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網課學習內容總結

2022-11-12 21:21:03 字數 4775 閱讀 6521

一、本節學習了傷寒的含義:

1.廣義: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

2.狹義:是指外感風寒、感而即發的疾病,即「傷寒有五」中之「傷寒」。

傷寒論借傷寒之名寓診治疾病規律的巨著。

專碩: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理論來關注臨床,為當今臨床,未來學科的發展,提供支撐。

傷寒學:以《傷寒論》以及歷代醫家研究與發展《傷寒論》的學術成就為研究物件,以六經辨證體系的內涵,外延,與理法方藥綜合運用的基本規律為主要研究內容,以提高臨床療效為最終目的。

傷寒學的發展:

1.學科領域更為廣泛

2.學術研究更為深入

3.臨床研究更切實用

4.現代研究走向科學前沿

傷寒學未來展望:

1.探索中醫學辨證論治基本規律

2.揭示歷代研究《傷寒論》脈絡

3.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

4.用科學語言闡述「傷寒論」

二、本節學習了2-2辨證中證的內涵

對病位的判斷

對病量的判斷

對病性的判斷

對病勢的判斷

對病位的判斷:

(148)半表半里: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

(15)氣上衝:胸中氣上衝

(17)氣從少腹上衝

(67)心下逆滿,氣上衝胸。

反映了疾病的部位,利用了臟腑的生理特徵,進行判斷。

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12)

病位:在太陽,太陽不解,引起鼻鳴乾嘔者。

對病性的判斷:構成對證認識的重要源泉。

太陽病變證治則:

(11)對疾病寒熱屬性: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熱在骨髓也。

(70)對疾病虛實屬性: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

如:對病位的判斷:熱-寒-寒

熱: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319)

寒:幹嘔吐,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378)

寒: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396)

三、本節學習了《傷寒論》對專碩的價值:

1.傷寒論為碩士研究生必修課

2.傷寒論對專業學位碩士的價值

1)是幫助專碩同學迅速掌握中醫臨床技能的支點:以傷寒為名,講疾病規律。

**:小柴胡湯,理中湯,當歸芍藥散等

兒科:麻杏石膏湯,小建中湯,梔子豉湯,白虎加人參湯等

眼科:白頭翁湯,苓桂朮甘湯,真武湯等

2)是幫助專碩同學養就傳統中醫臨床思維的支撐:六經辨證思維;八綱辨證思維;三焦辨證思維;衛氣營血辨證思維。

3)是幫助專碩同學修煉成中醫名醫名家的秘籍

把不同辨證方法融合在一起的辨證內容,很嫻熟的運用方藥的方驗,有利於養成好的臨床思維。

3.中醫名醫名家的秘籍。

四、本節學習了因勢利導:

勢:1.指向-正氣抗邪之趨向-證的向上,向下,向內,向外的動態趨勢。

2.力量:正邪相爭之勢力-反映為病情的輕重,緩急等嚴重程度。

病勢:正邪相爭所形成矛盾雙方的力量指向。

因勢利導:正邪相爭而形成的多種態勢,即病象狀態之勢,病位上下,內外之勢。

最大限度,最有效地順正逆邪,保護正氣,祛除邪氣。

對因勢利導的判斷:基於病位的判斷。病位與病史勢關係密切。

病位的判斷:病位是正邪鬥爭的發病部位,以病位為標,可判斷疾病的發生,發展,轉變,轉屬的趨勢。

對病位的判定,對因勢利導治則運用,有關聯意義。

對病勢輕重的判斷。

1)病位在表,病勢向上向外。

順其病勢,因勢利導,用發汗的方法(峻發其汗,小發其汗,微發其汗)

2)陽明病攻下的不同層次:峻下,緩下。

3)下瘀血法的不同層次:蓄血證。

意義:1.以整體**待疾病

2.建立動態思維

3.指導用藥方向性

五、本節學習了辨證中病勢的判斷:

病勢:疾病的緩急。

腎陽虛證:

茯苓四逆湯:證情重,病勢緩--陽虛兼陰虛--大方

乾薑附子湯:證情輕,病勢急--單純陽虛證--單捷小利。

特殊--病勢緩急認識誤區。

腸易激綜合症

辨證:肝脾不調肝激or脾激

膽囊炎,膽石症:少陽陽明緩急辨證。

少陽為急,陽明為急,兩者力量不一樣。

特殊--趨表附裡。向表向裡,向內向外,向上向下。體現出病勢的內容。

(163)(102)傷寒論: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下利:偏重在表或裡。為辨治提供支撐。

少陽病:

偏於表--小柴胡湯--少陽膽熱偏於向外的。

偏於裡--黃芩湯--少陽膽熱偏於向裡的,用偏於向裡方法,清少陽膽熱,並用散透方法。

因勢利導:確立勢。

病勢分類:橫向傳變,縱向發展,特殊。

六、本節學習了3-7單法與復法:

單法包括:

1、汗:開發腠理調和營衛發汗解表祛邪外出

2、下:瀉下理論臨床實踐適應證禁忌證

3、和:和解少陽調和寒熱調和肝脾

4、溫:**太陰**少陰**厥陰

5、清:**裡熱證

6、補:補陰補陽補氣補血氣血雙補陰陽雙補

7、澀:滑脫不禁的下利不止證

8、利:水飲內停證

復法包括:

1、散收相協

2、寒溫並用

3、公升降相因

4、補瀉兼施

5、潤燥相濟

在復法中,以公升降相因為例:

傷寒論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外邪傳經入裡,鬱遏氣機,不得疏洩,而致陽氣內鬱,不能達於四肢,出現手足不溫等陽鬱厥逆的症狀。

柴胡:性味苦辛,輕清公升散,又能疏洩,既能透表散熱,疏肝解鬱,又可公升舉陽氣。

枳實:苦而微寒,功能破氣除積,瀉痢消痞。柴胡主公升,枳實主降,兩藥同用,一公升一降,濁降清公升,則氣機調暢,公升降有序,而胸滿協脹,四肢厥冷等症自除。

七、本節學習了3-8治法的量:

復法應用「辨量」:

傷寒論第66條:發汗後,腹脹滿,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治脾虛氣滯證。

功效:發汗後導致脾虛,運化功能失調,濕濁阻滯,氣機壅滯不通,則腹脹滿。故**上當攻補兼施,補洩並行。脾氣恢復,執行功能正常,則腹脹滿可消。

因此本方以健脾溫運,寬中除滿為法。而虛與實,孰多孰少,又當斟酌而用之。

厚朴半斤生薑半斤半夏半斤甘草二兩人參一兩

此方:行氣之力大於健脾益氣,所以以消為主,以補為輔。所以臨床應用:辨「虛與滯」的主從。

對於脾虛氣滯之腹脹滿,以脾虛為主者,多微滿而不脹,**上應以補虛為主。以氣滯為主者,多滿而且脹,**上又當以消為主。如此才能不拘泥原方而得心應手地擴大應用範圍。

八、本節學習了4-2方藥配伍規律:

傷寒論中有3種基元方組:

1、基元相同,藥物量變而構成的基元方組,即在基元基礎上,藥味不變,藥量改變而構成的基元組方,簡稱量變基元組方。例如:以四逆湯為基元,由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2個基元方構成的基元方組。

均由相同的藥物組成,僅藥量發生了調整,但主治的功效,**病症皆有變化,甚至有的發生了質的變化。

2、基元相同,藥物加味而構成的基元方組,即在基元相同基礎上,還保持了基元藥量固定,僅增加藥味而構成的基元方組,簡稱加味基元方組。例如以桂枝加芍藥湯為基元,由桂枝加芍藥湯和桂枝加大黃湯兩個基元方構成的基元方組,這些均為相同基元,且基元藥物量相同,僅藥味增加構成的一組複方。

3、基元相同,藥量,藥味都變化而構成的基元方組。即在基元相同基礎上,基元藥物量發生變化,且藥味增加的一組基元方組。例:以麻黃湯為基元,由麻黃湯和大青龍湯構成的基元方組。

九、本節學習了4-6藥劑調配之煎煮時間得出:

1.桂枝湯類的煎煮時間基本在20-30分鐘。

2.麻黃湯類、葛根湯類煎煮時間較長,大都在40分鐘以上,其中麻黃湯的煎煮時間在35-70分鐘之間,葛根湯類煎煮時間在45分鐘以上。

3.柴胡湯類的煎煮時間有長有短,去滓再煎需要60-70分鐘,普通煎煮約為10-20分鐘不等。

4.梔子豉湯類煎煮時間較短,約10-20分鐘,但加了清漿水的枳實梔子豉湯煎煮時間最長,約為38分鐘。

5.承氣湯類:大承氣湯約64分鐘時間長於桃核承氣湯約30分鐘時間長於調胃承氣湯,抵擋湯10-20分鐘。

6.瀉心湯類去滓再煎方的煎煮時間約為50分鐘。

7.白虎湯類的煎煮時間為公尺熟即湯成,大約為26-37分鐘。

8.四逆湯類方的煎煮時間較短,大都在10-20分鐘之間。

9.理中湯類的煎煮時間約20-40分鐘。

十、本節學習了4-7藥劑調配之溶媒選用:

溶媒又稱溶劑,是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

溶媒:甘瀾水,潦水,泉水,井華水,麻沸湯,酒,清酒,白酒,苦酒,白飲,粥清,粥飲,漿水,醋漿水,清漿水,麥粥等。

此處講三類:

水類,酒類,特殊類。

1.水類溶媒:甘瀾水,潦水,泉水,井華水,東流水。

以泉水為例,泉水:地下水,乃從地下湧出之水,由於地層構造關係,地下水自動流地面,水質一般較淺井水好,泉水**是淺水或深水。用於百合知母湯,滑石代赭湯,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

百合病症見口苦尿赤心煩,屬陰虛內熱,泉水可下熱氣,利小便,與方中諸藥共同達成養陰潤燥,利尿清熱之效。

2.酒類溶媒:清酒,白酒。

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事酒:隨釀即用的新公尺酒。昔酒:冬釀春成的陳公尺酒,漢人稱白酒。清酒:冬釀夏成,較白酒更為陳久而清醇的公尺酒,仍稱清酒。

3.特殊溶媒:苦酒,漿水,白飲,白蜜,麻沸湯,童便,人乳,馬通汁等。

以白飲為例,白飲即公尺湯,是把公尺煮熟後得到的湯汁。用於五苓散,四逆散,牡蠣澤瀉散。三方皆為散劑,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受損,白飲性味甘潤,可以助脾胃健運。

傷寒論考試總結

傷寒論一 太陽病 1 太陽病本證 中風表虛證 桂枝湯 傷寒表實證 麻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2 太陽病變證 太陽蓄水證 五苓散 太陽蓄血證 桃核承氣湯,熱證 麻杏石膏湯,葛根黃芩黃連湯 脾虛證 小建中湯 陰陽兩虛證 炙甘草湯 熱實結胸證 小陷胸湯 痞證 半夏瀉心湯,旋覆代赭湯 二 陽明病 1 陽明...

傷寒論發熱總結

對於陽明發熱,本人認為雖原文所述之多,但也可總結為三個方面,即 枝子豉湯證,白虎湯證和大承氣湯證。枝子豉湯是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 若發汗則燥 心煩 反譫語,加溫針必怵惕,煩燥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惱,舌上胎者的陽明熱擾胸膈證,所以將以...

傷寒論學習心得

傷寒學習體會 在積累了大一,大二的中醫基礎課後20,大三的我們開始學習經典。經典的學習,提公升了我們的深華空間,培養了我們的中醫辯證思維。為我們將來從事中醫藥工作打下了基礎。我對自己學習傷寒做個簡單的分享。1.理解原文為重點,多讀多背,多用心品讀,用心體會。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著,求其本意,旁參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