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論作業

2023-01-15 00:54:02 字數 4016 閱讀 8088

一、名詞解釋(每題10分,共3題,計30分)

1、課程

答:(1)課程作為學科。定義:課程是指所有學科的總和,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

(2)課程作為目標或計畫。定義:課程是教學過程要達到的目標、教學的預期結果或教學的預先計畫。

(3)課程作為學習者的經驗或是體驗。定義:課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所獲得的經驗或體驗,以及學生自發獲得的經驗或體驗。

2、「教教材」與「用教材教」

答:「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材觀。「教」教材,考慮的出發點是傳授,是強調如何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是以知識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點是放在學習物件身上,注重教學行為與學習行為的同步相諧,注重知識傳授中的能力培養。

前者是教書,後者是教人。

3、學習方式

答: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

二、簡答(每題10分,共3題,計30分)

1、簡述有效教學的三個考量指標。

答:根據學生學習有效性的三個考量指標。學習速度:

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學習結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或取得的成績;學習體驗:所伴隨或發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2、如何處理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答:(1)以預設為基礎,提高生成的質量和水平 。

(2)以生成為導向,提高預設的針對性、開放性、可變性 ①以生成的主體性為導向,提高預設的針對性 ;②以生成的隨機性(不可預知性)為導向,提高預設的開放性 ; ③以生成的動態性為導向,提高預設的可變性。

(3)讓預設與生成共同服務於學生的發展。

3、如何建立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關係?

一、考慮學生的感受和發展

1、 立足課堂,讓每乙個學生都充分參與到學習中去目前,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仍是課堂.為了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和創設真實數學的情境,並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和必要的幫助。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使學生能利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學習新知識.

同時,對學生進行數學史方面的教學,「學史可以明智」。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他們今天**的課題就是當年困擾千萬人的問題,這樣可以增進學生的求知慾,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當同學們還完成了大數學家完成的工作,這就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成功與成就感,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不怕困難,永攀高峰的信心。

2、創新評價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二、注重教師的轉變,促進教師成長

1、改進數學課堂教學,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聽課和評課活動,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做出定量分析,在評課時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提出合理化建議,有利於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能力的迅速提高。教師經常性地開展業務學習、教學研究和交流活動,有計畫得組織課題研究和專題研討。教師的觀念得到更新後,才會在數學課程的實施中有積極、自覺的行動,只有教師對數學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期望在教學中有創新的設計並獲得較大的成功,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斷的變化,不斷得到完善。

2、加強教學研究,促進教師間的交流互動、共同發展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標的落實,課堂教學可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在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為教師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在實踐教學中的分合協作的教學模式,既能照顧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可整體提高教學水平,也可使教師的群體智慧型得到充分發揮.另外,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使學生的智慧型、能力、情感和信念相互交融,心理得到滿足,靈魂受到震撼。

學生成了學習主人,學習成了需求,在合作交流和操作實踐中,使學生獲得多元的學習機會和體驗。

三、材料分析(每題40分,共1題,計40分)

閱讀「第十名現象」,談談什麼樣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麼樣的學生是好學生……

周武是杭州市天長小學多年的班主任。在一次學生畢業20周年的聚會中,他驚異地發現,一些業績較為突出的同學,在小學時期大都是學習成績不夠顯眼的學生;相反,當年老師們很喜歡的幾個尖子生卻大都業績平平。這種反差讓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

為什麼尖子生沒有按照當初的預想發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學生長大後竟能脫穎而出呢?於是,他開始了一項關於該校小學畢業生成長經歷的跟蹤調查。十年的調查中他發現了這樣的規律:

在實行百分制的情況下,在小學期間前幾名的「尖子」在公升入初中、高中、大學(乃至工作之後)有相當一部分會「淡出」優秀行列,而許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在後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現出色。周武將這一現象稱為「第十名現象」。

這是為什麼呢?

周武在充分跟蹤調查的基礎上,發現:在過去,學校的老師和家長往往很單純地用語文、數學成績給孩子們排名。而家長們則督促、強迫孩子擠進前幾,搞得他們壓力很大。

這使他們在培養興趣愛好、拓寬知識面、發展個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約制,反而束縛了他們智力的發展。又因為他們都是聽話的「好孩子」,一些好的個性也會被束縛。另外,老師們「抓兩頭,帶中間」的教學方法,使這些尖子生在學習上很容易得到老師的「關照」,從而削弱了他們的學習上的獨立性。

因此後來就不適應中學相對較為「鬆散」的教學方法,從而「淡出」優秀行列。與此相反,第十名左右的學生雖然成績不是最優秀的,但是較活潑,靈活性強,學得較為輕鬆,興趣廣泛,老師不大注意這些學生,因此其學習的獨立能力較強,有很大的潛力。另外,這些學生沒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在健康的心態中學習。

這是他們有「後勁」,進步和成才概率較高的主要原因。

周武說:「這種尖子生與『第十名』的差別,實際上就是用10分力氣得了9分收穫與用5分力氣得了8分收穫的差別。相比之下,後者分數低,但論潛力和能力,自然要勝過前者……」

答:這種現象也說明了乙個觀點:乙個人能否成功不取決於學習成績的高低。

在反思一下學校的教育,往往把分數、排名判斷為學生好壞的標準。故而教師、家長都在督促、強迫學生拼命的往前擠名次。使得學生本身的興趣愛好受到制約,從而影響了智力的發展,又因為他們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在個性方面也會被束縛。

對於學習好的學生普遍得到老師的關照,從而也削弱了他們學習的獨立性,以至於不太適應大學較為鬆散的教育模式,而淡出了優秀行列。

而第十名至二十名的學生,他們成績不是很優秀,但相對比較活潑、靈活性強,學習比較輕鬆,興趣比較廣泛,由於沒有前十名那樣的學習壓力,他們在興趣愛好上得到很好的發揮。這一類的學生不會引起老師太多的注意,因此有著較獨立的學習能力和健康的學習態度,這也使得他們在之後的學習中後勁很足,而且有著很好的創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用成功智力來解釋:他把學業上表現出來的智力稱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達到人生中主要目標的智力,它包括:創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實踐性能力。

成功智力在現實生活中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可以不斷修正和發展的。我們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孩子在學業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協調、平衡,要發展孩子的人際溝通能力、管理領導能力、藝術創作能力、動手能力。 具有成功智力的人會努力尋找一種不僅可以勝任的工作,而且還能幹得與眾不同的工作環境。

他們創造著自己的機會,而不是讓機會受他們自身所處環境的制約。

如今好學生突然成績下降的例子不少見了。家長和教師在苦惱尋找原因時,是否會想過這可能是學生對分數教育的不滿和反抗。我們總是一味地注重排名和分數而忽略了

學生自身的心理想法和興趣愛好的發揮。學前教育一直在提倡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從而有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面對著應試教育,我們將孩子的智力束縛在了課本上。

對如今活潑好動的學生而言,沉重的分數壓力以及呆板地課本學習讓他們感到厭煩。最終導致了他們厭學、棄學。

教育所要培養的人,是社會需要的人,還是教師喜歡的人?社會所要選擇的人,是能做事的人,還是能背知識點的人?我們將孩子的興趣收起,把他們束縛在課本上,最終做了應試教育的傀儡。

社會需要的是靈活而又富有創造力的頭腦,興趣是不斷提高創造力的最好的老師。家長和老師收起的不僅是孩子的玩物,還有創造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最終孩子只有兩種結果,要麼厭學棄學、要麼成了空有理論木訥的書呆子。

這是社會喜歡的人才嗎?很明顯,這不是!

所以,成功的教育應該是關注每乙個學生,因材施教,培養每乙個學生道德素質,鍛鍊他們的生活本領,要讓每乙個學生都有廣泛的興趣,而不是一味的讀課本的書,追究成績!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就是好學生。

課程與教學論

課程與教學論 複習提綱 一 補充內容 一 概念 1.課程 在教育活動中獲得的知識 經驗的總和。2.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 共同點 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檔案,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不同點 課程標準立足於學生的發展,教學大綱強調學科知識,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具體表現為 1 課程標準針對...

課程與教學論

1 知識本位課程流派的核心理念主要是什麼?知識本位課程流派的在認識論上,持守的是理念論。在理念論看來,知識的概念界定非常重要,在這樣一種認識論的指導下,他們在價值論層面堅守的是價值理性。也就是說,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以及知識的根基目標是決定課程問題的關鍵。在方 上,堅信哲學 思辨是惟一能夠幫助他們釐清...

課程與教學論複習

3.發展主義課程理論 贊可夫的理論 主要內涵 a.理論直接依據是 最近發展區學說 b.教育教學的根本功能是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一般發展的基本涵義有 1 指個性發展而不僅僅是智力發展 2 指心理一般發展而不是指身心的一般發展 3 包括動機 情感和意志的發展c.教學創造兒童的最近發展區d.課程研製的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