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上《運輸作用》教案及反思

2023-01-28 18:06:04 字數 4563 閱讀 218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植物莖中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及運輸方向,說出莖中運輸有機物的部位及運輸方向;

(2)在實驗設計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分析與討論中發展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設計「莖對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實驗,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科學**的一般方法;

(2)在以討論為主的學習過程中,穿插學生實驗、教師演示及講授等教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和觀察過程中,使學生樹立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2)通過了解莖的運輸作用,使學生懂得保護樹皮的重要意義,並使之產生愛護樹木、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情感。

〖設計思路〗

**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知識的**者和發現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培養科學精神和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能夠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提高。

本節課是「運輸作用」一節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是基於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在「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實驗方案的設計中,通過自主選材、合作設計方案,拓寬了**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在培養學生科學**能力的同時,注重保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鼓勵學生盡情展現其新思路、新方法,把學生培養成創造性人才。通過對「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實驗現象和枝瘤的形成過程的觀察,意在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的過程中,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研究和評價,加強學生與人溝通、與人合作的能力。為了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遷移思維,學以致用,在掌握莖的運輸作用的基礎上,通過演示樹木被傷害和破壞的現象,意在激發學生愛護樹木、保衛家園的深切感情,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具有基本的科學常識,並對生物學科有強烈的求知慾,本學期學過有關「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導管和篩管的輸導作用、根吸收水分、植物體的構成」等知識,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前提和鋪墊,學生可以用已有知識通過分析、討論來完成此課。但學生屬於「五-四」制,在初一年級學習七年級的教材過程中,有些知識尚不能表述得很清楚,需要教師的點撥和補充。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看到過枝瘤的現象,不太明白其形成原因。

本校具有必要的硬體設施,能夠提供多**輔助教學,如「演示枝瘤的形成過程」。新建的實驗室寬敞明亮,裝置完善。另外,在實驗材料採集方面,本地木本植物的枝條很好選取,只是季節原因,沒有帶葉片的枝條,但用這樣的枝條進行實驗,現象仍然很明顯,只是實驗需要較長時間。

〖教學過程〗

上課伊始,我提出:「夏季的樹林裡,空氣非常濕潤是什麼原因呢?」

「這是由於植物的葉片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的結果。」學生回答。

「土壤中的水分又是怎樣到達葉片的呢?」我追問道。

「應該是根吸收水分,由莖運輸到葉的。」

「我們學習過根有吸收的作用,但是莖真的有運輸水分的作用嗎?又是用什麼部位來運輸的呢?我們能不能設計實驗來找到問題的答案呢!

」伴隨著我的問題,同學們的興趣很高並開始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了。

課前已經布置了學生採集實驗材料,可以自主選擇木本植物的枝條,此時,我發現學生收集的材料有楊、柳、榆、丁香、糖槭等常見的種類。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各組基本上有了一些設計思路。

最先要表達看法的是小組1:「將一株植物放在水中,一段時間後,剪斷莖的上部就有水分流出來,說明莖有運輸作用!」

我還沒來得及說話,一位學生立即反駁道:「這樣的方法並不能證明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在**?」

這時,同學們集思廣益,馬上想到使水溶液具有顏色,再觀察植物的變化。

組1同學接受了同學們的建議,完善了自己的設計方案。

小組2:「在實驗法中常用對照組使實驗更有說服力,於是我們參考了教材的做法,將木本植物的兩個枝條,乙個完整,另乙個剝掉樹皮作對照組,同時放入染色的水溶液中,一段時間後觀察橫、縱切面的變化。」

對於這種做法,同學們認為「簡便,易行,也具說服力!」

小組3急切地說:「我們和組2的實驗設定一樣,但選取對照組的方法恰好相反,我們想將樹皮留下,去掉中間部分。但是,因為剪斷的方法會傷到樹皮,於是我們小組研究用膠類的物質粘住莖底部的**部分,但還沒有最後確定用什麼物質。

」「看看大家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啟發性地問。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用萬能膠,還有的說用油漆,有些同學想到了不溶於水的油脂類,有的想到了凡士林油等等。我也參與了討論中,介紹了蠟封的方法,同時對學生的思維給予了鼓勵,也建議大家對其他物質可以試一試,並及時地向學生滲透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小組4:「我們組的想法是用乙個木本植物的枝條,將底部縱向劈切一段,分別插入不同顏色的水溶液中,過一段時間後,觀察莖的上部橫、縱切面的顏色變化。不僅可以知道莖是否有運輸的作用,還可以觀察莖有沒有橫向運輸。

」同學們對組4的新奇想法給予了熱烈的掌聲,還有的同學說,可以給組4發「創意獎」了。我也對他們進行了鼓勵和讚賞。

此時,我發現學生設計中的實驗材料都是木本植物,於是提示說:「我們可不可以選擇草本植物來進行實驗呢?」

小組5立即表示有相同的想法:「我們想就地取材,選取天竺葵的帶葉枝條(因光合作用實驗需要,實驗室中有很多的天竺葵)放入染色的水溶液中,觀察葉的顏色變化。不知道是否可以!」

其他組同學都表示可以試一試。

有同學向組5提出了更好的建議,「可以將兩株草本植物在不同時間放入染色的水溶液中,然後觀察液體在莖內的上公升情況,這樣是不是使本實驗更具說服力呢?」

另一位同學質疑:「怎樣能觀察到液體在莖內的運輸位置呢?」

我根據學生們的交流結果,為大家推薦了玻璃翠等莖透明度比較高的草本植物。

在生生、師生的共同交流中,各組完善了自己的設計方案,自主選擇材料並進行實驗操作。我強調了實驗應在溫暖且光照充足的地方進行,以及定量實驗的問題,因本實驗需要較長時間,在本節課觀察不到實驗結果,於是,我叮囑學生課後定期觀察並撰寫實驗報告。

這時由興趣小組將課前按照教材的做法準備好的已染紅的實物標本(楊樹莖的橫、縱切面,天竺葵)展示出來,使學生提前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觀察。

在學生分組觀察的時候,「你們觀察到什麼現象,說明什麼問題?  經過分析和推理,學生判斷「我們組觀察的天竺葵的葉脈變成了紅色,說明莖將紅色的水溶液運輸到了葉。」

「運輸的方向又是怎樣的?」我追問道。

「莖運輸水分的方向是由下而上的。」學生立即回答

另一位學生:「我們組觀察到兩株楊樹枝條的現象相同,切面上都可以看到被染紅了,不僅說明莖有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而且說明樹皮不具有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

我及時地將新知識滲透進去,「被染色的部位就是莖的木質部,也就是說木質部有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學生用肉眼只能觀察到木本植物的木質部,於是我展示了草本植物的橫切面模式圖,使學生對木質部的位置有全面的認識。

隨即,我又提出了乙個問題:「為什麼楊樹枝條被染色的是木質部而不是樹皮呢?」

對這個問題學生表述不太清楚。

我提示:「輸導組織中什麼結構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呢?」

學生頓時醒悟,「導管可以輸導水分和無機鹽,那麼木質部被染色,說明導管在木質部中!」

這時學生的興致很高,我又問道:「都說『水往低處流』,為什麼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由下而上的呢?」

這次學生很快地回答:「是蒸騰作用的結果!」

我對學生能夠結合已有知識分析並解決問題而高興。

小結: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在莖木質部的導管裡自下而上運輸的。

「我們食用的甘薯是植物的根,這個根看起來很特別,」我在根的橫切面上滴了碘酒,頓時變藍了,「說明裡面含有什麼物質呢?」

「澱粉。」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

「甘薯的根是不是能製造澱粉呢?」我試探性地問道。

「根在地下,沒有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產生澱粉!」在對光合作用知識掌握的基礎上,乙個學生肯定地回答。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澱粉的部位主要是葉,根裡含有的澱粉可能是由於莖的運輸作用實現的。」另一位同學補充道。

我對這兩位同學的分析給予了讚賞,接著我用多**演示了枝瘤的形成過程,請學生分析其形成原因,並回答問題:

(1) 為什麼環割的上方出現瘤狀物,而下方沒有?

(2) 出現瘤狀物說明了什麼?

因為學生已有分析「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實驗的基礎,經長時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學生能分析出:

(1) 有機物在莖中的運輸是由上而下的。

(2) 枝瘤是有機物在樹皮中運輸受阻聚積的結果。

我進行補充:「營養物質多的部位細胞生長、**旺盛,所以會出現瘤狀物。」

根據導管位於木質部中,學生可推出篩管位於樹皮中。

小結:葉製造的有機物是在莖樹皮內的篩管中運輸的,大部分有機物被運輸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樹怕傷皮,不怕空心』這句話怎樣解釋?」

經過思考,一位同學很好地解釋了前半句,而對於後半句,學生也有自己的看法:「要看空心的程度,如果只有樹皮而空心的樹木,不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也不能維持生存!」

我很高興學生分析問題這樣透徹,並能學以致用。接著,我用多**表現出實際生活中破壞樹木的現象(家畜啃食樹皮,人為地在樹木上牽拉鐵絲、繩子等不文明現象),並通過擬人化的動畫形式反映樹木的感受。

「看了這些,你們有什麼感悟嗎?」

此時,學生不僅同情樹木,更立志保護他們,表示要對不文明現象進行制止,「如果我看見這樣的現象,我會告訴人們樹皮對樹木的重要性,並阻止這樣的行為!」

有的同學還發出感人的呼籲與倡議:「樹皮不僅是樹木的外衣,還是樹木的血管,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每一株樹木!」「我們可以組成『植物保護小分隊』對人們宣傳樹木的有關知識,使人們增強保護樹木的意識!」

北師大版七上《呼吸作用》教案及反思

呼吸作用第二版 附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 1 通過 活動認識種子的呼吸現象 2 通過觀察種子的呼吸現象,總結植物呼吸作用的實質。2.能力 1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 勤於動腦 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 2 通過 種子的呼吸作用培養學生 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科學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2019北師大版七上《呼吸作用》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 1 通過 活動認識種子的呼吸現象 2 通過觀察種子的呼吸現象,總結植物呼吸作用的實質。2.能力 1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 勤於動腦 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 2 通過 種子的呼吸作用培養學生 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科學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樹立實事求是與團結合作的科學...

北師大版九上《配方法》教案

配方法 教案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會用配方法解簡單的數字係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2 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驟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理解配方法 知道 配方 是一種常用的數學方法 2 會用配方法解簡單的數字係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3 能說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