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必背條文

2023-01-17 02:33:07 字數 2961 閱讀 8346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95.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就邪風者,宜桂枝湯。

53.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54.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癒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其汗則愈,宜桂枝湯。

16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著,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3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3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3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38.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39.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41.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23.太陽病,得之**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27.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71.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幹,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106.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124.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抵當湯主之。

16上.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76.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63.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64.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67.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163.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61.下之後,**汗,盡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82.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177.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135.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138.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155.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149.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

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157.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158.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

此非熱結,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161.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復(覆)代赭湯主之。

173.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180.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182.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219.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168.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公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23.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248.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249.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255.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252.傷寒五六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53.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54.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傷寒論感悟

剛剛看了郝萬山老師講解傷寒論的 通過郝老師的講解,自我感觸頗深,以前的一些錯誤理解都得以糾正。尤其是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句話,對我的感觸最深。這句話是太陽病的總綱,主要脈證皆包括在內。通過郝老師的講解,其之所以不叫 太陽病 而叫 太陽之為病 是為了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引出下文。這句話...

傷寒論考試總結

傷寒論一 太陽病 1 太陽病本證 中風表虛證 桂枝湯 傷寒表實證 麻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2 太陽病變證 太陽蓄水證 五苓散 太陽蓄血證 桃核承氣湯,熱證 麻杏石膏湯,葛根黃芩黃連湯 脾虛證 小建中湯 陰陽兩虛證 炙甘草湯 熱實結胸證 小陷胸湯 痞證 半夏瀉心湯,旋覆代赭湯 二 陽明病 1 陽明...

傷寒論發熱總結

對於陽明發熱,本人認為雖原文所述之多,但也可總結為三個方面,即 枝子豉湯證,白虎湯證和大承氣湯證。枝子豉湯是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 若發汗則燥 心煩 反譫語,加溫針必怵惕,煩燥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惱,舌上胎者的陽明熱擾胸膈證,所以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