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天姥吟留別導學案教師用

2023-01-24 23:06:02 字數 3972 閱讀 6509

學生姓名編寫人:劉元春審核人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 先熟讀課文,標記勾畫重點字詞、句子,再研讀本學案。必須牢記:不讀完課文,不做學案。

2、 認真限時,規範書寫,獨立完成,保證學案完成質量。

【學習目標】

1 、置身詩境,學習本詩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

2 、緣景明情,領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3、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夯實基礎】

背景資料: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 (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天寶三年,李白離開長安後,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友誼。隨後又同遊梁、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遊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第二年,他在東魯將南遊吳越,寫了這首詩歌留給東魯的朋友。

解題:(1)夢遊:說明內容的虛實。

(2)天姥:指天姥山,是所夢的內容。

(3)吟:古詩體式,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4)留別:說明本詩寫作目的。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不過本詩主要內容並無惜別之感,而是借題發揮,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意向是真。

(5)文體知識:本詩是一首七言古詩。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古詩」又稱「古體詩」,是相對於格律嚴格的「近體詩」而言。「七言」分兩種,一種是以七字句為基礎,雜用

四、五、六、九言而構成了形式自由的長短句,這樣長短交錯,換韻自由,富於變化,也稱為「歌行體」;另一種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齊。今天所學的這首詩屬於歌行體。

【自主學習】

1、注音:

天姥瀛洲剡溪淥水屐

殷岩泉( ) 澹訇然石扉( )

2、學生朗讀或默讀課文,圈點難字生詞,結合注釋理解下列加點詞

(1)我欲因之夢吳越2)慄深林兮驚層巔

(3)虎鼓瑟兮風為馬4)失向來之煙霞

(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6)勢拔五岳掩赤城

(7)煙濤微茫信難求

3、自學問題:

(1)用原文填空,由此理清思路

入夢的原因

由現實轉入夢境的過渡句

由夢境轉入現實的過渡句

揭示全詩主題的兩句詩

(2)試著理清本詩結構 :

【課堂**】

1、自主學習時發現的疑難問題+學案上未解決的問題。

2、小組合作解決:詩歌描繪了幾幅畫面?選取其中一幅,運用聯想和想象,置身詩境,再現當時情境。

【跟蹤訓練】

詳見課時作業「課前自主導學」

【拓展閱讀 】

將此詩與李賀的《夢天》進行比較,分析兩詩歌在主題和意境上的差異。

夢天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溼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整理反芻小結 】

第二課時

二、文字研習

1、研習第一節

⑴齊讀第一節

⑵思考:既然題為「夢遊天姥」,為何開篇要「談瀛洲」?

明確:「煙濤微茫」的瀛洲與「雲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

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⑶除了瀛洲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確:還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從而襯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強烈願望。

2、研習第二節

⑴學生齊讀第二節

⑵小組交流:或以時間為序或以地點為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並用l-2個詞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

明確:月夜→寂靜清幽白晝→壯美奇絕傍晚→離奇險怪夜晚→壯麗輝煌

⑶學生齊讀「洞中仙樂」部分,然後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繪。

參考:電閃雷鳴,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門,訇地一聲從中間開啟了。

仙府的天空浩瀚無邊,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著金銀砌成的宮闕,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輕風為駿馬,雲裡的神仙啊接二連三地下來。老虎彈著琴瑟啊鸞鳥駕著車,仙人多得像麻一樣數也數不清,多麼其樂融融的場面啊。

⑷自由熟讀「夢遊天姥」部分,力求背誦。

3、研習第三節

⑴正當夢入高潮時,作者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夢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對現實,作者禁不住長嗟短嘆,作者感嘆了些什麼呢」

明確:李白一生倘佯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遊,也許並非完全虛託,但無論是否虛託,夢遊就更適合於超脫現實,更便於發揮其想象和誇張的才能。

反映了詩人驚醒後面對著現實的無限哀痛。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是作者在當時社會裡陷入重重矛盾後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表現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度,反映了作者的消極面。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詩人向東魯諸公表示決心,與當時的惡勢力勢不兩立,決不妥協。

最後一句——是「詩眼」,「卒章顯志」,顯示了詩人的反抗精神,表現李白追求個性自由、蔑視權貴的傲岸性格和豪邁氣概。

進步性:反映詩人傲視權貴、渴望自由的精神。寫神仙世界的美麗,反襯出現實世界的醜惡,表明對現實、對權貴的的憎惡。寫幻想是為「不事權貴」的立場服務。

侷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夢幻,行樂須及時的消極避世思想。如「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⑵鑑賞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哪能夠低頭彎腰伺候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的思想是曲折複雜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積極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詩中的思想精華。

這鏗鏘有力的十六個字,是詩人思想和個性的體現,表達了詩人寧願寄情山水,也決不向權貴屈服,也決不取悅於世而苟且偷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反抗精神和豪邁氣概。這正是本詩的主題所在。

三、詩歌小結

1、作者為什麼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表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明確:夢中仙境象徵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妙是為了反襯現實的醜惡。

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後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出來,而後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主題:本詩通過記夢遊仙,描繪了天姥山奇景,讚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現了詩人鄙棄黑暗現實、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理想,但也表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消極避世思想。

2、你從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讀出了李白詩歌的豪放飄逸?

明確:構思上最突出的特點是想象奇特,為了借別離之情來表現自己不事權貴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寫現實生活中景物,而是以豐富的想象借助夢遊的形式來展示乙個個奇景,塑造出乙個個夢幻中的生動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大量的運用了襯托(如用瀛洲、天台來襯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雲梯」)、誇張(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比(如將仙境與人事比、理想與現實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靈活現,也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在感情。

3、藝術特色

⑴構思奇特。全詩以遊仙為構思的出發點,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關傳說,虛構出乙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形成鮮明對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達詩人對自由、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同時也寫出他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豐富。神話傳說和對自然山川的真實體驗融合在一起,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誇張,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⑶語言靈活。形式錯落,富有節奏感,兼用長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縛。

六.拓展延伸

李白留別詩舉例, 體味李白的積極浪漫主義風格。(聯想和誇張)

《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嚐。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夢遊天姥吟留別

課中學習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詩歌基礎知識和作者其人。情感目標 整體把握詩歌,在誦讀中體會作者情感,感悟李白獨特的人生觀 價值觀。能力目標 1 分析詩歌表達技巧,形成對詩歌表達技巧鑑賞的基本認識和體驗。2 詩歌鑑賞實練,學會品味鑑賞,形成高考實踐技能。一 匯入 二 課前預習檢查 三 整體感知。...

夢遊天姥吟留別

朝代 唐 作者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

《夢遊天姥吟留別》鑑賞

作品賞析一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採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的題目一作 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作於出翰林之後。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後,曾與杜甫 高適遊梁 宋 齊 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