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學反思

2021-03-03 22:16:32 字數 1089 閱讀 2516

這一課一開始我用「高山流水」的故事來匯入新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這一課用兩個課時授完,第一課時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以鑑賞**描寫為突破口,用語言將抽象化為具像,並且從中概括出詩歌的內涵與實質,以期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敏銳的感受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

第二課時「學以致用」,通過聯語寫作,提公升學生學習古詩的層次,將對古詩的理解轉化為運用,將領悟轉化為能力。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學設計,選準突破口。和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一樣,過去本課多是以教師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感悟閱讀。我在教授此課時是引導學生感受獨特情感,為此,我以**描寫的鑑賞為突破口,品位它的描寫方法及它的不同樂章,以此來帶動學生對本文的理解。

在這個過程的教授中,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文章描寫**的各個方面。

其次,解讀文字,突出重點。本詩值得欣賞的內容很多,在處理教材,解讀文字時,圍繞「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描寫是解讀這一主旨句的乙個側面,情感認同是另乙個側面,而「**研究」的過程,是讓學生圍繞文字解讀,並且**此句為何能成為千古名句。為了讓學生能充分理解主旨句,我還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景物環境描寫,並且**這環境描寫和作者要表達的主旨之間的關係。

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這首長篇敘事詩。所以,短暫的課堂教學中突出並抓住重點,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對話交流,積極互動。在課題上,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在設計中,我以感悟——鑑賞——創作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積極交出自己的學習成果。

整個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的交融和對話。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在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引領下,師生互動,並將這種互動學習帶到課外,正是語文教學的最有效的手段。

當然,這一課的問題依舊存在不少。主要有:

讀得不夠;詩歌是朗誦的藝術,多讀才能體味出詩中的內涵。開頭可以讓學生先伴隨著**讀一遍課文,整體感知;在分析完琵琶女的形象後讀一讀感悟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分析完詩人的經歷後可以讀一讀體味詩人的情感;最後讀一讀全文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感受藝術的魅力。

對於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不夠。教師自己的講解過多,沒有讓學生動起來。如,可以讓學生讀完第三自然段後提一提自己的問題疑惑,第四自然段問一下學生有什麼疑惑。

關注學生的需要的課堂才能是高效的。

《琵琶行》教學反思

是心靈的語言,是溝通的橋梁,它把琵琶女與詩人兩個素不相識的人聯絡在一起,成為精神上的知己,產生了感情上的共鳴。5 知音的絕唱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再讓學生找出全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情感和主旨的句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樣有了乙個切入點。讓學生解釋 淪落 的意思,並找出淪落人指的...

《琵琶行》教學反思

琵琶行 教後反思 3月9日 今天我上了 琵琶行 一課,感觸頗多。現反思如下 1 首先是讓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讀準字音,了解故事的內容,為下文的分析打下基礎,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調。2 再讓學生找出全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情感和主旨的句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樣有了乙個切入點。讓學生解釋 ...

琵琶行教案

一 匯入 琵琶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弦樂。昭君出塞手裡抱的就是琵琶,敦煌莫高窟裡的壁畫也有飛天反琵琶的圖案。剛才我們聽的一段樂曲就是琵琶名曲 春江花月夜 而今天我們要聽聽白居易老先生是怎麼說琵琶曲的。評書大家劉蘭芳說 岳家將 單田芳說 七俠五義 那都是酣暢淋漓,痛快之至,白居易又會如何呢?我們不妨來讀他的...