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琵琶行

2022-12-31 16:27:04 字數 4931 閱讀 1819

《琵琶行》教案

【教學目標】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

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

3、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教學重點】

1、人物情感變化及詩歌主旨

2、成功的**描寫

【難點與關鍵】

學習**描寫的高超技術。**是抽象的,而詩歌卻使人如聞其聲,學習的藝術就要緊密結合教材,並在教學中適當引申,尋找相關的材料。有助於課文的學習。

【課型】鑑賞課

【教學設想】

《琵琶行》是一篇自讀課文,且教學的重點在於整體領悟。因此,教學中不必過分拘泥於字詞教學,字詞知識可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掌握。課堂教學應圍繞下列三個環節進行:

通過誦讀教學感受詩人的情感,通過結構分析把握詩歌的整體美,通過語言品味領悟形象美。最後設計乙個課後練習,用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琵琶行》七言敘事詩,初唐以來七言歌行體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於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美動人。

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本詩在詩人生前就已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千百年過去了,時至今日,仍感人肺腑。

二、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與元稹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

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現存詩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後的第二年秋天寫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諫官」(即左拾遺);五年,調京兆府戶曹參軍;九年,接太子左讚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請捕"賊"。朝廷深惡其僭越言事,誣其"浮華行","甚傷名教",貶為江州司馬。

三、分析課文,了解詩人及琵琶女的情感變化線索

1、詩歌若以人物為線索,那麼這人物是誰?(琵琶女、詩人)

2、第一段主要寫的是詩人的行動和心情(情感)。我們用原文回答可用哪幾個字?

慘將別)

如何理解表達詩人情感的「慘」的含義呢?

自然環境:秋的寒意,又值夜晚。著一「秋」字便境界全出。秋風、秋聲、秋色(秋意)與夜聯絡起來,自然出現了乙個秋夜陰冷淒涼的境界。

官場境況:直言被貶,失意謫居,又送別好友,更是冷落寂寞,心情壓抑。與自然環境一起奠定全詩的基調。

再加上喝酒沒有**作伴助興,於是心情很不愉快,懷著淒涼的心情同朋友道別,見到的只有寒江冷月,即「慘將別」

3、就在「慘將別」之際,是什麼使「主人忘歸客不發」呢?

(琵琶聲)

可見琵琶聲魅力之大,那麼這是一種怎樣的**呢?是否可以推測?

雖然沒有明寫是什麼聲音,但可以從二人當前的心境中可猜想到它的基調——悲涼哀怨,使主客聽到後,更加重了悽慘的心情。

4、於是詩人情不自禁的開始了什麼行動?

(尋聲問)

琵琶女的反應是什麼?

(欲語遲)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為什麼會這樣,體現了琵琶女什麼樣的心情?

從出場可看出琵琶女:舉止端莊,神態含羞,矛盾心情。

不出來:千呼萬喚,盛情邀請,難以拒絕。

出來:古代女子在眾人面前拋頭露面是羞恥的事。

5、在盛邀之下琵琶女彈奏起來,通過琴聲可以表現其怎樣的思想情緒?

調弦定音,聲中含情,聲聲含悲,心事無限,似有滿腹辛酸往事。

(聲聲思)

6、詩人聽此**的感受是什麼?

(已嘆息)

7、琵琶女彈奏完畢,接下來又有什麼言行?她的身世、遭遇、心境如何?

(起斂容)「自敘少小時歡樂事」

封建社會才女的悲劇:

當年:豔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樂。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8、詩人聽了琵琶女自敘身世後的情感如何?

(重唧唧)

為什麼會這樣?

(遷謫意)

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及被貶後的心情: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身居京城、才高位顯

而今: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淒淒、貶出京城、懷才不遇

9、詩人為什麼道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話?

詩人與琵琶女有諸多的相似之處:

①都是從京城長安來到偏僻的江州(乙個本是京城女;乙個去年辭帝京)

②都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乙個譽滿京都的名藝人;乙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

③都有從榮至衰的不幸遭遇(乙個因年老色衰而嫁商人;乙個因直言相諫而遭貶謫)

④都懷有滿腹的「幽愁暗恨」。

10、琵琶女聽詩人自敘遭遇後的感受如何?

(良久立)

11、最後兩個人又有怎樣的情感表現?

(弦轉急)(青衫溼)

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表現呢?

琵琶女:聽到詩人傾訴後既悲自己的漂流淪落,又悲詩人的被貶遭遇,所以樂聲更悽悲,於是「弦轉急」。

詩人:由琵琶女的傾訴,想到自己的被貶,既悲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悲自己的謫居荒僻之地,壯志難酬,所以「青衫溼」。

兩人至此情感更加相通,達到了相融,全詩的情感到這裡達到了高潮,也照應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2、本詩人物線索有兩條:

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為線索(明、實,從具體的現象反應主題)

一條以詩人感受為線索  (暗、虛,從事物的本質揭示主題)

兩條線索交織、匯合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個句子上。

雙線結構,虛實相生,對比襯托,結構嚴謹,景、情、事結合在一起,深化主題。

13、本詩的主題是什麼?

表達了對琵琶女不幸身世的同情;強烈傾訴了自己被貶官、壯志難酬的滿腔悲憤;控訴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

四、分析**描寫:

1、問題切入。本文的主旨句是什麼?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是什麼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絡在一起的?

琵琶聲:乙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乙個送客秋江有酒無樂。

乙個善彈乙個善聽,演繹出千古傳唱的知音故事(春秋鍾子期死、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正如潯陽樓楹聯所言:

楓葉四弦秋,棖觸天涯遷謫淚

潯陽千尺水,句留江上別離情

2、**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全詩描寫了幾次有關琵琶女的演奏?作用何在?

第一次:「忽聞水上琵琶聲」,只聽見琵琶聲(暗寫,未見其人)

「尋聲暗問彈者誰」,見人聽琴的急迫心情(側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邀見琵琶女,琵琶女再彈琵琶(明寫、詳寫)

琵琶女自敘身世,詩人述「遷謫意」感情相通(點明題旨)

第三次:成知音三彈琵琶(明寫、略寫)

卻坐促弦弦轉急」「江州司馬青衫溼」(照應題旨,側面烘托)

只說調子悲悽與前兩首不同,又從側面寫聽眾「掩泣」更以「江州司馬青衫溼」作結,用**形象及其藝術效果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一句的內涵,突出主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造成淪落)。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貫穿全詩的主線,圍繞著它,詩人將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繪製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3、怎樣理解詩人描寫**的特點?

這首詩對**的描寫非常成功,堪稱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的絕唱,用一系列藝術手段描寫**,不僅以聲喻聲,而且聲中有形,聲中有情。

(1)調弦表情:

詩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將演奏時的心態,因而從寫琵琶女的調弦動作入手,用「未成曲調先有情」說明她此時已進入樂曲中的境界。

(2)演奏姿態:

低眉信手續續彈」可看到技藝的嫻熟,為下文作鋪墊,淡淡幾筆,卻有引人入勝的魅力。

(3)演奏內容:

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六么》。

(4)動作指法:

輕攏慢捻抹復挑」技藝高超、熟練多變、爐火純青

(5)描寫**:

這原是一件難事,但詩人寫得很巧妙:他只寫了三個有代表性的樂段,運用生動的比喻,訴諸讀者的視覺、聽覺,使讀者在想象中親聆琵琶的美妙樂音和旋律的發展變化。(分樂段朗讀)。

第一樂段:兼用比喻,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

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之聲作比,再著乙個滑字,旋律變得輕快流暢,接著又逐漸慢下來,彷彿進入半終止狀態,這無聲**使讀者去尋味「幽愁暗恨」,並期待著變化的到來。(「嘈嘈切切」是象聲詞;「間關」「幽咽」雙聲疊韻都增強了語言的**感。

)第三樂段:果然,一開始就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潮到來的訊號。接著出現「鐵騎突出刀槍鳴」熱烈緊張的場面。

通過比喻,寫出了樂音的激越雄偉。樂曲的終止也寫得很好,通過寫演奏結束時的動作和聲音,收到了顯著的藝術效果,「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使聽眾繼續沉浸在美妙的境界裡,有餘音繞梁之感。

(6)聽眾反應:

不僅點染了當時的環境氣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從側面突出了琵琶聲感人的藝術效果。在這裡,詩人沒有對琵琶女的彈奏作出評價,而是側面寫聽眾的反應:樂曲已經結束了,大家卻仍然陶醉在對**的藝術享受之中,似乎還在回味琵琶妙語的餘韻,誰也不願破壞這「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同時由於大家都完全聽入了神,達到了忘我的地步,無心顧盼周圍環境,曲終如夢初醒,看到江山皎潔的月光,詩人以「悄無言」之寧靜來反襯人們思想感情的不平靜,以聽眾的強烈反應來襯托樂曲強烈的藝術魅力。

小結:描寫**手法精妙,不愧為唐代詩歌大家。

五、誦讀指導:

通過以上分析,同學們已經了解了詩歌的內容、作者的情感及**的描寫,那麼應該如何朗讀《琵琶行》這首詩呢?(學生議論回答後,教師略加點拔)

第一段:開頭幾句應讀得沉重舒緩,「忽聞水上琵琶聲」後應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乙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

第二段:「尋聲」一句可輕聲讀出,以示情節由此開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調先有情」應讀得輕緩誠懇。

「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讀,有輕快情調。「間關」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暢。「冰泉」以下四句是為高潮蓄勢,要小聲讀。

「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琵琶行教案

一 匯入 琵琶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弦樂。昭君出塞手裡抱的就是琵琶,敦煌莫高窟裡的壁畫也有飛天反琵琶的圖案。剛才我們聽的一段樂曲就是琵琶名曲 春江花月夜 而今天我們要聽聽白居易老先生是怎麼說琵琶曲的。評書大家劉蘭芳說 岳家將 單田芳說 七俠五義 那都是酣暢淋漓,痛快之至,白居易又會如何呢?我們不妨來讀他的...

琵琶行教案

第一課時 一 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 1 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實主義的偉大詩人。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讀書時期特別刻苦以至於舌上生瘡。少年就以詩成,曾以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

《琵琶行》教學反思

這一課一開始我用 高山流水 的故事來匯入新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這一課用兩個課時授完,第一課時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以鑑賞 描寫為突破口,用語言將抽象化為具像,並且從中概括出詩歌的內涵與實質,以期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敏銳的感受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第二課時 學以致用 通過聯語寫作,提公升學生學習古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