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2022-05-02 22:45:01 字數 4786 閱讀 4181

開發區第一小學申玲

教師要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絡,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學會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不能機械地執行預設的方案,而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認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諧發展。也就是通過培養學生興趣的活躍,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讓他們求知若渴、欲罷不能;培養學生情感的活躍,把學生的情感激發起來,讓他們有充分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思維的活躍,把學生的思維啟用起來,然後再通過教師的激疑、設疑、導疑,促使學生思中有疑、疑中有問、問後有悟、悟後再疑;培養學生自主意識的活躍,把學生的自學勁頭鼓動起來,變「要我學」「教我會」為「我要學」「我會學」。為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理念,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啟發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造離不開思維,創造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思維訓練,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啟發思維是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因此,我注意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獨立地去解決實際問題。

如在學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題:「乙個長方體容器,從裡面量長20厘公尺,寬10厘公尺,高9厘公尺,裡面水深5厘公尺,現將乙個鐵塊浸沒在水中,水深7厘公尺,求鐵塊的體積?」

學生對這道題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原來水的體積,再求出放入鐵塊後的體積,最後兩個體積的差。鐵塊的體積是:20×10×7-20×10×5=1400-1000=400(立方厘公尺)。

這樣做較為麻煩。我就啟發學生:哪些條件變了,哪些條件沒變?

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很快想到簡便的方法:20×10×(7-5)=400(立方厘公尺)。

又如在進行六年級數學總複習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題:「五年級學生去植樹,如果按1名女生和2名男生為一組,則女生分完後還剩8名男生;如果按1名女生和3名男生為一組,則男生分完後還剩10名女生。問參加植樹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應該說解答這題有一定的難度,我啟發學生:按1名女生和 2名男生為一組,女生分完男生還多8人,可以知道什麼?學生很快回答:

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多8人;我又問學生:按1名女生和3名男生為一組,男生分完後還剩10名女生,又可能知道什麼?學生也能很快回答:

男生是女生的3倍少30(3×10)人。然後,我再啟發學生應該如何進行解答,學生就能馬上進行解答:女生人數為:

(8+ 3×10)÷(3 -2)= 38(人)。男生人數則為:38×2 + 8 = 84(人)。

或:(38 -10)×3 = 84(人)。

二、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要使學生從理解概念,掌握理論到運用知識於實際,形成技能技巧還需要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進行實際練習。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我注意通過練習,訓練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了「折扣」這一內容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題: 「一件商品,如果按定價**,每件可獲利潤80元,現在降價**,結果銷售量增加了1倍,而獲得的利潤增加了50%,問每件商品的利潤比原來降低了百分之幾?」

這題直接列式求解有一定的難度,我啟發學生能否可設具體值幫助進行解答。學生經過討論,得出了以下的解法:

設降價前售出這件商品為10件,這樣可獲利潤:80×10=800(元)。降價後售出的商品則為:

10×2=20(件),利潤則為:800×(1+50%)=1200(元)。所以可得,降價後,每件商品可獲利潤為:

1200÷20=60(元)。因此可得,降價後,每件商品的利潤比原來降低了:(80-60)÷80=25% 。

又如,在進行六年級數學總複習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題:「乙個工人搬運一批物品,他每完好的搬運一件物品可得報酬1.5元,如果中途損壞一件物品,則要賠款3元,這天,他搬運過程中保持完好的物品件數是被損壞的物品件數的9倍,共得報酬63元,問他這天搬運時的完好的物品和被損壞的物品各多少件?

」這題學生解答有一定的難度,我啟發學生用假設的方法解答:設這天他損壞物品為1件,則搬好的物品為9件。因為每搬好一件物品可得報酬1.

5元,而損壞一件物品,不但得不到報酬,反而還要賠款3元。這天他搬好的物品9件可得酬金:1.

5×9=13.5(元),損壞的物品品則要賠款3元,相互抵消實得報酬:13.

5-3=10.5(元),而10.5元的6倍正好是63元,因此可知,他這天損壞的物品件數為:

63÷10.5 = 6(件),搬好的件數則為:6×9 = 54(件)。

三、教會學習,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啟發式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知識,自覺地運用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懂得怎樣學習,理解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他們掌握開啟知識寶庫的「密鑰匙」。

1、以教法導學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用教的思路引導學的思路,用教的智慧型啟迪學的智慧型,用教的情感激發學的情感。同時。我還做到或者是明教、或者是暗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例如在教學了「比的應用」後。我向學生出示了這樣一題:「某車間原來男職工與女職工人數的比是4∶3,後來進來2名女工,這時男工與女工人數的比為6∶5。這個車間原有工人多少人?」

這題的一般解法是抓住男職工這個不變數,求出進來2個女工前後,女工各是男工的幾分之幾再進行求解。這樣較為複雜,因此,我引導學生用份數進行解答。

我先啟發學生,能否抓住男工人數在女工進來2名前後沒有發生變化這一特定條件進行解答?然後,我引導學生:原來男工與女工人數的比是4∶3,後來進來2名女工,這時男工與女工人數的比又為6∶5,而4∶3 = 12∶9;6∶5=12∶10,原來男工12份時,女工是9份,現在男工仍為12份時,女工則為10份,這時女工比原來增加了2人,正好增加了1(10-9)份,這時候學生很快就想到這個車間原來的工人人數為:

2÷(10-9)×(12+9)=42(人)。

2、抓學法促學法

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及時總結學生的自學經驗,捕捉住學生中的「閃光點」,使學生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教學了「工程問題」後,我向學生出示了這樣一題「甲、乙兩人計畫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做8天完成,乙單獨做10天完成,現在兩人共同加工,經過5天後,比計畫多加工個120個,問乙每天加工幾個零件?」

這題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這批零件的個數,再求出乙每天加工幾個零件。但是這樣解答較為麻煩,我啟發學生能否想出更巧妙的解法?有個學生提出:

「因為乙單獨做10天可以完成,而甲、乙兩人合作了5天,剛好是乙一人單獨做用的天數的一半,因此,可以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解答。」我就剛才這個學生的發言,讓學生進行思考,我並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經過分析討論,認為甲4天能加工計畫的一半,乙5天能加工計畫的一半,因為甲、乙共同加工了5天,乙正好加工了計畫的一半,甲5天則要超過計畫120個,而甲加工完計畫的一半只要4天,這120個零件即是甲1(5-4)天的工作量,因為甲4天的工作量乙要5天才能完成,因此可得,乙每天加工零件的個數為:120×4÷5=96(個)。

四、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創造能力

為了發揮合作學習對創造性學習的促進作用。我注意打好兩個「基礎」。一是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因為學生個人的自學質量高,合作學習的質量才會高,沒有學生個人認真地自學、思考,上來就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就容易流於形式。

二是在小組充分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為了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還採取兩個「不固定」:一是不固定組長,讓每個學生輪流做合作學習小組組長,使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二是不固定合作小組的人員,有的是按學習問題,學習任務分類組員,比如:

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我先組織學生一起學習解答分數應用題,然後在歸納用哪種方法進行解答時,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經過合作學習,很快總結出,解答分數應用題時,先找出單位「1」的量,如果單位「1」的量已知,可以直接用分數乘法的意義進行解答,如果單位「1」的量未知,要求單位「1」的量,則可用方程,再用分數乘法的意義進行解答,大組自學討論後,我再組織學生全班交流學習體會,這樣,使得學生都能比較熟練地掌握解答分數應用題。

又如在教學了「分數應用題」後,我出示這樣一題:「某工廠把一批零件分給甲、乙、丙三個人加工,先把總數的 1/5 多60個分給甲,再把剩下的 1/5 多90個分給乙,最後剩下的全部給了丙,結果三人加工的零件同樣多。問這批零件有幾個?

」這道題因為出現了兩個不同單位「1」的量,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我先啟發學生,從「甲加工總數的1/5多60個,而且三人加工的零件同樣多」可以知道什麼?並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經過討論,認識到,從「甲加工總數的1/5多60個,而且三人加工的零件同樣多」可以道知:甲、乙、丙三人均加工這批零件的 1/5 多60個,甲、乙、丙三個人共加工這批零件的( 1/5 ×3)且多(60×3)個。

因此可得,這批零件的個數為:60×3÷(1-1/5 ×3)= 450(個)。

有的小組還提出,因為甲、乙、丙三人加工得同樣多,因此可知三人各加工了這批零件的1/3,因此,這批零件的個數為:60÷(1/3-1/5)=450(個)。

五、創設情境,營造創造教學的氛圍

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就必須創設情景,營造創造教學的氛圍。情境包括課堂的氣氛和學習的場景,而創造性的教學不是以教給學生如何牢記已知事物的方法為目的,而是以教給如何探索未知事物為宗旨。不是給學生奉送現成真理,而是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和發現真理。

我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兩個「不滿」:一是不講滿,留給學生幾分鐘探索的餘地;二是不上滿,給學生10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作業。同時在課始給學生幾分鐘**,廣開思路,比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課始,我讓學生**:

「圓錐體的體積同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體積有何關係」,在通過實踐操作,得出如何求圓錐體的體積後,我又讓學生思索:1、如果圓錐體的體積同圓柱體的體積相等,高也相等,那麼,圓錐體的底面積同圓柱體的底面積又有何關係?2、如果圓錐體的體積同圓柱體的體積相等,底面積也相等,那麼,圓錐體的高同圓柱體的高又有何關係?

在學生充分理解並掌握後,我再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使教學過程成為乙個開放的、無限迴圈的、發展的過程。

綜上所述,我認為,學生學習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造乙個適合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的意境, 同時要開闊學生的思路,豐富學生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的各種能力也得到鍛鍊,把學生的思維啟用起來,促使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去學習更多更新的知識,使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指思想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絡,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 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創造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後天培養訓練的結果。當前,我國教育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大力推行創造教育,把應試教育逐步轉向以培養創造力為主的素質教育,開發學生創造力,迎接以創造力...

數學課堂中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數學創造思維能力創造思維能力 21世紀將是乙個知識創新的世紀,新世紀正在召喚大批高素質創造型人才。人的創造力包括創造思維能力和創造個性兩個方面,而創造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所謂創造思維就是與眾不同的思考。數學教學中所研究的創造思維,一般是指對思維主體來說是新穎獨到的一種思維活動。它包括發現新事...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絡,它們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積極促進學生的思維。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 法則 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