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運輸作用第一課時教案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

2022-12-16 08:36:02 字數 1321 閱讀 6807

課題教育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關鍵教法

第五章第五節運輸作用(一)課型新授課課時22

知識說出植物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以及莖運輸有機物的部位。方面

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方面

思想結合戶外觀察的長期性和困難性,培養堅韌不撥的科學品質;教育

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及結構基礎觀察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觀察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演示實驗法,觀察法,分析法教學過程

教具玻璃瓶,植物等。師生互動

教師提問:

學生思考學生回答

教師引入新課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活動

教師介紹目的要求

學生準備材料器具

學生進行實驗

可採用情景創設來匯入新課:從植物體整體生理功能的角度,提出富於思考性的問題。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怎樣從根運輸到其他部分的?

葉製造的有機物又是如何從葉運輸到其他部分的?這樣的**性問題就是本節課的學習主題。

教材分析與學法說明

組織教學

課前綜藝:

匯入新課:我們知道,植物的根與莖相連,葉首生在莖及其分枝上:。因此,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必然是通過莖運輸到葉和花中去的。

活動:觀察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目的要求1.觀察水分和無機鹽在莖內的運輸;2.觀察並識別水分和無機鹽在莖中運輸的部位

材料器具

帶葉的楊樹枝條或鳳仙花、稀釋的紅墨水(代替水分和無機鹽)、帶刻度有橡膠塞的錐形瓶、解剖刀、放大鏡

方法步驟

教學過程

將節葉的楊樹枝條進行相應的處理,甲剝掉樹皮,乙不做任何處理,分別放在盛有稀釋紅墨水的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放在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h。

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葉的變化和錐形瓶中水量的變化,並對你組的實驗結果作出**,;將**的結果填在下面的**中

實驗結束後,;將實際觀察的結果,也填在下面的相應**中,並與**的結果進行比較材料現象

師生互動

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學生將實驗實際觀察的結果,填在相應的**中。將與**的結果進行比較。

教材分析與學法說明

進行「觀察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活動時,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並進一步設問:做出**的依據是什麼?如果實驗結果與**一致能得出什麼結論?

將實驗結果與**加以比較,又可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方向是什麼?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部位在**?

實驗材料處理

甲(剝掉樹皮)乙(保留樹皮)

葉的變化水量變化葉的變化水量變化

實驗**實驗觀察實驗結論⑴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部位⑵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

小結:教師進行小結

提高與發展

教學反思

白楊教案第一課時

學生帶著對戈壁的好奇之心,進入課文,產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二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自學生字生詞 1 師此時你一定在想,荒涼的戈壁究竟是什麼樣的?白楊為什麼會在那裡生長呢?在這裡生長的白楊樹會有有什麼特點呢?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然後和你的同座交流...

匆匆教案第一課時

課題2匆匆課型新授課課時2 1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 飯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等生詞。2 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難點學法指導 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自主合作教具 學具多 課件 通案一 揭示課題,理解 匆匆 複習漢樂府民歌 長歌行 匯入課題,板書課...

燕子第一課時教案

課題3燕子總課時2所屬單元 1知識技能 三維目標 1 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 燕子 趕集 等22個詞語。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 學習作者細緻地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過程與方法 抓住重點詞 句 段,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