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創造思維的培養

2023-01-25 07:09:03 字數 4831 閱讀 5515

小學數學教學創造性學習習慣的

培養初探

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根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造性學習的行為習慣。本人就這一課題作了初步探索。

一、創造性學習的習慣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培養學生逐步養成不拘泥、不守舊、敢於打破框框、勇於另闢蹊徑的創造性學習的習慣,並將這些學習行為經自覺反覆操練或不自覺重複而逐步形成的學習需要相聯絡的自動化學習行為習慣。

(一)培養學生質疑提問的習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乙個問。」質疑提問是創新的開始,而好奇、質疑正好是兒童的天性。

例如教學「乘法估算」時,例題21×48是看作20×50進行估算的,學生質疑提問:「48看作50後,21×50也可以口算,為什麼一定要兩個數都看作整十數?」問題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層浪」,有的贊成這意見,有的則說:

「48看作50,看大2,積就增加了2個21,如把21看作20,就看小1,積減少1個48,估算結果就比較接近精確值,口算也更方便了。」有的說:「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估算只要求得到乙個估計數,不要很精確。

」在質疑提問中得出了估算根據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又如,低年級學習「小統計」的例1、例2後,學生質疑「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還可以表示幾?」全班頓時「興奮」起來:

「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數……」「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數,0及比0小的數就不行。」提得多好呀!尤其是後者不但對前面的提法敢於質疑,還大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經討論後學生們知道了根據需要每小格可以表示一定的數量,但不可以表示0(無意義),而比0小的數是可以參加統計的,只是這個內容要長大一些再學習。課堂中讓學生質疑提問,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又使學生在寬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養成了質疑、敢問的習慣,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得到了保護,並逐步培養了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

(二)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

實踐是創新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乙個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助於激發學生創新意識。仍以「小統計」為例,為了使學生了解從收集資料到整理資料、解釋資料的過程,課前讓學生收集自己母親生日的資料,課上在模擬給媽媽慶賀生日的情境中,認識各月份母親生日人數的統計圖。

既使學生初步知道怎樣收集、整理、解釋資料,又進行了愛長輩的情感教育。又如引導學生從已有長方形面積計算中**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課上讓學生在乙個長方形中任意畫出乙個最大的三角形,思考:

這三角形的面積與相應長方形的面積之間的關係。並邊思考進動手驗證,學生想到各種剪拼的方法,發現了三角形面積是相應長方形面積的一半,還有的想到不用剪,利用長方形對進相等的關係也能得出相同的結論。

(三)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習慣。

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進行創新活動所必須的思維形式。對數學而言,題目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題途徑卻不是唯一的。課堂上有了一種解法後,還要求兩個、三個直至更多,甚至能從不同側面來**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學生善於打破思維定勢,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材中一些看似一般的題目都是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素材。在教學時不片面追求題量,不找「各種各樣」的習題讓學生操練,不增加過重學業負擔。擺脫「題海」,充分運用教材,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40分鐘的教學質量來提高學習水平。

例如,解答「有兩筐蘋果共重71千克,如果從甲筐取出蘋果7千克放入乙筐,那麼兩筐蘋果的重量相等。原來兩筐蘋果各有多少千克?」時,要求學生不滿足於求答案,而是用多種思路解答。

學生借助線段圖理解題意,有的列算式求解:(71-7×2)÷2(乙筐);(71+7×2)÷2(甲筐);71÷2-7(乙筐)71÷2+7(甲筐);有的列方程求解:設乙筐蘋果重x千克,2(x+7)=71;設甲筐蘋果重x千克2(x-7)=71。

通過交流,學生們開拓了思維。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思維,勇於創新,學生的能力就能不斷提高。這些課堂例項表明:

培養學生養成多角度思考的習慣,能提高思維的靈活性,為思維的創新活動提供良好條件。

(四)培養學生整理知識,構建知識結構的習慣。

「創新」需要紮實、牢固、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作基礎。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乙個不斷整理、內化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維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過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於後繼發展的知識結構,能使學生學會一些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為創新提供一定基礎。

如,在每堂課的最後留幾分鐘,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小結,整理所學的內容,梳理所學的知識。在一組例題或一單元相關知識學完後,讓學生自編提綱或練習題進行複習。如,復合應用題的教學,新授時,引導學生歸納小結一步計算應用題與復合應用題間的發展變化;複習時,通過自編題等學習活動並結合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悟出題目內容變,而其結構不變,掌握了復合應用題的一般解法,並構建了復合應用題的一般結構。

這樣教學從近期效應看,學生解題思路清晰,且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較強,解決了以往通過四個例題的教學,有些學生雖會解答四類題目,但不能把各個知識點有機地聯絡起來,有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甚至只會依樣畫葫蘆解題的偏向。從長期效應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構建較為合理的知識結構,理解了知識,再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歸併、刪除、提取,把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這實際上已是一種創新勞動。創造性學習的習慣這四項內容,它們都是以思維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並且呈螺旋形上公升態勢。

學生在學習中憑藉原有知識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了**知識奧秘的慾望;在實踐中,手腦結合,大膽實驗或驗證;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找到各知識點的連線點把它們有機地連線起來形成較合理的知識序列,建立資訊庫,便於日後提取、刪除、歸併,進入新的實踐、**過程。如此迴圈往復,學生的知識結構不斷完善,有利於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快速、準確地找到知識的分叉點與聯接點,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更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穎獨特、突破常規和靈活變通的創新意識。

二、優化操作過程,促使創造性學習的習慣養成

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習慣,關鍵在於教師,為此在實踐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營造有利激發創新意識的氛圍。

要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習慣,必須讓學生置身於有著濃厚創新意識的氛圍之中,注重發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把看來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創設情景、變換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應用性和開放性。如教學「角的和差」,已知兩個角的度數求未知角度,粗看是簡單的角度數間的加減,似乎無新的意義,但如果能結合知識疑點,創設情景,那麼學生就會被激起創新的慾望。如學生們從兩個角排擺中發現:

「l隻角與1隻角拼在一起有3隻角,1+1大於2」。繼而探索三隻角之間的關係。最後學生又用一付三角尺拼,尋找新的角。

還有的學生得到:180°+30°、180°+60°、180°+90°、180°+45°等一組角。甚至還有的學生與同桌合作利用三角尺找到了更多新的角。

(二)放手讓學生在自己活動的天地裡自主參加實踐活動。

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習慣養成過程中離不開一次次的實踐活動,教學時要防止對學生太多的「干涉」和過早的「判斷」。學生的創新正是在不斷嘗試,不斷糾正中逐步發展的。如果怕學生犯錯而在教學中「小心翼翼」地把實踐步驟分得很細,以納入教案軌道,剝奪了學生探索的樂趣和嘗試失敗後內疚與挫折的情感體驗,結果只會使學生疏於動手,怯於嘗試,幹什麼都束手束腳,創新意識又從何談起?

教學中,應給學生創設一些易「犯錯」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自主地發揮智慧型和潛能。如一年級學習「厘公尺的認識」時,學生學會測量課本上所列舉的物體長度後,當堂再讓學生自己在教室四周找實物測量,有的量課本封面的長和寬,有的量鉛筆的長度,有的趴到地上量地板的長度,還有的學生量教室內玩具櫥裡娃娃辮子的長度,長頸鹿的高度……有一位學生想量黑板的長度,卻遇到了尺太短的困難,就發動其它同學一起來想辦法。他們想出「用短尺一把一把接起來」、「先用短尺量,量一段就用鉛筆作記號再量」,還有學生想到解下身上的皮帶,先用皮帶量,再用尺量皮帶的方法。

一時間,學生們爭先恐後想了許多方法,最後學生「否定」了這些辦法說:「只要到體育室借一把長長的捲尺來,一下子就可以量出黑板的長度了。」這時,學生們受到了啟發,有的說媽媽裁衣服的軟尺也可用,有的說出黑板報時用的公尺尺也能用……讓學生在自己活動的天地裡自主參與實踐,不但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也使學生體驗到了嘗試動手的樂趣與解決問題的快樂。

(三)善於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然會閃現出智慧型火花和靈感,課上要善於捕捉學生在剎那間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在求圖形面積練習課上有這樣一道題,如平行四邊形abcd被分成乙個三角形與乙個梯形,已知梯形面積比三角形多18.6cm2,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這道題知道高的長度是解題的關鍵,可是憑已知條件較難求得高度。學生們大多採用了先列方程求高,再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當時離下課還有5分鐘,下面還有兩道習題要討論,教師肯定了方程解法後想換題了。

這時,有一名「平時不出眾」的學生舉手說:「不用方程解,只要添條輔助線,用兩步就可以求出面積了。」一些同學嘻嘻地笑了,對他的想法有些不屑一顧。

教師讓他來到黑板前,邊畫邊講,他說:「添了一條輔助線後所得到的小平行四邊形就是三角形與梯形相差的面積。用18.

6÷3求出高後再乘以15就可求得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了。」當他講完後,學生們都用敬佩的眼光注視著他,教師也撫摸著他的頭說:「你的設想真精彩,我們都為你感到驕傲,希望你今後再讓大家多一些機會聽聽你的見解。

」他的思路使其他同學受到啟發,有的又想出了:利用大平行四邊形的底邊與小平行四邊形底邊的倍數關係,用18.6×(l5÷3)計算面積,這時學生們自發地鼓起了掌。

這堂課在學生們滿意的微笑中結束了。雖然後面的習題還沒做完,但學生們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閃亮。

創造性學習的習慣和任何習慣的培養一樣,在培養過程中它都會自始至終地受到一些習慣勢力的抗衡。如,課堂教學中教師因教育觀念、教學經驗,甚至功利思想等原因的限制,會影響創造性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雖有創造的天性,但由於年齡的侷限,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具有不穩定性,會不斷地出現反覆。為了較好地消除培養過程中的消極因素,教師應練好「內功」,及時吸收多方面資訊。

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堅持做到:對學生的微笑和鼓勵多一點。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要求具體一點。

讓學生表現和施展才能的面廣一點。給學生靈活支配的時間有一點。

小學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當今的社會,科學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人類已進入乙個知識激增和科技競爭的時代。2l世紀的人才應該是具有創造性才能的人才。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這對他們將來能否成為創造性人才至關重要。為此,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

創新數學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摘要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實驗具有重要意義。創新意識是創造精神的主體,是創造能力的心理基礎,是素質教育中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關鍵詞 數學 教學模式 創新思維 培養 作為以培養學生精確的運算能力 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為主要任務的數學教學,如何發揮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作者何永潔單位桂平市麻垌中學 摘要數學思維是對數學物件 空間形式 數量關係 結構關係等 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律的間接反映,並按照一般思維規律認識數學內容的理性活動。數學思維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 會觀察 實驗 比較 猜想 分析 綜合 抽象和概括 2 會用歸納 演繹和模擬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