察會思考,能喜能憂的角色,成為閱讀的主人。

1.增色添物,化文為畫。

文學作品的特點是通過形象反映生活。它描繪出豐富多彩、栩栩如生的生活圖景;它是現實生活的濃縮,字字句句都展現出畫面美。在閱讀這類描寫時,教師應引領學生以文字語言為原點,鏈結生活體驗、展開合理想象,給靜態景物增色添物,從一行行文字中想象出一幅幅色彩豐富、物象豐滿的畫面。

例如對《荷花》一文中美景的想象就需要鏈結學生的生活體驗。

2.聯動成影,化靜為動。

文字能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的畫面,定格住生活中流動的鏡頭;文字能用靜態的語言展現出乙個個生動的場景。對於這類動態描寫,教師應引導學生鏈結生活體驗,或頭腦中已有的情境,準確感受每一步動作,連綴成動態過程,再現情境。帶著想象的閱讀能把靜態的文字轉化為動態的片段。

例如對《小稻秧》一文中對雜草圍攻的情景再現就可讓學生讀文字做動作,實現情境再現。

3.切已體察,化虛為實。

優秀的文學作品高度凝練地表現生活,也有許多「留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鏈結自身的體驗與心理感受,入情入境。在閱讀中有了入境體察,學生就覺得自己不再是乙個旁觀者,而是乙個參與者。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中,作者借描寫爬山虎抒情。

學生把自己設想為文中人物,以同齡人的情懷體察文字情感,就能真正走進作品,走近人物,把握文字的情感。

二、引導學生鏈結舊知,鏈結同形不同質的內容進行比較,用比較促思考。通過對現有知識的分析和綜合、判斷和推理等邏輯思維活動,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性解讀,深化對文字的理解,精確把握文字的表現特點和規律,以培養其思辨的敏捷性、獨創性、批判性、深刻性等,使學生思維潛能得到啟用和發展。

1.著眼整體,梳理「有序」之脈絡。

閱讀教學如果拋開了文字原有的文路,就會使學生無法理清「文脈」,造成缺少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意識的遺憾。如《北京亮起來了》的第2段,一句一景,把「長安街、天安門城樓、廣場四周」寫得流光溢彩。在學生欣賞優美描寫的同時,引導學生著眼整體梳理一下整段3句話的前後順序,就可明了課文是按方位順序來表達的。

2.對比叩問,品味「精確」之要義。

文學作品是經過精心製作的藝術品,它的語言精練,無煩冗拖沓,更沒有語焉不詳等弊病。例如《搭石》一文「根據水的深淺」「平整方正」「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橫著」等詞,看似平淡,其實每乙個詞都是構成「介紹翔實準確」的重要元素,教師引導對比品味,學生就可體會到字字珠璣。

3.潛心鑽研,欣賞「獨特」之魅力。

同一民族的作家雖然使用著同一種語言,但他們對語言的運用使語言的變化無窮無盡,盡顯文章獨特的魅力。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引領學生在比較中欣賞,從欣賞中體認作品的魅力。如對《火燒雲》一課中用「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來表現火燒雲色彩絢麗多變。

教師就應該在與原文已描寫的火燒雲的對比中,引導學生充分領略作者那「無招勝有招」的表現手法。

4.逐層深入,到達「深刻」之境界。

文學作品的語言,常常是含蓄蘊藉的。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鏈結日常生活中接觸過的,或有深刻認識的事物,由表及裡地逐層深入,獲得更深的體會。例如《搭石》中「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一句意蘊深刻。

教師應首先啟發學生理解日常意義的「風景」,然後鏈結作者簡介和創作意圖,深刻理解「風景」的意蘊,即搭石上有情有愛有美是最動人的風景。

三、在實施教材教學的基礎上,抓住文字中的某些有價值的鏈結點,從中挖掘出有意義的課外材料與教學內容相印證,為拓展閱讀創造條件,從中拓展閱讀視野,增加閱讀積累。

1.由篇及書拓展。

選擇與課文相關的原著或節選,讓學生配合課文閱讀。如《燕子》一文節選自鄭振鐸的《海燕》,閱讀原著《海燕》,能拓展學生的知識,更好地品味文末那意蘊深長的「鄉愁啊,淡淡如輕煙似的鄉愁」。這種鏈結原著的放大式延伸閱讀,不僅對解讀課文有很大幫助,而且能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成為課內外結合閱讀的紐帶。

2.追源探微拓展。

追溯知識的源流,拓寬學生的視野,是學生更深刻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如學習寓言《濫竽充數》溯源至《韓非子》中的文言文,文白對照閱讀,既能促使學生深刻理解內容,又可以使學生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

3.多維求異拓展。

一篇課文內容往往只能表現乙個方面的事物或一種觀點,我們可以鏈結一些反向立意的材料引導學生去閱讀,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如學習《草船借箭》,可延伸閱讀《三國演義》中有關曹操的一些章節,使學生全面認識曹操這一人物。

4.由文及人拓展。

以某作家作品為基點,拓展閱讀該作家的傳記或評述性材料,讓學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義的基礎上,了解該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助於學生對所學文章的更深刻認識。如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鏈結閱讀魯迅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和臧克家的詩歌《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使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更顯風骨,人物描寫更見精神。

四、把課文中各種型別的語言進行鏈結,或相互轉換,構成「語言群」「語言鏈」,這樣能達到語言整體優化之目的。整個過程要求教師緊緊把握文字特點、學生學習特點來組織教學,開展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

1.把握文字的體裁特點進行語言轉換。

教材一至六年級共安排了近20種體載的課文。教學中,應把握文字的體裁特點進行語言轉換。《紀昌學射》是一則寓言。

寓言的特點是語言簡潔誇張,寓意深刻。教學中,教師把握《紀昌學射》與《空中樓閣》寓意的相似性進行鏈結,讓學生運用懂得的寓意來回答《空中樓閣》中財主的問題。

2.把握文字的表達特點進行語言轉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用文字中規範的語言引導學生正確表達,還可以聚焦文字中典型語段的表達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轉換。《大瀑布的葬禮》一文對瀑布勝景進行寫實描寫,對瀑布枯竭景象進行比擬描寫,教學中鏈結這兩段話語,安排語段間語言的轉換,使學生通過寫實展現與擬人描繪的不同語言,學習運用語言。

3.把握文字的情感主線進行語言轉換。

閱讀教學中的語言轉換是對文字語言的再創造,是對文字情感的再深化。教師把握文字的情感主線安排語言轉換,才能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實現文道統一。《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教學中,教師在緊緊把握詩的「質疑———期盼———呼籲」這一情感主線的同時,創設三次語言轉換環節:

仿寫「質疑」,寫「期盼」,創編「呼籲」。這樣以情促寫、以寫促情,使理解感悟和表達共生共榮。

4.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語言轉換。

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善於比較、歸類,長於模仿、創新。教學中,教師應發揮學生學習之長開展以語言轉換為核心的體驗、思辨、運用等活動。《花的勇氣》一課或貶詞褒用、或誇張表現,獨具特色。

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對比品味、發現歸類、模仿創造中,集中筆墨讚頌梅花、翠竹、小草等表現出的生命勇氣,可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認識和運用能力。

抓住切入點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反思

教學案例反思胡 語文新 課程標準 指出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語文學科的基礎地位決定了其內容的複雜性。每篇課文都涵蓋很多資訊,我們教師要根據教學的目標 文字的特徵和學生的實際,選取合適的切入點,對實現閱讀教學效果的優化起著...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做好切入點的選擇

摘要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閱讀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其地位是不可否認的。閱讀是獲取知識的直接途徑,即使現在網際網路發展迅速,但是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也只能對著這些資訊望 網 興嘆。因此,對於初中的語文教師而言,如何處理教材中的課文,特別是選擇好教學的切入點,保證教學從一開始就能讓學生把握重點。關鍵詞 ...

語文教學規範的切入點

濱州經濟開發區西海小學王紹亭 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憑藉於語文教科書,教科書是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陶冶情操 傳授知識 培養能力 發展智力 提高學力的主要憑藉物。但是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發散思維 想象力等創新思維的訓練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敢於超越作者的認識與體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